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周彩 趙鳳英
摘要: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農業(yè)大國之一,農業(yè)基礎深厚、歷史淵源,與此同時我國農作物種植中農藥化肥的使用量也很大,不利于農作物綠色無公害要求。本文首先對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和帶來的效益進行論述,之后對綠色防控技術的內容并基于這些提出針對性的技術措施,以促進農作物的綠色健康發(fā)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關鍵詞: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
一、綠色防控技術的意義與效益
1.綠色防控技術的意義及成就
綠色防控技術的總的要求是轉變思想觀念,促使農業(yè)綠色健康發(fā)展。我國綠色防控己明確發(fā)展目標:到2020年,我國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將達到30%以上,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農藥使用量減少1%以上。
2.綠色防控技術帶來的效益
通過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可減少農藥施用2 4次,畝平減少農藥投入30 50元,畝挽回損失或增加蔬菜產量300450kg,以無公害產品平均售價高于普通產品17%計算,每畝綠色防控產品增收500元以上。實施綠色防控區(qū)域內的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可以達到1 00%;同時,培養(yǎng)了一批懂綠色防控技術的生產管理、技術人員和農民,綠色防控己成為企業(yè)自律、農民自覺行為。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后,農藥使用量減少,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天敵種群數量增力口。
二、綠色防控技術的內容
1.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以蟲治蟲、以螨治螨、以菌治蟲、以菌治菌等生物技術,對抗加赤眼蜂、捕食螨、綠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蟲、蘇云金桿菌、蠟質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核型多角體病毒等,積極開發(fā)植物源農藥、農用抗生素、植物誘抗劑等生物生化制劑應用技術。
2.理化誘空技術
該技術主要利用蟲類的特性,比如趨光性等,根據其特性設置相應的防治手段。比如可以利用殺蟲燈對害蟲進行誘殺,效果非常明顯,比如大面積推廣的黃籃板誘蟲板,可以大面積誘殺害蟲,同時對人畜無害、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友好。
3.生態(tài)控制技術
這種技術主要是人工對害蟲的生長環(huán)境進行調控,可以減少害蟲生長的某一環(huán)境因素,從而影響害蟲生長,從而解決掉這一問題。比如水稻生態(tài)控制技術的應用,利用間套作形成物理屏障,阻斷病蟲害的傳播。 4.科學用藥技術要科學用藥,選擇生物環(huán)保型農藥,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環(huán)境友好型農藥,并配合相關技術結合使用,比如交替使用,輪換使用或者精準使用。與此同時,要加強對藥性的檢測考慮農作物對用藥的抗藥性,向農民普及用藥的知識,使其更加規(guī)范的使用農藥。
三、如何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
1.準確及時發(fā)布病蟲情報信息,精準監(jiān)測預警
隨著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尤其是各種極端天氣頻發(fā)的情況下,病蟲害的防治也變得更加困難,以往一兩次農藥就可以達到的效果如今四五次甚至都無法解決,極大地增加了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導致農作物有諸多農藥殘留,不利于農作物的綠色無公害。所以就要多渠道發(fā)布病蟲信息,精準檢測預警,提前做好病蟲害預防工作。
2.做好宣傳培訓,提倡病蟲害生態(tài)防控,開展一項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離不開宣傳培訓工作,有關部門要做好宣傳工作,要先讓農民了解綠色防控技術的內容優(yōu)勢等,此外還需要派專門的技術人員到基層去進行指導,對農民在種植中遇到的問題及時交流和解決,讓農民切實了解該項技術,這時候農民會更愿意選擇去應用新技術。
3.因地制宜集成推廣綠色防控模式
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因地制宜,各個地區(qū)有著不同的情況,因此病蟲害具有不同的特點,需要不同的治理手段。比如在蔬菜種植區(qū),實施不同的輪作方式,這樣可以減少同源病蟲害的發(fā)生,同時開展“四誘”(燈誘、色誘、性誘和餌誘)綠色防控技術模式:針對果樹種植區(qū),推廣“生態(tài)調控+釋放天敵”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在糧食作物產區(qū),則重點推廣“燈誘+性誘+生物農藥”綠色防控技術模式。
4.政策扶持,加大資金投人力度
政府要對綠色防控技術有政策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對于那些采用綠色防控技術的農民給予資金補助或者免費提供綠色防控物資等,讓農民愿意選擇綠色防控技術而減少傳統(tǒng)農藥化肥的使用。
四、結論
綜上所述,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是農業(yè)綠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能夠促進農作物的無公害種植,推動農業(yè)的健康綠色發(fā)展。為了發(fā)揮該技術的效果要積極采取措施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轉變農民的種植觀念,對農作物的病蟲害信息進行準確測報,因地制宜的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傊扇∫幌盗械拇胧┌l(fā)展推廣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為國民提供無公害綠色的農作物,保障國民的身體健康,促進農業(yè)的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作者簡介:魏周彩(1973-),男,漢族,甘肅蘭州人,農藝師,本科,研究方向:農作物病蟲害以及測土配方施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