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園
【摘要】建筑領域的高速發(fā)展,相應擴大了建筑工程建設規(guī)模,工程施工技術也不斷更新。裝配式建筑屬于新型建筑形式,具備多項優(yōu)勢特點。然而在施工管理中存在安全風險,對整體工程建設質量的影響比較大。此次研究深入分析裝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風險,針對各項風險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施工管理;風險因素;解決措施
1、裝配式建筑基本概念與特點
長期以來,工程建設主要是將建筑材料運輸到施工現場,采用加工、攪拌、澆筑等工藝形成建筑結構。裝配式建筑屬于新型建筑模式,多采用預制PC構件,項目采用標準設計制作方法,并將其運輸到施工現場組裝。裝配式建筑在工廠提前制造各類結構構件,完成構件制造之后,及時檢測性能與質量,之后將結構構件運輸到施工現場,利用大型設備機械進行組裝。
相比于傳統(tǒng)建筑模式來說,裝配式結構的優(yōu)勢比較多。施工所有結構構件均為提前預制,在施工現場只需要對構件進行拼裝即可,因此能夠減少建筑施工時間,且外部因素對工程施工的影響比較小。同時,此種建設模式還可以降低粉塵和噪音污染,滿足節(jié)能環(huán)保理念。在組裝建筑構件時,需要應用大型設備機械,工程人員只需對構件位置進行細微調整。相比于傳統(tǒng)施工模式來說,新型施工工藝可以減少勞動力,提升施工過程的安全性,降低工程造價成本。盡管裝配式建筑具有多種優(yōu)點,然而此種建筑模式的使用時間較短,未形成固定模式,缺乏成熟技術支持,相應影響了裝配式建筑模式的推廣。
2、裝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風險因素分析
2.1前期規(guī)劃階段的風險因素
第一,預制構件運輸不當。對于裝配式建筑來說,施工難點在于將預制構件運輸到施工現場,整個運輸過程的難度較大。若缺乏合理的交通工具,將會對預制構件造成損傷影響。其次,運輸期間若沒有做好固定處理,極易導致構件滑落,引發(fā)安全事故。
第二,預制構件存放位置與方式不合理。部分工程人員將預制構件存放在不平整地區(qū),且地面存在積水,極易影響構件強度與性能。若預制構件沒有放置在專業(yè)存儲架上,也會引發(fā)傾覆問題。
第三,施工用電處理不合理。在開展裝配式施工時,會涉及到大量用電作業(yè),存在較多臨時用電箱和電纜線路。當電纜線路長期暴露在外部環(huán)境中,操作處理方法不合理,極易導致線路短路或老化問題,引發(fā)觸電事故。
2.2施工吊裝階段的風險因素
在裝配式建筑施工中,預制構件吊裝屬于重要施工環(huán)節(jié),危險系數高,極易發(fā)生安全事故。在該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風險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起重機設備選型不合理,將會影響吊裝過程的安全性。當起重設備的起重能力不足以支撐吊裝構件,就會使構件滑落。
第二,臨時支撐體系不牢固,無法確保施工安全。在吊裝預制構件之前,必須合理應用臨時支撐,確保預制構件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如果在吊裝之前未搭設支撐體系,盲目操作,就會使構件穩(wěn)定性下降,從而引發(fā)滑落事故。
第三,疊合樓板吊頂設計不合理。在吊裝施工期間,如果構件擺動幅度大或劇烈晃動時,就會使預制構件相互碰撞,從而引發(fā)安全事故。
第四,在安裝預制剪力墻板時,若施工誤差比較最大,就會使墻板無法就位,和預留鋼筋位置偏差較大,影響墻板穩(wěn)定性,容易發(fā)生倒塌事故。
第五,裝配式建筑施工建設期間,需要對構件進行吊裝運輸,施工防護設施應用不合理。由于建筑外墻采用預制構件拼裝方式,施工人員需要進行高空作業(yè)。若沒有做好外圍防護處理,將會加大高空墜落幾率。
3、裝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確保整個生產建設的安全性,不僅可以維護設備材料質量,還可以維護工程人員安全。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必須遵循“安全第一”原則,維護工程建設質量,因此必須提出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施工規(guī)劃階段的安全管理
第一,優(yōu)化完善預制構件運輸過程。由于預制構件的形式比較多,因此對于運輸方式與過程的要求不同。如果預制構件的長寬大于厚度,立放位置穩(wěn)定性差,在運輸期間,必須采用具有側向護欄的專用車輛。到達施工場地后,避免途經場地不平整區(qū)域,以免導致構件傾覆。若預制構件比較松散,則風險等級高,必須做好防護監(jiān)督工作。
第二,合理規(guī)劃構件存放方式和位置。將預制構件運輸到施工現場后,必須統(tǒng)一存放在特定區(qū)域。構件存放區(qū)域應當有利于起重設備吊裝,防止出現二次轉運。存放場地必須確保地面平整、無積水,保證地基承載力。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不能長時間逗留在構件存放區(qū)域,避免構件滑落引發(fā)安全事故。
第三,注重施工現場線路與用電管理。工程管理人員若發(fā)現電源線破損,必須及時更換電纜線路。使用完臨時用電箱后必須及時收回,避免引發(fā)觸電事故。
3.2施工吊裝階段的安全管理
第一,合理選擇起重機,計算最大力臂穩(wěn)定性。由于預制構件吊裝過程極易引發(fā)安全事故,所以必須合理選擇起重機,避免對工程安全造成影響。在施工建設期間,應當及時處理由于起重機選擇不當所致安全問題。按照預知構件的重量、外形及吊裝高度,對起重機承載能力進行核算。
第二,確保臨時支撐體系的穩(wěn)固性。若預制構件缺乏臨時支撐,將會增加風險系數,對周邊設備與人身安全造成影響,所以必須做好整改處理。由于預制構件的類型比較多,按照不同構件選擇相應的支撐體系。比如在吊裝預制墻和預制柱之前,需要設置鋼管斜撐支撐,以此確保構件的穩(wěn)固性。確保斜撐和地面夾角位于45°-60°范圍內,上支撐點位置高于構件2/3。若構件體積比較大,則容易出現外滑問題,此時需要將短斜撐設置在構件下部。
第三,合理設置疊合樓板吊點。如果疊合樓板吊頂設計不合理,將會對預制構件強度造成損害。針對吊筋來說,可通過吊桁架鋼架疊合樓板進行吊裝,對調點承載力進行計算檢驗,保證承載力滿足吊裝要求。若吊裝構件體積較大,可適當增加吊點數量。
第四,嚴格控制施工誤差。施工誤差會受到自然條件和技術工藝影響。當誤差比較大時,則會對預制墻體插入造成影響。為避免安全事故,必須確保施工人員擁有專業(yè)的技術水平。施工企業(yè)定期組織工程人員參與培訓教育,全面學習裝配式建筑的專業(yè)知識,將其應用到具體建設中,以此降低施工誤差,維護建筑整體安全。
結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現代化發(fā)展過程中,建筑行業(yè)研發(fā)出新型建筑模式,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建筑模式還存在技術問題,在具體施工中會面臨較多風險隱患。所以在施工建設期間,工程人員必須嚴格控制風險系數,維護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以此促進裝配式建筑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本刊編輯部.協力共創(chuàng)新時期為行業(yè)發(fā)展建言獻策——首屆京津冀裝配式建筑部品質量與測試技術論壇概述[J].混凝土世界,2020(01):13-15.
[2]王紅春,劉紅云,吳丹丹.基于多層次模糊評價法的裝配式建筑供應鏈風險評價研究[J].北京建筑大學學報,2019,35(04):83-88+95.
[3]黃婉莉.裝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的風險因素與應對措施[J].價值工程,2019,38(3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