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威云
(中山市小欖人民醫(yī)院,廣東 中山 528415)
治療性內(nèi)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是臨床上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主要手段,但在圍手術期存在一些風險因素,會對患者手術效果產(chǎn)生不良影響[1],尤其是機體耐受性差的高齡患者。因此,有必要針對行治療性ERCP手術的高齡患者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全程護理是一種新型的現(xiàn)代化護理模式,以護理措施的整體性為特點,可在時間層面上為患者提供更加連續(xù)和全面的護理服務。本研究選擇我院90例行治療性ERCP手術的高齡患者(2015年1月—2018年6月)開展研究,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全程護理干預,以證實全程護理用于高齡患者ERCP治療期間的護理效果。
選擇就診于我院且行治療性ERCP的90例高齡膽總管結石患者(2015年1月—2018年6月)進行研究,本研究分組方法經(jīng)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2組,45 例/組。其中,對照組年齡為 25~67 歲,平均(46.19±18.73)歲,包括男性23例,女性22例;觀察組年齡為23~67歲,平均(45.89±18.24)歲,包括男性24例,女性21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研究對象均對研究知情同意。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圍手術期的用藥和飲食進行簡單指導,并告知其圍手術期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
觀察組進行全程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術前:去患者病房訪視,先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根據(jù)心理評估結果對其心理進行疏導,如向患者講解ERCP的方法、作用等,向患者列舉一些手術取得成功且術后恢復良好的病例,給予患者正向激勵,幫助其樹立治療信心。同時,采用圖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為患者做好術前健康宣教,引導其完成術前檢查項目,告知其如何科學吞咽、呼吸。(2)術中: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對患者進行適當安撫,可通過握住患者雙手或眼神來傳遞關懷之意。術中由巡回護士和器械護士共同配合醫(yī)生的手術操作,巡回護士負責幫助患者擺放好體位,對其術中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及時做好室溫調節(jié)、補充血容量等工作,而器械護士則負責配合醫(yī)生遞送手術器械,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guī)范進行操作。(3)術后:手術結束后,將患者送至麻醉恢復室,待其蘇醒后將其護送回病房,在護送患者回病房的途中,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手術取得成功,使其安心,與病房責任護士做好交接工作,再在術后2~3天去患者病房訪視,告知其術后相關注意事項,并對患者進行適當?shù)男g后安撫和心理疏導。
(1)心理狀況評分:分別于術前、術后評估,評估工具為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總分 0~100分,得分隨著不良情緒減輕而降低[2]。(2)疼痛評分:分別于術后8 h、24 h、48 h評估,采用數(shù)字疼痛評估法(NRS)進行,總分0~10分,得分隨著疼痛感加重而增高[3]。(3)舒適度評分:分別于術后8 h、24 h、48 h 評估,評估工具為一般舒適狀況量表(GCQ),總分28~112分,得分隨著舒適度增高而增高[4]。(4)生活質量評分:于術后評估,評估工具為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分為生理健康(0~100分)、心理健康(0~100分)、社會功能(0~100分)、物質生活(0~100分),得分隨著生活質量改善而增高[5]。(5)護理滿意度:將醫(yī)院護理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發(fā)放給患者進行調查,問卷滿分100分,調查結果為不滿意<60分、滿意60~80分、很滿意>80分,總滿意率=滿意率+很滿意率。(6)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術后恢復情況:比較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自主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
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前、術后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相比對照組均更低(P<0.05),見表 1。
表1 心理狀況評分比較(±s,分)
表1 心理狀況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同時間段相比,*P<0.05
組別對照組(n=45)時間術前術后焦慮評分觀察組(n=45)t P術前術后* *抑郁評分45.73±6.71 38.89±5.65 5.231 0.000 41.25±6.05 34.59±5.82 5.322 0.000 47.82±6.83 40.64±5.78 5.383 0.000 43.69±7.31 36.58±6.92 4.738 0.000* *t P
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自主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d)
表3 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d)
組別對照組(n=45)觀察組(n=45)自主下床活動時間t P胃腸功能恢復時間1.58±0.53 1.07±0.36 5.340 0.000 3.37±0.82 2.49±0.61 5.776 0.000住院時間7.89±1.73 6.21±1.34 5.150 0.000
觀察組的術后疼痛評分相比對照組更低(P<0.05),其舒適度評分相比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4。
表4 術后疼痛及舒適度評分比較(±s,分)
表4 術后疼痛及舒適度評分比較(±s,分)
組別 疼痛評分術后8 h對照組(n=45)觀察組(n=45)t P 4.52±1.08 3.46±0.97 4.898 0.000術后24 h 3.82±1.18 2.67±1.02 4.946 0.000術后48 h 3.82±1.18 2.67±1.02 4.946 0.000舒適度評分術后8 h 80.19±9.86 91.25±11.07 5.005 0.000術后24 h 83.27±9.14 93.86±10.52 5.098 0.000術后48 h 86.45±8.49 95.79±9.83 4.824 0.000
術后,觀察組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5 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45)觀察組(n=45)物質生活心理健康t P生理健康78.53±8.42 89.47±10.69 5.393 0.000 78.35±8.30 87.56±9.71 4.837 0.000 78.04±8.21 88.16±10.14 5.203 0.000社會功能77.59±8.19 86.94±9.58 4.976 0.000
護理總滿意率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護理滿意度比較[n(%)]
膽總管結石是一種常見的膽道疾病,患者多伴隨上腹部絞痛、高熱、寒戰(zhàn)等癥狀,如患者在發(fā)病后未能及時就醫(yī),其病情加重,易引發(fā)膽道梗阻性黃疸,不利于其身心健康[6-8]。臨床上多采取手術對膽總管結石進行治療,ERCP是膽總管結石的主要術式,主要是指在內(nèi)鏡下做胰膽管造影,根據(jù)胰膽管造影情況明確結石分布位置,再實施取石術,該手術效果較好[9-12]。但在圍手術期,部分患者容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不良情緒,對其手術產(chǎn)生干擾,尤其是高齡患者。因此,還需對這類患者實施護理干預[13-15]。
全程護理干預多被用于圍手術期,屬于新型護理模式,其護理措施充分體現(xiàn)了整體性,主要是通過對患者圍手術期進行全程干預,有效消除其圍手術期存在的風險因素,有利于提高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安全性,確保手術順利開展、完成。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全程護理涵蓋整個圍手術期,不僅在空間上拓展,還在時間上拓展,縱向、橫向均有所拓寬,其護理方案更加全面。
本研究結果顯示:(1)觀察組在術前及術后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全程護理可減輕高齡ERCP患者的圍手術期負性情緒,這主要是因為全程護理在術前針對患者加強了心理護理,打消了其顧慮。(2)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其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自主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全程護理干預用于高齡患者治療性ERCP圍手術期切實可行。這主要是因為全程護理可針對高齡患者的整個ERCP圍手術期進行干預,可有效消除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隱患和問題,且通過連續(xù)性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使患者圍手術期的并發(fā)癥、疼痛等不良狀況得到解決。(3)觀察組的舒適度評分、生活質量評分、護理總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主要是因為全程護理提高了護理質量,減少了高齡ERCP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減輕了其疼痛感,使患者感到更加舒適,同時,減少了諸多不良情況對其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使患者得到更加周到和細致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在高齡患者接受治療性ERCP期間,對其開展全程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整個圍手術期的心理狀況,有利于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輕術后疼痛感,提高舒適度和生活質量,促使患者更快恢復,促使其對護理服務更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