樊虎帥,蘇 強,朱 蕓
(石河子大學 藥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茶葉最早出現在西北邊界,是在南北朝劉宋元徽年間通過貿易流通而來[1],后在新疆逐漸發(fā)展成獨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茶飲,居住在天山以北的維吾爾族人習慣喝奶茶,而在天山以南的維吾爾族人喝的是香茶。香茶與北疆奶茶都用茯磚茶煮成,只是奶茶中加入的是牛奶,而香茶加入的是胡椒、桂皮、丁香等香料,煮后香氣四溢,故名香茶。香茶雖為輔助進食之品,但也有藥用功效,也被稱為藥茶(以下均稱為藥茶)。
維吾爾醫(yī)學注重食物的熱性和寒性,人們會根據季節(jié)和身體狀況,用不同藥性的藥材配制成不同的藥茶。維吾爾族的醫(yī)藥學在對脾胃的養(yǎng)護方面有著獨特的理論與豐富的經驗,具有特有的療效和優(yōu)勢,用藥茶調理脾胃與中醫(yī)治療胃病也有諸多相似之處。因此本文收集各數據庫文獻,從中醫(yī)藥角度統(tǒng)計分析其組成規(guī)律與功效之間的關系,為進一步開發(fā)維吾爾藥茶提供理論依據。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tǒng)和維普期刊資源為數據庫,以“1998年1月-2019年6月”為時間段,并以“藥茶”與“維吾爾”或者“散寒藥茶”為主要檢索詞進行文獻檢索,共整理出相關文獻18篇,涉及到藥茶組成的有效文獻為12篇,同時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維吾爾藥分冊》[2]《民族藥成方制劑》[3]等書籍。
依據藥茶組方來源、中華本草及是否藥食兩用來源等多個文獻[4-18]進行歸納,見表1。
表1 藥茶的分類組成
注:表格中的組成未包括茯磚茶,名稱列中加*成分既是中藥又是維藥;維藥無歸經。
藥茶中共涉及藥物26味,其中有16味藥物屬于“藥食同源”理論范疇[5]。本文認為高頻次藥物多為藥食兩用,獲得途徑較為方便,食用安全性更高;低頻次藥材則為輔助藥物,并可隨需要加減變化,增加療效。
藥茶中藥物一共涉及到18科,主要為姜科、傘形科、胡椒科、樟科藥材,多含揮發(fā)油,散發(fā)之力較強,有芳香性氣味。從藥用部位來看,果實種子類藥材居多。大多數果實種子類藥材含芳香性揮發(fā)油成分較高,可解表散邪;多含脂肪油,潤通腸道之力較強,能促進食物運化。見表2。
表2 用藥頻次、科屬來源統(tǒng)計 (n)
依據《中藥學》[19]四氣五味的標準分類,藥物藥性以溫熱為主,藥味以辛、甘及苦味為主。辛甘發(fā)散為陽,能行能散,具有發(fā)散、行氣血的作用[19]。維吾爾醫(yī)學認為他們經常食用的谷物、酥油和羊肉是涼性的[20],故藥茶用藥主要為性溫熱、味辛散之品。
藥茶中含有多種芳香藥,如豆蔻、肉桂、孜然、茴香等,這也與民族人尤其喜好芳香氣味有關。芳香藥有多種功效,可避穢防疫、開竅散邪、解表散寒;能悅脾開胃、宣化濁濕、消脹運脾;還有通竅止血、開竅醒神的功效[19]。
依據《中藥學》藥物作用功效的標準分類,溫里藥8種,補虛藥4種,其他類藥物較少。溫里藥主要起到溫中散寒、開胃理氣、燥濕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里寒證[19]。在藥茶中主要表現為對胃腸功能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可增強消化功能,抗?jié)兒玩?zhèn)吐[20]。
補虛藥能補益人體氣血不足,增強體質,具有調節(jié)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物質代謝及各組織系統(tǒng)功能的作用[21]。在藥茶中主要表現為改善消化系統(tǒng)、調節(jié)腸胃運動、促進小腸吸收、抗?jié)儭⒈Wo胃黏膜等作用[21],這與溫里藥對腸胃功能上的作用相輔相成。藥茶日常飲用,有改善身體虛弱、補虛益壽之功效。見表3。
表3 性味頻數分析 (n)
依據《中藥學》歸經標準進行分類。常用藥茶組分多作用于脾、胃、腎經,符合“胃氣為中土之陽,脾氣為中土之陰,脾不得胃氣之陽則下陷”“胃不得脾氣之陰則無轉運”“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的中醫(yī)學理論。
脾喜燥惡濕,通于長夏之氣,主運化水谷。胃為陽土,能收納、腐熟水谷。脾與胃同居中焦,以膜相連,兩者構成相表里的關系,在生理上體現在納運協(xié)調、升降相因、燥濕相濟三個方面[22]。腎主藏血,主疏泄,能調暢氣機,促進脾胃運化。脾主運化水液,腎為主水之臟,故脾與腎的關系體現在后天相互資生和水液代謝過程中的相互協(xié)同兩方面,在水液代謝方面都發(fā)揮著核心的作用[22]。
藥茶主要選用歸脾、胃、腎經的藥物,也與當地飲食有關。南疆維族人民飲食多為肉食和油膩之物,脾胃多滋膩噯味,飯后飲用可健脾和胃以助其消食運化;因新疆早晚氣溫多寒涼,飯前或平常飲用則可暖脾生津,開胃助運?!叭粑笟庵救?,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可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因此多選用溫胃補脾的藥物。見表4。
表4 歸經頻數統(tǒng)計 (n)
藥茶組成同時也體現了中藥藥對的妙用。根據胥慶華的《中藥藥對大全》[23]篩選出藥茶中涉及到的藥對,結果如下:①干姜-丁香:二藥合用,辛散溫通,溫中健脾;②生姜-大棗:辛甘配對,剛柔相濟,調補脾胃;③干姜-高良姜:相須增效,溫脾散寒,暖胃止痛;④高良姜-蓽澄茄:相須配對,溫脾胃,散寒邪,降逆氣;⑤胡椒-肉豆蔻:溫澀并用,溫中有行,行中寓澀,溫脾暖胃,行氣止痛,澀腸止瀉。以上藥對多為溫里藥對,功效類似,相須為用,可增強療效,相輔相成,使藥效更加顯著,藥用范圍更加廣泛。
藥茶為民族茶飲,尚無統(tǒng)一標準,但在宋民憲主編的《民族藥成方制劑》維藥篇中有關于散寒藥茶的記載,書中詳細介紹了散寒藥茶的成分、性狀、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注意、規(guī)格、貯藏。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維吾爾藥分冊》中關于散寒藥茶的記載相同。
書中記載的散寒藥茶由小豆蔻、歐纈草、茴芹果、肉桂、草果、肉桂子、高良姜、蓽苃、小茴香、丁香、梔子、芹菜子等12味藥材混合,粉碎,過篩,混勻制成,具有調解寒性氣質、養(yǎng)胃、助食、爽神等功效,用于濕寒所致的消化不良、關節(jié)骨痛、腰腿痛、頭痛神疲[3]。
維吾爾族人的飲茶方式沿襲我國唐宋時的煎茶法或煮茶法,煮藥茶時,將茯磚茶敲碎成小塊,在長頸壺內加水約七八分滿,水剛沸騰時,將碎塊磚茶放入壺中。當水再次沸騰約5 min時,加入適量姜、桂皮、胡椒等細末香料,輕輕攪拌,幾分鐘藥茶就可泡好。具有同種煎煮習慣的代表茶有青海熬茶,熬茶是用川湘茶區(qū)出產的磚茶加水煮開,再加上青鹽、花椒,輔助用藥還有姜皮、荊芥等,較為簡單。這主要是因為藥茶中茯茶為全發(fā)酵茶,需煎煮提升口感;且民族人喜歡喝濃茶,煎煮可使茶香味更加濃郁?,F在流行的茶多為半發(fā)酵或不發(fā)酵茶,熱水沖泡更加合適,茶味清香,貼合多數人的生活方式,又因為藥茶中香料多含揮發(fā)油類物質,入煎劑易使有效成分揮發(fā)致療效降低,作茶劑泡服則損耗較少。
傳統(tǒng)藥茶的臨床運用促進了成品藥茶的開發(fā)[24]。目前已有藥企(新疆維吾爾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根據書中記載開發(fā)生產出同名的“散寒藥茶“的成方制劑,為OTC乙類藥品,國藥準字Z65020178,組成、功效等說明與書中相同。
成方制劑散寒藥茶銷售并不廣泛,經調查在烏魯木齊市和石河子市的一些三甲醫(yī)院、一般連鎖藥店均無銷售,在淘寶網上有銷售,但價格較高,銷量極低。目前影響散寒藥茶市場的主要原因有:散寒藥茶來自于維吾爾醫(yī)藥,傳播途徑和發(fā)展空間受局限;品牌效應欠缺,人們了解較少,信任度不高;與同類型的藥茶相比,散寒藥茶價格明顯偏高,市場競爭力明顯不足;散寒藥茶某些原料為維吾爾族民族藥,受地理環(huán)境、人類活動、炮制工藝不當的影響,產量不足,藥效降低,使散寒藥茶產量銷量下降。
現在市場上流通的散裝藥茶僅在南疆和北疆部分特產店有銷售。其來源于民族的文化生活習俗,所以對配方組成和制作方法并無統(tǒng)一標準。散寒藥茶偏于調理身體與疾病的防治,而普通藥茶藥用功效較弱,更加適合于日常飲用,組方靈活。在普遍飲用藥茶的南疆,配方各不相同,各地的茶料店和草藥店有銷售散裝藥茶及相關藥材,銷售人員會根據顧客對自己身體狀況的描述,為顧客專門配制藥茶;在烏魯木齊市的少數特產店有簡單包裝的藥茶,但配方不固定,且有待考證調查。
胃病屬于中醫(yī)學“胃脘痛”“心下痞滿”“反酸”等范疇,病因為飲食不節(jié)、勞倦太過、情志不遂等,病機以濕熱中阻、肝胃不和、氣滯血瘀、脾胃虛弱、胃陰不足多見[25]。胃病多因恣食生冷,寒積于中,或寒邪直中胃腑引起,符合“臟寒生滿病”的中醫(yī)學理論[25],故治療胃病初期以溫藥為主。藥茶及其成方制劑散寒藥茶多配伍溫熱、辛甘、歸脾胃經的藥物,體現了“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與中醫(yī)治療此類疾病的方法不謀而合,進而為開拓當代臨床防治胃病的用藥思路提供新的理論基礎。
維吾爾醫(yī)學的形成深受古阿拉伯醫(yī)學和古印度醫(yī)學的影響,而維吾爾族的藥茶文化與維吾爾醫(yī)學一樣歷經千年,獨具民族特色,顯示了維吾爾醫(yī)藥在脾胃病防治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是中華民族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維吾爾藥茶文化的傳播離不開工業(yè)化生產,藥茶的工業(yè)化生產又有賴于相關企業(yè)的推動和設備生產企業(yè)的發(fā)展。隨著藥茶行業(yè)的發(fā)展,地方政府需建立更加健全的制度保護并規(guī)范維吾爾藥茶來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另外,藥茶的質量控制也需得到重視,針對藥茶有產品無標準的現狀,從政府和行業(yè)方面,都要加快完善質量標準體系的步伐。地方食品藥品部門需實地調研、檢測、驗證,規(guī)定維吾爾藥茶的術語和定義、產品分類、技術要求及生產加工、貯存運輸過程中的衛(wèi)生要求。
散寒藥茶的藥用價值、保健價值、文化價值并未被系統(tǒng)地挖掘出來,其既可以開發(fā)出更多加減成方,也可開發(fā)出衛(wèi)生方便的袋裝泡茶,以適應不同人群的需求。今后還需專業(yè)人士繼續(xù)深度鉆研藥茶文化與開發(fā)藥茶產品模式,或可結合茶藝表演和相關民俗產品等旅游業(yè)項目,將維吾爾藥茶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體驗新疆本土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