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東西方文化碰撞和融合的大背景下,英語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英漢兩種語言中飲食習語存在較大差異,且詞匯量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面臨著較大的困難。本文對比分析了英漢飲食詞匯的隱喻,總結(jié)了飲食習語的語義理據(jù),希望為飲食詞匯的學習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隱喻;英漢;飲食詞匯;差異
【作者簡介】趙夕雁(1999-),女,漢族,山東淄博人,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本科在讀。
當前學生面臨著許多學科去深入學習,語言的學習對于學生的思考能力、認知、學習能力等都有著較高的要求。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漢民族的差異性導致了英漢飲食詞匯的意義和聯(lián)想意義存在較大差異。當前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一些不足,不了解這兩種文化的異同,忽略英漢飲食詞匯的隱喻。
一、 隱喻的定義
隱喻在英語里指的是一套特殊的語言過程,是一種隱蔽陳述。在人與自然的相似性的基礎上,將某對象的屬性進行移位,通過另一種事物將其表現(xiàn)出來,是一種特殊的同類項陳述。
二、 英漢飲食詞匯隱喻舉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語言的內(nèi)涵豐富多彩。從豆腐開始說起,作為一種常見的食物,和豆腐有關的習語有很多,例如“豆腐渣工程”“吃你豆腐”“小蔥拌豆腐—清二白”與飲食有關的習語還有很多,例如:“炒魷魚” “吃醋”“大鍋飯”等?!按箦侊垺敝傅氖且环N資源分配方式,是非常均等的?!帮埻搿笨梢员硎竟ぷ?,常見的習語有:搶飯碗、端飯碗、保飯碗等。還有一些飲食詞匯融入了人們的感情色彩,例如“老油條”是說某個人偷奸?;⒃幱嫸?“飯桶” 表達人們的好惡,是說某個人無能,只會吃飯沒別的本事。當前英語詞匯教學方法大多為教師講解單詞,學生將其語法、含義等生硬地背誦,然后教師對詞匯默寫中存在的錯誤進行修改。這樣機械化的英語詞匯教學模式存在很多的問題,沒有考慮到英漢詞匯的隱喻問題,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對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致使無法靈活地運用詞匯。因此,在英語詞匯學習中應意識到英漢飲食詞匯的差異性,不同于傳統(tǒng)的機械記憶單詞的方法,應對單詞進行拓展,進行語境分析,能夠很好地掌握單詞的規(guī)律,更準確地記憶單詞,同時強調(diào)單詞記憶的關聯(lián)性,存在一定的趣味性。在英語文化里也有許多飲食詞匯隱喻,與漢語有很大不同。常見的民族特色的食品有“面包”“黃油”“沙拉”“奶酪” “餡餅”“蛋糕”等,這些都是西方人的日常飲食食材,這些詞匯還有豐富的隱喻意義。例如,butter是黃油,而to butter up指的是某個人善于諂媚、阿諛奉承;bread and cheese的表面意思是面包和奶酪,其隱喻意義是家常便飯;bread and butter的表面意思是面包和黃油,其隱喻意義是生活必需品。David was an apple polisher. Apple polisher含有其他的隱喻,源于美國校園用語。整句話的實際含義是大衛(wèi)是個馬屁精。在以前的美國校園里,小學生會帶一個蘋果去上學,將蘋果送給教師,而成績不好的學生會將蘋果放在講臺明顯的地方,把蘋果擦得很干凈放上,讓教師能夠一眼就看到這個蘋果,然后在學習中能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個短語現(xiàn)在通常是指“刻意討好上司的人”,漢語意思就是愛拍馬屁的人。以上對英語和中文的語義差異進行深入分析,由此發(fā)現(xiàn),英漢飲食習語之間在表面來說,均可以指代一種食物,但是一些基礎的飲食習語中,往往蘊藏著較大的英漢差異,值得深入分析。
三、 飲食習語的語義理據(jù)
隨著語用過程的發(fā)展,詞語的含義不斷被豐富,飲食詞語也逐漸形成了固定習語。語義理據(jù)是詞義的引申和比喻,通過對詞義的延伸來表達對其他事物的態(tài)度與好惡,一種心理聯(lián)想,例如,If they lose on Saturday, the team will really be in the soup. Soup其本義是湯,而in the soup短語則表示“陷入麻煩”。當前,學生對于英語詞匯的記憶能力普遍較強,很多學生詞匯量豐富,單獨考一個單詞時能夠迅速說出它的一個含義,但是將單詞放到句子中進行翻譯,他們卻無法得出整句話的含義。教師應讓學生記住詞匯的同時,應讓他們理解英漢詞匯的理解差異,幫助其學會運用詞匯。例如,eat somebodys salt,salt是英文中常見的飲食詞匯,意思是鹽,在這個短語例則表示“接受某人的款待”。 鹽對于阿拉伯人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吃了某人的鹽,就說明他們之間產(chǎn)生了神圣的契約。漢語中所說的“燙手的山芋”其隱喻意義是麻煩的事情,這與英語中hot potato的含義相似,其表面意思是熱土豆,用來指棘手的事情。Where is the beef?其表面意思是牛肉在哪里?這一次與源于快餐業(yè),美國80 年代的快餐店的銷售手段多為漢堡牛肉餅個大肉多,過于夸大其詞,顧客在吃肉餅時找不到肉餅的影子。這個句子現(xiàn)在引申為“要點何在 ”。
四、 結(jié)語
飲食詞匯的表面意思是我們所熟知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其豐富的隱喻意義。無論學習哪種語言,詞匯量都是基礎,直接影響著閱讀和寫作,英語學習更是如此。對英漢飲食詞匯的隱喻進行研究,對單詞形成更深的理解,促進飲食詞匯習得,進而促進聽、說等語言技巧能力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永紅.英漢飲食詞匯的隱喻研究[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27(01):153-154.
[2]宋占春.英漢飲食詞匯的隱喻與語義理據(jù)[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0,13(0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