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羽儀
歸功于天花板上觀賞功能極佳的換氣系統(tǒng),我在這棟文化產(chǎn)業(yè)公司的大樓里呼吸了十二年不流通的渾濁空氣。
回想初來乍到的日子,幾十個年輕員工擠在大樓底層一間辦公室處理數(shù)據(jù),就像一把棱角銳利的石子被塞進了小玻璃瓶——總埋怨別人硌得自己生疼,倒不管自己的鋒棱也抵著別人。競爭異常激烈,悶得人喘不過氣來。石子們顆顆個性鮮明,背負著自己不是碧玉就是寶石、總之不能淪為墊腳石的信念,爭相往大樓的高層爬,覺得那里別有一番用武之天地。幸虧唯有我開竅及時,化作一灘水,八面玲瓏,被腳下的亂石托上高處。加進來的石子越多,我漲得越高。
等到我真真切切地坐實了大樓十層的辦公椅,肺葉里的空氣沒有因為離藍天更近而變得新鮮,反倒在一次次應酬里又混進尼古丁、酒精和芳香劑的氣味了。
因此一個月前的那個上午,當隔壁辦公桌飄來一陣洗衣液的清香,我并不因嗅到獨屬于年輕人的朝氣而感到歡欣,反而如吠日蜀犬、石下鼠婦那般反感,熟練地找個借口用厚厚一摞“找不到地方放”的紙質(zhì)文件把我倆隔得更遠。
李明是上個月調(diào)升到我們產(chǎn)品開發(fā)部門的。他重點大學設計系研究生畢業(yè),評估報告里寫著“綜合能力素質(zhì)高,創(chuàng)新進取精神強”,入職才十個月,這個輿論上的好后生就三步并作兩步地登上了這我爬了六年的十層。雖說一個早已練就六十四面玲瓏的前輩不應對后輩有情緒,但心里仍有些不是滋味。我倆隔著辦公桌間的毛玻璃板,無聲中達成井水不犯河水的共識,一直忙碌到下班,出于禮貌象征性地互道聲再見,我便獨自走出辦公室,李明則繼續(xù)埋頭苦干,似有與策劃書的瑕疵不共戴天之勢。
我和同事表面不為這種對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所動,照常各掃自家門前雪,實則內(nèi)心一邊鼓掌一邊大嘆后生可畏??蛇@看起來大有可為的后生像是缺失一截思維回路,盡管專業(yè)知識豐富,對前輩也尊敬禮貌得挑不出毛病;無奈說話如打高爾夫,當頭一棒卻又一桿進洞,平日不說一句恭維話,在涉及專業(yè)領域的問題上更是鮮少退讓,只要自己無法理解就直截了當?shù)貙ν律踔霖撠熑颂釂?,致使氣氛尷尬得凝成塊兒。久而久之,便總覺得這毛頭小伙與我們有隔閡,這或許就是年輕人的傲氣,有成功的資本,不肯端端正正地走在中庸之道中央。
這我理解。二十出頭的年紀,正是意氣風發(fā)滿腔熱血的時候,哪個年輕人沒有過趁著大好春光為理愿馳騁的抱負?要是時間再倒退十幾輪春秋,我也會是這副模樣。縱然有千萬個“要是”,可是,一個“可是”就足以讓命運扼住人的咽喉:不論在理想的高地上身姿如何偉岸,現(xiàn)實的泥沼也會教你乖乖匍匐——這是我在決定圓滑處世時悟出的道理,也是我相信遲早會在李明身上看見的未來。
唉,到底是年輕。
第二次這樣感嘆是在公司和投資商的酒會上。由于醒悟早,我在褪去大學生的胞衣前就已經(jīng)習得了入世的三連絕技——觀察酒瓶從人群里辨認出酒桌的主角、端著酒杯和每個陌生人稱兄道弟、灌下酒精變著法地展示誠意——這是文化上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我不敢自詡精通酒桌文化,但對道理明白得透徹:酒桌上只允許兩種人,還在喝的、喝倒下的。眾人談笑風生間,我舉起高腳酒杯,提議各位碰杯相慶,一飲而盡。我看見李明端一杯格格不入的橙汁迎著高腳杯們舉起,清清醒醒,安安靜靜,在那群僅有的兩種人間笑得像個異類。兩排白白的牙在燈光下干凈得刺眼。
可生活從來不缺考驗人的關卡。
因部門即將投入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浮動成本不在經(jīng)費范圍內(nèi),只能由專業(yè)領域制造方移交給普通生產(chǎn)商。開會決議時,會場一片沉寂,默認通過。盡管不甘心團隊努力的結果就此被壓縮減質(zhì),但大家都明白這是不得已之舉。
“我認為交給普通生產(chǎn)商不妥。設計方案可以再改動降低成本,但是產(chǎn)品的基本質(zhì)量需要保證!”向來寡言的李明突然舉手起立。會議室內(nèi)的目光向他匯聚去,不約而同地帶著佩服和同情,但仍然保持戰(zhàn)略性沉默。
“我們沒有重新策劃的時間,一周之內(nèi)產(chǎn)品必須投入生產(chǎn),否則延期會帶來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迸_上的負責人回駁。
李明依然堅持,愈發(fā)激動起來:“只要每個人堅持比之前多加兩小時班,一周之內(nèi)可以完成。我們做文化產(chǎn)品的公司肩負了傳播思想文化的責任,責任感是企業(yè)最基本的良心,內(nèi)容欠豐尚可接受,但發(fā)布粗制濫造的產(chǎn)品將是對受眾的不尊重甚至傷害!”
像一粒石子落進了死寂的湖,場內(nèi)泛起波瀾。臺下竊竊私語,我同身旁的同事打趣:出發(fā)點是好的,可真當人人都是你李明這樣能朝五晚九的單身漢?轉(zhuǎn)頭又瞥見幾個比李明稍大兩三歲的職員眼底登時亮起來,頗有起立附議之勢??蛇餮澋氖治樟擞炙桑罱K被負責人一句話鎮(zhèn)下,動彈不得。
“你先坐下,下周公司會給你的觀點以最直接的反饋。既然方案已經(jīng)通過,那么散會?!?/p>
走出會場路過項目負責人身旁,我聽見他對秘書抱怨,“是誰招進來這么個天真的理想主義者?!?/p>
一周后,李明等來的“反饋”是一紙文件,安排他回三樓做數(shù)據(jù)處理工作。
回到三層前的最后一天,李明匯總交接完近期的工作,站在辦公桌前收拾用品。
盡管不是每段相處都順利愉快,但眼看這樣一個人才又要被埋回塵土,難免心生惋惜。李明提起包轉(zhuǎn)身時,我聽見自己下意識地叫住他。
“李明啊……”
他回頭,站在我面前,背脊一如初踏進這間辦公室時挺得筆直,逆著黃昏的余暉,表情被陰影模糊,卻留得雙瞳里目光灼灼,看向我。
“我們認可你能力很強,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可是……”我這張習慣不是沉默就是附和的嘴費了點時間才重拾起提建議的功能,可在一個慣于直抒己見的人面前有什么好拐彎抹角的呢?!澳慊氐饺龢且院筮€是謹慎一點吧,做事說話委婉些比較保險,別因為一時沖動丟了這么好一個飯碗。你不愿意說圓滑的話,但我們這些過來人都習慣了,這也是工作的一項技能。只要不是很大的問題就別插手,靜觀其變,做好自己分內(nèi)的工作,其余交給時間處理?!?/p>
李明安靜地聽完,末了點了點頭。我本以為這番勸導讓這個涉世不深的年輕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很抱歉,這個月我處事的態(tài)度給同事們造成了一些困擾吧。之前在下面的部門,也有前輩勸我要有集體觀念,這樣才是為團隊好。可是我還是不禁思考,怎樣的工作處理方式才能真正使公司受益?”
他語氣一頓,使得我也思考起來——答案浮上心頭,和諧一致的工作氛圍很重要。
“不少前輩覺得我這樣的年輕人太注重實現(xiàn)自我價值,自顧自地提出不同意見打破了集體和諧。但我相信好的想法是在激烈討論中產(chǎn)生的,隔靴搔癢地談論只會導致一方觀念盲目膨脹。就算被現(xiàn)實否定,我還是想換個方式,試一試?!?/p>
“我上周已經(jīng)在重擬產(chǎn)品設計方案,再過三天我會把完整的修改文件發(fā)到您的郵箱。聽說下周這個部門還有一次會議,是否愿意幫我重提這個建議全憑您的抉擇?!?/p>
他語速很快,語氣很輕,像是不愿給人回答的余地,又仿佛怯于讓這些字句在空氣中留下印記。
“還是謝謝您的建議。再見?!崩蠲髯叱鲛k公室,斜陽用明亮色調(diào)裁剪出他輪廓分明的背影,我看見的是一只斂起羽翼的鷹。
三天后,我參加完應酬,拖著疲憊的身體路過公司。
夜晚的空氣中緩緩流動著濃稠的困意,城市在一片漆黑中迎來新的凌晨。公司的寫字樓燈火零星,尚有數(shù)十個疲憊的靈魂困在玻璃方格里忙碌。三樓只有李明的桌前亮著燈,在整層的黑暗中顯得格外明亮起來。那一豆光亮,帶著涌動在年輕人熱血里的溫度,照亮我眼底。唉,到底是年輕,改變世俗的念頭才不會被消磨;到底是年輕,才有如此純粹的、做好一件事的動機。其實我心并非冷淡,只是許久沒被光熱點亮,太難被捂熱了。
這個年輕人的光還能亮多久?我不知道。我不是撲火的飛蛾,但我愿意燒掉束縛在本能上的鐵鏈,讓光芒得以延續(xù)。
借著酒勁,我拿出手機,打開了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