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靜靜 張 玉 朱翠珍 朱道民 李曉駟
抑郁癥是精神科常見疾病,我國有多達5 400萬人診斷有抑郁癥,約占總?cè)丝诘?.2%[1]。在抑郁癥患者中,有11%~18%的患者存在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共病現(xiàn)象[2]。資料[3-5]顯示,抑郁癥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表現(xiàn)為記憶力、注意等方面的損傷。抑郁癥患者記憶力受損的研究近年來備受關注,特別是針對前瞻性記憶(prospective memory,PM)損傷的研究。PM是一種對將來計劃的記憶,分為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記憶(event-based prospective memory, EBPM)和基于時間的前瞻性記憶(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 TBPM)[6]。PM是人們?nèi)粘I钅芰Φ暮诵牟糠?,PM受損會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如忘記按時服藥和復診,增加復發(fā)風險,同時對患者生活造成諸多不便[7]。研究[8]顯示,抑郁癥患者前瞻性記憶受損,并存在受損內(nèi)容分離現(xiàn)象,但共病OSA是否會加重抑郁癥患者的前瞻性記憶損傷,目前國內(nèi)鮮有這方面的報道。本文通過對照研究,探討抑郁癥共病OSA患者的前瞻性記憶是否較單純抑郁癥患者的損傷更為明顯及其損傷特點,旨在提醒臨床重視抑郁癥合并OSA的篩查,以便及早識別從而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合肥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睡眠科收治的78例抑郁癥住院患者,經(jīng)多導睡眠呼吸監(jiān)測篩查有無OSA,將25例抑郁癥合并OSA的患者納入共病組,53例未合并OSA患者納入抑郁癥組。同期通過網(wǎng)上發(fā)布“招募通知”,從社會公開招募符合OSA診斷標準但無抑郁癥的33例自愿參與本研究者納入OSA組,將無OSA及抑郁癥的34例健康者納入對照組。4組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組對象人口學資料比較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抑郁癥和OSA診斷均符合《國際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分類(第十版)》中抑郁癥和OSA的診斷標準[9];②四組對象年齡為18~60歲,且均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軀體疾病及物質(zhì)濫用者。排除標準:①有腦器質(zhì)性或軀體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礙者;②合并精神發(fā)育遲滯等其他精神疾病者;③不能配合完成測試者。
1.3 方法
1.3.1 前瞻性記憶實驗 4組研究對象均進行前瞻性記憶損傷的實驗測試,實驗分EBPM和TBPM兩項測試,測試參照Einstein[10]及程懷東等[11]介紹的方法進行。EBPM測試:實驗開始前告知被試者實驗中會出現(xiàn)32張卡片,前2張卡片為示例練習卡片,學習完示例卡片后正式開始實驗。每張卡片包含12個高頻中文實義詞,其中有10個詞屬于一大類,有 2個詞屬于一小類。當選出的2個詞是動物類(即小類)時,請被試者敲一下桌面。實驗結(jié)束時,要求被試說出自己的聯(lián)系電話。EBPM評分標準: 測試共6個目標卡片,當目標詞出現(xiàn),被試準確執(zhí)行目標行為并能做出正確反應計EBPM評分1分,實驗結(jié)束時能寫下電話號碼則記EBPM評分2分。EBPM評分總分為8分,得分越高表明EBPM功能越好。
TBPM 測試:實驗開始前告知被試,實驗中會出現(xiàn)61張卡片,第1張卡片為示例練習卡片,學習完示例卡片后正式開始測試。每張上有12個兩位數(shù),要求被試選出每張卡片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時被試在實驗開始后5、10、15分鐘3個時間點各敲一下桌子。被試者用身旁放置的時鐘來檢查時間,實驗開始時鐘被設置為0時0分0秒。計時開始后,讓被試依次選出每張卡片上的最小數(shù)和最大數(shù),同時在目標時間完成敲打桌面的任務, 17分鐘時停止實驗。TBPM評分標準:能正確執(zhí)行目標行為(特定目標時間敲打)的次數(shù)作為 TBPM成績,在各目標時間前后10秒內(nèi)做出反應記TBPM評分2分,前后11~30秒內(nèi)做出反應則記TBPM評分1分。TBPM評分總分為6分,得分越高表明TBPM功能越好。
1.3.2 觀察指標 觀察和記錄4組EBPM、TBPM評分情況。
4組對象的EBPM、TBPM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行兩兩比較,結(jié)果顯示,共病組患者EBPM和TBPM評分均低于抑郁癥組、OSA組及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抑郁癥組患者EBPM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BPM評分低于OSA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TBPM評分低于OSA組及對照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OSA組EBPM和TBPM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4組對象EBPM、TBPM評分比較分)
注: EBPM 表示基于事件的前瞻記憶,TBPM 表示基于時間的前瞻記憶;共病組與抑郁癥組比較,aP<0.05;共病組與OSA組比較,bP<0.01;共病組與對照組比較,cP<0.01;抑郁癥組與對照組比較,dP<0.05;共病組與抑郁癥組比較,eP<0.05;共病組與OSA組比較,fP<0.01;共病組與對照組比較,gP<0.01
2015年以來,抑郁癥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上導致人類健康損失的最主要原因,占總醫(yī)療疾病負擔的10.3%[1]。臨床發(fā)現(xiàn)抑郁癥患者常合并OSA,此類患者治療后抑郁情緒雖得到明顯緩解,但認知障礙仍持續(xù)存在[12]。已有研究[13]證實OSA患者會出現(xiàn)記憶力減退、執(zhí)行功能受損等現(xiàn)象。為此,本研究探討抑郁癥共病OSA患者的前瞻性記憶是否較單純抑郁癥患者的損傷更為明顯及其損傷特點,旨為臨床篩查抑郁癥共病OSA及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提供參考。
既往有研究顯示,抑郁癥患者前瞻性記憶的兩部分受損不一致,或者TBPM受損,或者EBPM受損。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抑郁癥組EBPM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而TBPM評分于OSA組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提示抑郁癥組患者存在前瞻性記憶損害,表現(xiàn)為EBPM受損,而TBPM無損傷。這一結(jié)果支持了“EBPM和TBPM雙通道機制”假說,同時表明抑郁癥患者有前瞻性記憶損傷可能是前額葉功能障礙導致。程懷東等[14]研究已顯示,前額葉損傷的患者出現(xiàn)EBPM受損而TBPM正常的現(xiàn)象,提示二者可能有不同的神經(jīng)機制。本文研究結(jié)果與王俊珺等[15]及Chen 等[16]研究結(jié)果一致,與Li等[17]的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研究結(jié)果的不一致可能與研究的樣本量、前瞻性記憶評估方法等不同有關。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抑郁癥共病OSA患者的EBPM和TBPM評分不僅低于OSA組和對照組,也低于抑郁癥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抑郁癥共病OSA患者的EBPM和TBPM均受損。筆者推測出現(xiàn)這一結(jié)果主要是由于共病OSA導致的,因為OSA患者在睡眠時反復出現(xiàn)呼吸中斷、低通氣及低氧血癥,損害機體各組織及器官功能,尤其是對認知相關腦區(qū)如海馬、杏仁核等損傷明顯,長期反復缺氧則會引起腦組織代謝紊亂及腦功能異常,引起前瞻性記憶、執(zhí)行功能等損傷[18-19]。本研究中OSA組EBPM、TBPM評分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本研究中OSA組患者的EBPM、TBPM未出現(xiàn)受損,這與謝于鵬等[20]的研究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與研究設計不同、樣本量偏小有關。
綜上所述,抑郁癥患者存在前瞻性記憶損害,表現(xiàn)為EBPM受損,TBPM無損傷;與抑郁癥患者比較,抑郁癥共病OSA患者也存在前瞻性記憶損傷,表現(xiàn)為EBPM和TBPM均受損,臨床應重視抑郁癥合并OSA的篩查,以便及早識別和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