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紅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為大家最關注的話題。什么才是健康的食品?生活中如何預防身體的疾???這都成為大家尤其老年人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近年來人們對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飽”演變?yōu)椤俺院谩?。那么,面對琳瑯滿目的食品,大家怎么吃才能在滿足味蕾的情況下,又能吃出健康呢?筆者在此文中專門為“吃貨們”量身定制了幾種有益于健康的飲食方略,掌握這些方略,或許會讓您成為一位健康的“吃貨”。
時下,由于飲食質量的提升,大魚大肉已成為人們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食物,而這些食物最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而消化不好又幾乎是老人的通病。最近有研究證明,音樂可以助人養(yǎng)生健體、益壽延年,甚至有治療疾病的作用。如今,“音樂療法”已經滲入到生理、心理治療等多個領域。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看,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聲音,它會從生理、精神層面對人體產生各種影響。研究表明,美妙的音樂能使人體產生和諧的共振,對整個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產生反應,這種作用可讓內分泌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產生改變與調節(jié)。
世人皆知,自古以來,街市上的菜館酒樓就伴有琴弦歌舞。司馬遷《史記》中曾記載:“故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惫偶秹凼辣T分杏性疲骸捌⒑靡魳罚劼暭磩佣ナ??!鼻宕覅菐煓C在《理論駢文》中也有記載:“七情之為病也,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于服藥者矣?!笨梢?,古人早有把音樂作為醫(yī)學療法的探討。所以說,有關研究告訴我們,音樂不僅可調節(jié)心情,改善人體機能,并且還有助于人的腸胃功能消化。
所以說,無論是老年人還是青壯年,在吃飯時來點音樂,既能提高消化系統(tǒng)的植物神經興奮點,也能起到增強食欲、促進消化的作用。這是因為,音樂對植物神經的刺激,可促使人體分泌各種激素、酶等利于健康的物質,從而促進膽汁、唾液等消化液的分泌。作為老年人,最好選擇節(jié)奏比較舒緩、悠揚的音樂,這對消化功能更有好處。同時,如果一家人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共同進餐,不僅對全家人的健康有益,也能增進家庭的和睦。
當然,就老年人而言,有兩類音樂不適合老年人吃飯的時候聽。第一,不宜聽節(jié)奏、情感表達過于強烈的音樂,這與老年人的生理節(jié)奏有很大反差;第二,避免聽分貝過高、聲音過尖的音樂,比如爵士、迪斯科等,會給心臟、血壓不好的老年人造成不適反應。在歷史上,傳說優(yōu)美的音樂曾使所羅門王的憂郁不安精神寧靜下來;巴赫的戈德堡變奏曲治愈了凱瑟琳伯爵的失眠癥。今天國外也有試驗:高血壓患者聽一首優(yōu)美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可使血壓下降13~20 mmHg(1 mmHg=0.133 kPa)。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一位醫(yī)學副教授唐納德阿特拉斯多年的研究結論是: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終生喜愛音樂可能是長壽的妙方。他認為音樂可以使人精力不衰,悠然自得,使生活富有生氣,不感到煩悶、抑郁。音樂之所以能調節(jié)人的情緒,其原因來自于現(xiàn)代生理學家的發(fā)現(xiàn)。專家研究證明,人體的各種節(jié)奏,例如,心跳、腦電波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它趨向于和音樂的節(jié)奏同步同調。如果播放緩慢、莊重與平靜的古典音樂,人的身體節(jié)奏就更能和這種音樂相適應、相平衡。用各種現(xiàn)代化生理儀器對心律失常的人進行觀測,發(fā)現(xiàn)當他們聽舒緩、莊重的音樂時,他們的心跳平均至少每分鐘減慢五次,血壓也稍有下降。原因是音樂可以改變腦電波的活動,許多人們喜歡的曲子中的許多部分,能誘導出一種使人陷入冥想狀態(tài)的腦電波,它能使身體活動放慢,全身放松,精神輕松。
在我國,目前約有80%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種慢病。那么有慢病的老年人該如何正確飲食呢?下面針對三類老年常見慢病作一些飲食方面的介紹。一是患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應該如何吃?我們知道,超重和肥胖是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人在飲食上應注意每天烹調油攝入量不超過25 g,盡量不用動物油、椰子油、棕櫚油。少吃蛋糕、薯條、餅干等食物,另外要控制膽固醇攝入,如動物肝臟。有高血壓的老年人要注意控鹽,每日攝入量不宜超過5 g。肥胖或高血脂患者盡量少吃精制糖。此外,多吃粗雜糧、新鮮蔬果可使人體獲得充足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這樣有助于幫老年人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二是患腫瘤的老年人應該如何吃?合理的營養(yǎng)可有效延緩腫瘤進展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吃鹽腌、霉變、高脂、溫度過高的食物則會增加腫瘤危險性。鹽腌和霉變食品中含有亞硝基化合物及黃曲霉毒素,都是強致癌物;高脂飲食可增加結腸中膽汁酸的濃度,改變大腸菌群,產生某些致癌物;長期吃熱燙食物會使食管黏膜受損,70℃以上食物對食管黏膜上皮細胞的增殖周期會產生嚴重影響,將會促使癌變。目前,在一些錯誤信息的影響下,有些老年人寄希望于某一種食物或營養(yǎng)素來逆轉或治愈腫瘤,這是不可能的。對腫瘤患者而言,更重要的是保證攝入適量的能量及蛋白質,維持適宜體重;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其中有些具抗氧化物質,對腫瘤防治有一定益處。
三是患糖尿病的老年人應該如何吃?飲食因素在糖尿病防治中至關重要。合理的能量攝入是首要原則,攝入過量不利于血糖控制,可能加重體內糖脂代謝紊亂;攝入過低會增加患低血糖的風險,長期還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老年患者在胃腸道功能允許的情況下,主食盡量搭配全谷類,其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有利于控制血糖。必須嚴格控制糖果、糕點、含糖飲料攝入。腎功能正常的患者,蛋白質攝入量可占供能比的15%~20%,保證優(yōu)質蛋白質比例不少于1/3。魚、肉、蛋、奶及大豆類食物都是富含優(yōu)質蛋白的食物。研究表明,高畜肉攝入會增加糖尿病患病風險,每日吃40~75 g為宜,盡量選擇精瘦肉。
對于眾多老年人而言,血管老,人就會老。因為,人體就像一棵大樹,血管如同根系,它們保持年輕,人才能永葆活力。所以說,在一日三餐上多吃一些膳食纖維,有益于控壓調脂。因為膳食纖維,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充足的膳食纖維可降低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健康成年人每天應攝入膳食纖維25 g,代表食物包括秋葵、豆角、金橘、蘋果、梨等果蔬,帶皮的大豆類(黃豆、青豆等)、雜豆類(扁豆、蠶豆、豌豆等)、全谷類(燕麥、大麥、小麥等)以及堅果類(大杏仁、核桃、花生等)都富含膳食纖維。
作為老年人,每天食用25 g膳食纖維其實不難達標。例如,吃100 g粗糧加200 g細糧,大約得到6 g膳食纖維,500 g蔬菜約含10 g,250 g水果約有5 g,再加50 g大豆或其制品大概能獲取7 g,加起來就能達到28 g膳食纖維。如果牙口不好或有胃病,可每天沖服10~20 g超細麥麩粉、菊粉等。此外,每天喝幾杯茶也對健康大有好處。紅茶和綠茶都富含抗氧化物質兒茶酚,能防止氧化對全身各部位組織的損害。綠茶中富含兒茶素,能減少β淀粉樣蛋白沉積,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水平,從而改善大腦健康。喝茶還有助于降血壓和膽固醇水平,對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卵巢癌等發(fā)病風險也有積極作用。
近期出版的《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刊登了巴西一項新研究結果:人不吃早餐或晚餐過晚會直接影響心臟病患者的康復效果,增加心臟病發(fā)作后的早亡等風險。新研究中,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研究員馬庫斯·米尼庫奇博士及其研究小組調查了113名平均年齡為60歲的心臟病發(fā)作患者。這些患者罹患的是一種特別嚴重的心臟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其中,58%的參試患者不吃早餐,51%的患者晚餐很遲,41%的患者既不吃早餐,晚餐也吃得晚。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吃早餐或者晚餐太遲的患者在出院后30天內心絞痛發(fā)作、再發(fā)心臟病和死亡的風險,會比正常三餐者高出4~5倍。
米尼庫奇博士分析稱,有不吃早餐和晚餐太晚這兩種不良飲食習慣的人,更可能存在吸煙和不愛運動等其他不健康習慣,這會導致炎癥反應、氧化應激和內皮功能降低等問題,進一步加大心臟病后康復的難度。數(shù)據(jù)顯示,STEMI患者出院后1年內死亡率高達10%,而定時攝入足夠營養(yǎng)是簡單易行的改善預后的方法,建議每天按時吃早餐,晚餐和睡覺之間至少間隔兩個小時。
除了按時吃早餐,晚餐外,作為老年人在飲食上必須做到九個“宜”。因為,科學飲食,是晚年健康的基石。老年人飲食講究九個“宜”,不僅對健康大有好處,而且有利于長壽。所謂的飲食九個“宜”,細分后可分為以下三組。一是食物宜雜。人體需要從不同食物中獲取營養(yǎng),建議老人每日選擇谷薯類、蔬果類、魚肉蛋類、奶豆類及油脂類等多種食物,注意葷素、粗細、色澤、口味、干稀搭配;質量宜高。質量高不意味著價格高。以蛋白質補充為例,常見的牛奶、雞蛋、豆腐、雞鴨魚肉等都能為老人提供豐富的優(yōu)質蛋白質。肉類選擇上,建議多吃魚蝦,盡量采用清蒸或白灼的方法。
二是蔬果宜鮮。顏色鮮艷的蔬果往往含抗氧化物質,能調節(jié)免疫力、預防慢性病。紫色的富含花青素,如茄子;綠色的富含葉綠素、葉黃素,如菠菜;黃色的富含β-胡蘿卜素,如柑橘;紅色的富含番茄紅素,如西紅柿;飲水宜勤。老人對口渴的敏感度下降,因此要養(yǎng)成自覺喝水的習慣。每日飲食要適量搭配稀粥、湯、豆?jié){、牛奶等,另外單獨補充900~1 200 ml水和淡茶。
三是數(shù)量宜少。老年人基礎代謝率降低,我國生理學會建議61~70歲人士的總能量攝入可較青壯年減低20%,71歲以上可減低30%。攝入食物量雖然減少,但品種不能少;飯菜宜香。年紀大了,嗅覺和味覺會變遲鈍,導致食欲降低。因此,老年人的飲食制作要更精致,注重色、香、味、形調配。此外,安靜舒適的就餐環(huán)境以及結伴吃飯的形式,都可提高老人的用餐興趣;質地宜軟。由于老年人消化液、消化酶及胃酸分泌減少,會影響食物消化吸收,所以老年人的飯菜質地以軟爛為好,采用蒸、煮、燉、燴、炒等烹調方法。
總之,對于每一個人來說,我們所追求的飲食保健看起來是一些很細小的起居飲食習慣和健身強體方式等生活方式,但養(yǎng)生保健的重要意義就是一個人生命觀的體現(xiàn)。所以說,怎么看待生命、尊重生命、愛護和保護自己的生命,讓健康的生命觀以怎樣的方式呈現(xiàn),都會充分體現(xiàn)出一個人對生命的珍惜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