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永強,周會杰,張恒坡
(濮陽市安陽地區(qū)醫(yī)院 1 核醫(yī)學科,2 皮膚科,安陽 455000)
白癜風是臨床常見的皮膚病。研究證實,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潑尼松、維生素B2片、他克莫司軟膏聯(lián)合治療白癜風有一定效果,但該治療方案仍需改進[1]。左旋咪唑可誘導Ⅰ類細胞因子的釋放,進而激發(fā)細胞免疫,調節(jié)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2]。有研究認為[3-4],白癜風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和Th1/Th2平衡紊亂,需引起重視。為進一步提高白癜風患者的療效,本研究嘗試應用左旋咪唑治療白癜風并觀察其療效。
申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后,選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本院皮膚科收治的84例白癜風患者,按隨機數(shù)表分為2組(n=42)。納入標準:① 符合白癜風診斷標準者;② 成年患者;③ 尋常型白癜風患者,且均處于進展期;④ 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 合并其他類型皮膚疾病者;② 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 有藥物濫用史者;④ 存在肝腎功能不全者;⑤ 伴有精神障礙或頑固性失眠者。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5]:①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湖南斯奇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1 ml,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20019,生產批號:170125C)肌內注射,3 ml/次,3次/周。② 潑尼松(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規(guī)格:5 mg,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771,生產批號:170308Y)口服,0.3 mg/kg,每天清晨8點口服。③ 維生素B2片(四川省旺林堂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5 mg,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51021035,生產批號:1705110002)口服,5 mg/次,每天3次。④ 他克莫司軟膏(浙江萬晟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1%,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33244,生產批號:17051116)外用,均勻涂抹于皮損處,3次/天。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左旋咪唑片(西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25 mg,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50020049,生產批號:170411006A)口服[6],150 mg/天,分3次口服,連用3天后休息11天。兩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持續(xù)3個療程。
采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生產的流式細胞儀檢測CD3+、CD4+、CD8+,計算CD4+/CD8+,對比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變化。采用日本日立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干擾素-γ(IFN-γ)和白細胞介素-4(IL-4),對比治療前后Th1/Th2類細胞因子變化。記錄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參照《實用白癜風診療全書》標準,痊愈:白斑全部消失,膚色恢復正常;顯效:白斑消退,皮損面積縮小至少50%;有效:白斑縮小,皮損面積縮小超過10%,且不足50%;無效:治療后白斑無變化甚至增多,皮損面積縮小不足10%甚或增加。除無效外的占比即為總有效率。
兩組基線資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基線資料對比
觀察組:痊愈26例、顯效10例、有效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62%;對照組:痊愈18例、顯效9例、有效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3.33%。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4.974,P=0.026)。
兩組治療后CD3+、CD4+、CD4+/CD8+均升高,CD8+下降,本組內和治療后2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變化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兩組治療后IL-4均升高,IFN-γ均下降,組內和治療后2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Th1/Th2類細胞因子變化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觀察組食欲減退1例、瘙癢、胸悶各2例,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90%;對照組瘙癢、胸悶各1例,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76%,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623,P=0.430)。
白癜風的常見病因是黑色素細胞破壞,與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神經(jīng)化學物質和自身免疫系統(tǒng)紊亂等均有密切關聯(lián)。有研究發(fā)現(xiàn),白癜風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紊亂,且Th1/Th2平衡被打破[7],而改善上述免疫狀態(tài)是治療白癜風患者的重要措施,臨床醫(yī)師應引起高度重視。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7.62%)高于對照組的83.33%,可知左旋咪唑治療相較于單純常規(guī)藥物治療白癜風患者可顯著增強其臨床效果。左旋咪唑是一種免疫調節(jié)藥物,主要是通過調節(jié)細胞免疫功能發(fā)揮作用,且療效確切。研究指出,左旋咪唑可而減輕黑色素細胞的受破壞程度,縮小皮損面積[8],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證實了該藥物對此類患者的有效性。
本研究中,兩組治療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和Th1/Th2均基本恢復正常,且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可知左旋咪唑治療可有效調節(jié)白癜風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和Th1/Th2平衡。白癜風患者體內的T淋巴細胞可能受到某種抗原刺激被激活,CD4+細胞的分化減少,CD8+細胞增殖[9],導致細胞免疫功能紊亂,且與病情和預后均有密切關系。而Th1/Th2平衡是維持機體正常免疫狀態(tài)的重要條件,二者失衡是白癜風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IFN-γ是Th1型細胞因子之一,可介導細胞免疫。IL-4則是Th2型細胞因子,主要介導體液免疫。當Th1/Th2發(fā)生漂移,則意味著機體免疫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可誘發(fā)多種免疫性疾病。因此在白癜風患者治療期間,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以及調節(jié)Th1/Th2平衡,將對控制病情具有至關重要的臨床意義。左旋咪唑不僅可以誘導Ⅰ類細胞因子釋放并增強細胞免疫功能,還可調節(jié)Ⅰ類與Ⅱ類細胞因子的相對關系,改善T淋巴細胞亞群的平衡與穩(wěn)定,減輕機體異常免疫反應所造成的傷害[10-11]。在白癜風患者治療中應用左旋咪唑還可調節(jié)細胞免疫,促使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恢復正常水平,因此對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和Th1/Th2平衡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左旋咪唑可增強皮膚黏膜的免疫功能與抵抗力,改善皮膚黏膜的屏障功能,進而積極控制病情。
此外,本研究中兩組安全性相近,提示左旋咪唑治療白癜風患者是安全的。綜上,建議在白癜風患者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左旋咪唑治療,療效和安全性良好。治療機制為左旋咪唑調節(jié)T淋巴細胞亞群和Th1/Th2類細胞因子水平,增強細胞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