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霽雯 于淼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闭Z文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其中,“觀察”排在首位,可見觀察能力尤為重要。陳秉章先生在《小學作文教學藝術(shù)論》中對觀察的定義是:“觀察是有意識、有目的地感覺、了解自然或社會的過程,是視覺、聽覺、嗅覺、膚覺多種感官的綜合活動,還有大腦參與思考。”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有動機,有意圖,有目的地進行觀察,成為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有心人?;诖?,為了提高一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筆者確立了“調(diào)動多種感官觀察事物”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依托教材,設計語文實踐活動課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币虼耍處煈劳薪滩?,結(jié)合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觀察方法,提升觀察實踐能力。
筆者在設計實踐活動前以“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水果”為題對一年級學生進行了前測。通過前測結(jié)果筆者發(fā)現(xiàn),參與前測的絕大多數(shù)一年級學生不能運用兩種以上的感官對具體事物進行描述,且描述角度較單一,對事物觀察不全面,語言過于簡單。對此,筆者結(jié)合部編版一下教材中的《端午粽》一課,以文中作者通過“看、聞、嘗”來描述粽子的片段為例,設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運用多種感官觀察事物的方法,并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習慣。
利用教材,教會學生多感官觀察方法
教學生學會觀察的“法寶”就是身體的各個感覺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意。只有綜合運用,對事物觀其形,辨其色,聞其聲,嗅其香,嘗其味,觸其體,才能更全面、細致、深入地了解,進而產(chǎn)生更為生動的聯(lián)想?!抖宋玺铡芬徽n雖僅涉及到“眼、鼻、舌”三種感官,但以此為始,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快便能延伸至其他感官。
當然僅僅知道方法是不夠的,人的感官只有在使用中才會敏銳起來。在實踐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方能使感官在實際運用中發(fā)展,提升觀察世界的能力。因此,設計適當?shù)幕顒幽転閷W生創(chuàng)設實踐的環(huán)境,是提升學生運用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本節(jié)課筆者就以觀察香蕉為例,在課堂上設計學生活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聞……在實踐中學會觀察香蕉,從而學會觀察其他水果,繼而會觀察生活中的各種不同的事物。例如,在觀察香蕉外皮時,本課設計了讓學生手握香蕉的活動,讓他們通過各個感官對它進行觀察。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興趣濃厚,不僅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還能一步步地將觀察過程變得越來越仔細。
由于在觀察香蕉的活動中沒有涉及“聽”這一項,但筆者借這個設計活動,放手讓學生觀察其他水果,將所學進行再一次實踐,既扎實了觀察方法,也再一次調(diào)動了學生的觀察興趣。與此同時,教師還在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給他們提供具有條理性的框架,使得一年級學生也能將觀察所得流利表達。
本節(jié)課學生從《端午粽》這篇課文中學習了觀察的方法,又以香蕉為例,讓孩子們在活動中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聞,用手去摸,用嘴巴嘗,這正是“眼耳鼻舌身意”中的其中四項。而“聽”這一項,在觀察香蕉的過程中雖然沒能涉及,但也正是借由這一點將觀察香蕉延伸到觀察其他水果,令學生們不僅會觀察香蕉,也能將觀察方法用到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中去。正是由教材教方法,用方法探生活,才做到學以致用。而“意”這一項,即在豐富的觀察中加入聯(lián)想,做到“實寫”與“想象”相結(jié)合。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進行描寫還太早,但筆者在引導學生通過眼睛觀察時,引導學生運用“……像……”的句式,就是在慢慢滲透這一項。
高于教材,在現(xiàn)實生活中繼續(xù)觀察
由于語文活動課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課后學生興趣仍舊高漲,雖沒有寫作要求,筆者卻收到了許多學生的小練筆,效果甚佳。
可見結(jié)合部編教材經(jīng)過教師的挖掘,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觀察環(huán)境,學生不僅能學習觀察方法,也能提升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的建構(gòu)”“思維的發(fā)展”“審美的鑒賞”不謀而合。在教師帶領學生觀察水果的過程中,學生一步步運用觀察方法的同時,思維也得到了層層遞進式的提升,觀察由簡入繁,思維由片面過渡到全面。而對學生語言的訓練貫穿本節(jié)課的始終,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學生會從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感受到事物的美好,切實提升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部編版教材從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開始要求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意識,而一年級下冊,教材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對“觀察”的教學要求,但從二年級開始,教材開始出現(xiàn)“寫話”板塊,要求學生描寫具體事物??梢?,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仍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以《端午粽》一課初步讓學生掌握了運用多種感官觀察靜物的方法。在后續(xù)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還將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生活。如:觀察植物的生長,了解事物的變化;觀察季節(jié)的交替,感悟生活的美好……以此,使學生逐步成為留心觀察周圍世界的有心人,也可為中、高選段的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