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軍 戚方柔
(杭州師范大學經亨頤教師教育學院 311121) (杭州師范大學理學院 311121)
教材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用書[1],系統(tǒng)反映了學科內容,利于數學課程目標的實現.數學教材比較成為當今數學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幾何”是初中數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研究空間結構及其性質.“圓”作為幾何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有關知識在中美教材中占據了較大的比重,且兩國編寫教材時均對其邏輯性進行了嚴密的分析.本文基于“圓”教材內容,通過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對兩國教材進行比較,探究兩國幾何教材的異同點,以期為我國初中數學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我們選擇了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數學義務教育教科書(以下簡稱浙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數學義務教育教科書(以下簡稱人教版)和美國Glencoe McGraw-Hill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數學教科書(以下簡稱美國GMH教材)這三種教材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比較法和文獻研究法,分別從宏觀與微觀兩個角度,對三種教材中“圓”的內容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與比較.
我們分別從章名稱、所屬教科書、出版社、內容頁數和教材總頁數等背景信息,對三種教材中“圓”的內容進行比較,得到表1.
由表1,浙教版和人教版都將與圓有關的內容安排在九年級,并分散在兩章,浙教版將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放在九年級下冊進行學習,人教版則將所有內容放在九年級上冊;而美國GMH教材則將圓安排在八年級.
表1 圓內容背景信息比較
將三種教材中的圓內容按章節(jié)編排順序進行比較,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圓內容編排順序比較
由表2,浙教版和人教版按圖形的旋轉、圓的性質、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順序進行學習,浙教版將圖形的旋轉和圓的基本性質歸為一章,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在下一章中;人教版則將旋轉安排為單獨一章.美國GMH教材先安排了圓周長、角度、弧度、弧、弦和切線等基礎知識,進而學習圓的基本性質,并根據性質做適當拓展,最后將圓的方程安排在章末進行學習,而關于多邊形和扇形等內容,教材則單獨安排在下一章中.
根據圓有關知識點較多的特點,我們對三版教材中的核心知識點進行宏觀比較.核心知識點所占的比重主要指核心知識點所包含的節(jié)數、頁碼數分別占整章內容的節(jié)數和頁碼數的比重,統(tǒng)計結果如表3.
表3 核心知識點所占比重比較
由表3,三版教材的節(jié)數基本相同,但美國GMH教材的節(jié)比重和頁碼比重較少.從頁碼數來看,人教版的頁碼數最少,而浙教版的體例篇幅相對較長.
我們對知識點呈現方式進行的分類見表4.
表4 知識點呈現方式
根據表4的知識點呈現方式比較模型[2],我們選取圓心角定理和弧長公式的呈現方式進行比較,得到表5、表6.
由表5,在知識導入方面,浙教版和美國GMH教材選用了生活中的圓心角例子,讓學生產生直觀感受,可見兩版本教材都較注重聯系生活背景;在知識體驗和知識講解上,浙教版和人教版設計了類似的活動,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圓心角、弧、弦之間的關系,從中可以看出兩版本教材對學生“自主探究、發(fā)現猜想、驗證結論”的重視,而美國GMH教材則直接給出定義,缺少了理解性的體驗;在知識表征上,三版教材均用了文字語言,所不同的是,美國GMH教材增加了具體的圖形例子幫助理解,并強調了弧、弦等數學語言的寫法,可見其對數學規(guī)范的關注;最后,在知識應用和知識拓展方面,浙教版、人教版選取了一些難度適中而有所延伸的題目,美國GMH教材則偏向于對定理的直接應用.
由表6,在知識導入方面,浙教版采用生活情境導入,人教版未做安排,美國GMH教材采用復習 引入的方式,可以看出其對知識連貫性的重視;在知識體驗和知識講解方面,浙教版和人教版均由圓的周長公式推導得出弧長公式,美國GMH教材直接利用弧與角度的比例關系變形而得,說明兩國教材都較注重以已學知識為基礎來探究新知;在知識應用和知識拓展方面,浙教版、人教版更重視與生活的聯系和應用,而美國GMH教材選取了大量的幾何例子以掌握基礎,可見兩國教材在習題難度和理念上的差異.最后,三版教材在此節(jié)中都沒有進行相關延伸.
表5 圓心角定理的呈現方式比較
表5 圓心角定理的呈現方式比較(續(xù))
表6 弧長公式的呈現方式比較
根據表7的知識背景分類,比較三版教材中圓的有關知識點和例習題的知識背景,結果如表8.
表7 知識背景分類
表8 知識背景的比較
由表8可得到圖1,圖中顯示三版教材均涉及生活背景、數學背景和少量的文化背景,可以看出三版教材對數學文化價值的逐漸關注,不同的是人教版和美國GMH教材還涉及了科學背景,表明兩版教材對跨學科綜合價值的重視[3].從具體數值上可以看到,數學背景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生活背景,且美國GMH教材的數學背景是三版教材中數值最高的.
圖1 知識背景比較圖
根據我國和美國的課程標準以及數學教育標準等,我們將每一個核心知識點的目標水平分為:了解、理解、掌握與運用,并賦權重取值為1,2,3.為研究核心知識目標水平的深度,我們利用以下公式進行深度量化:
其中,hi(i=1,2,3)依次表示了解、理解、掌握與運用的水平深度,取值為1,2,3;ni表示hi目標水平的知識點的個數,n表示核心知識點總數.
由于人教版和浙教版均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編排知識內容,因此兩者的知識目標水平相同[4].我們不妨將兩者結合,分別從中國和美國角度對教材的核心知識點目標水平進行比較,統(tǒng)計結果如表9.
表9 核心知識點目標水平比較
由表9,兩國教材中與圓有關的核心知識點數量基本一致,在三個目標水平中,“掌握和運用”一項要求最多;不同點在于美國GMH教材在“了解”“理解”上的要求都高于浙教版和人教版,但在總體難度上低于該兩版教材.單看每個國家教材本身的目標水平百分比,中國兩版教材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水平相差較大,而美國教材在這兩方面的水平相差較小,可以看出美國GMH教材更注重學生對圓相關知識的理解.
選取“圓心角”和“圓周角”這兩個極具代表性的章節(jié)內容,引入鮑建生課程綜合難度比較模型[5],對三版教材中相應的例習題綜合難度進行比較.首先對該部分幾何內容的例習題總數進行統(tǒng)計,得到表10.
表10 例習題數量統(tǒng)計
由表10,浙教版例習題數量最多,美國GMH教材緊隨其后,人教版相對較少,但三版教材的共同點在于例習題題量一般,需要課外練習進一步加強鞏固.同時,我們對每個例習題的水平進行劃分,結果如表11.
表11 例習題難度因素統(tǒng)計
根據表11計算出每個難度因素的加權平均,得到表12.
表12 例習題難度因素的加權平均值
根據表12我們繪制了雷達圖,得到圖2.
圖2 例習題難度因素雷達圖
從整體看,三版教材中探究和推理的數值最高,而例習題背景的數值最低.可見,三版教材都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而對知識背景的關注不夠.從單個因素來看,浙教版的探究、運算和推理數值略高于人教版和美國GMH教材,注重學生的推理和運算能力.在背景方面,三版教材都以無背景為主,但美國GMH教材涉及個人生活和公共常識,說明其重視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而在知識含量上,美國GMH教材數值最低,例習題以單個知識點和兩個知識點為主,更注重基礎訓練.
PISA研究表明,情境性是學習的本質屬性,脫離實際情境的學習,只能獲得“惰性”知識[6].教材的背景不能局限于數學背景,更要關注生活、文化、科學等背景情境,從生活常識中抽象出幾何圖形或幾何關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美國GMH教材中的Real-World Link部分,將知識和生活、文化等相聯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教材編寫還可考慮將情境和習題相結合,增加知識的應用性和趣味性.
美國GMH教材在知識目標上更側重“了解”和“理解”水平,注重用基本概念進行轉化思考和解決問題.從本質上看,數學教學的核心是思維活動,思維活動的集中表現在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設置問題是激發(fā)學生思維活動的重要切入點.教材在編寫時應以實驗、舊知、生活等貼近學生認知的素材為起點,采用“小問題,逐推進”的方式,設置一系列問題串,增加學生的理解性體驗.在選用低起點、小問題的教學設計前,要注意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避免無效地降低難度,造成學生思維的脫節(jié).
實踐表明,適當的拓展有利于教學對象主體化、完善認知結構、改善學習習慣、拓寬學習渠道等,有效落實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目標.教材可在一些章節(jié)最后設置知識延拓,如實驗操作、軟件驗證和設計方案等,注重學科性和實踐性的結合,甚至將一些概念、命題設置在課后情境或活動練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對于某一知識點,可考慮構造許多不同形式的習題,做到同點異構,層次分明,加大學生自主發(fā)揮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