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回憶80年代的州文聯與《大理文化》

        2020-05-03 14:03:28王仲寬
        大理文化 2020年1期
        關鍵詞:北大方正印刷廠文聯

        有緣到文聯

        1974年我高中畢業(yè)在洱源三營老家擔任民辦教師時,母校洱源一中校長、老師帶學生到三營農機化學校“學工”,順道到我家看我。經其中鳳羽籍老師介紹,有幸首次認識了在大理州三營農機化學校教書的鳳羽籍老師施立卓。1977年我在大理師范理科一年制讀書,全班學生坐班車去劍川縣西中村抗旱。施立卓老師和州文教局招辦楊錫堂主任、附小湯于良等幾位老師,有緣搭乘了我們班押運行李的貨車去劍川出差。大家一起坐在敞篷貨廂的行李上面,一路風塵、交談聊天,算是第二次謀面,加深了相互了解,此后在師范校園就常與施立卓老師見面打個招呼。1978年初我畢業(yè)留校,在師范附小分到的宿舍就與施老師緊隔壁,我與他的夫人楊桂馨老師是同事,生活上她很關心我,待我像小兄弟,我兩家開始朝夕相處。

        那個年代,到處缺乏知識型人才。由于“十年動亂”學校不招生,剛剛恢復高考,各機關、單位、大型企業(yè)都開始注重教育。一到寒假就會抓緊時間,組織青年職工補習初中、高中課程。夜校、電大、夜大還有五花八門的補習班就會到相關學校找老師講課。我算是理科一年制師專班畢業(yè)的留校學生,又教著師范附小附設初中的數學,學生成績名列下關市前茅,還編輯印刷過《數學高考復習指導》校園油印本,邀請我講課的單位也就不少。再說,我出生農村,家庭又困難,人家請我去講課是給費用的,我不去也太可惜,就答應兩三家,常常忙得不亦樂乎。

        正因為如此,從1978年初我留校開始直到1984年離開教育系統(tǒng),從來就沒有好好過個寒假。那些年,暑假就更忙,都是和施立卓、廖永和、湯于良等老師,一起被抽調到州文教局高考招辦,跟著楊錫堂主任、趙彪老師他們打小工幫忙。幾年下來,命題、制卷、押運試卷、監(jiān)考、閱卷、統(tǒng)計分數、錄取、發(fā)放通知的工作都干過。記得我曾經被派到昆明領取、押運高考試卷,關在喜洲海心亭出大理州招干試卷,被派到玉溪參加省招辦高考錄取工作,到各縣閱卷場所解答統(tǒng)閱統(tǒng)解標準等等。往往收假開學前兩天,能回到學校已算是不錯的了。

        我離開學校調到州文聯的1984年暑假,就因為施立卓老師對我熟悉,經過和我教書學校領導的溝通,州委宣傳部與教育局協(xié)調,才一個電話通知,就把我借到州文聯機關。借用原因是“第二次全國少數民族作家文學討論會”“云南省少數民族曲藝(大理)討論會”兩個會議由大理州文聯具體承辦,會務服務工作人員嚴重不足。當時州文聯主席是原師范學校老師,后調往州委宣傳部的李光榮部長兼任,楊崇斌老師任副主席,同時也任《大理文化》主編。施立卓老師任文聯秘書長,兼《大理文化》常務副主編。州文聯當時還有職工王蓮花、趙璞、張仕慶、蘇云虎老師。張仕慶老師是學戲劇的,任《大理文化》文字編輯,當時正在辦理調往昆明藝術劇院的手續(xù),業(yè)務上我與他基本沒有往來。還有就是單身漢小伙子的蘇云虎老師任美術編輯,他住也住在辦公室,當時也正準備調往大理師專任美術教員。

        州文聯是行政編制、《大理文化》是事業(yè)編制。兩個牌子就是一個單位、一套人馬,加上我也就五六個人,用楊崇斌副主席的話說就是“別管是行政還是事業(yè),所有工作大家都得干,不會干的要學著干”。

        州文聯的“兩會”結束了,暑假也就結束了。張仕慶、蘇云虎老師都要調走,文聯人員嚴重不足。我為“兩會”的服務工作又得到州文聯領導職工好評,正準備回學校上課時,接正式通知調州文聯工作,才明白領導定下來的事,我是不可以左右的。施立卓老師勸我,在文聯比在學校好,很多人想來還來不了,文聯也需要你,你也一定能發(fā)揮才干,以后就學習當編輯、搞攝影、當記者。

        后來我明白了,借用是因為施立卓老師的推薦,也是提供讓文聯其他同事對我考察的一個機會?,F在調令都下了,只有做到聽從指揮,“干一行,愛一行?!敝挥泻煤眯摒B(yǎng),爭取能干好這一行了。從我答應正式留下來工作,直到退休足30年有余,確實一直都在從事攝影、《大理文化》的編輯工作。這與早年認識施立卓老師關系很大,與《大理文化》完全是一種冥冥之中的緣分。

        那時的州文聯與《大理文化》

        1984年,剛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也是《大理文化》創(chuàng)刊5周年。這一年,《中國報刊》報于11月7日頭版頭條,把《大理文化》列入“方向正確、對象明確、個性鮮明的全國20個省市推薦的30種好期刊”之一??梢娫谖抑暗膯挝宦毠F體對文聯工作、對《大理文化》是盡心盡力了。我知道進入這個團體后,應該要付出多少努力。

        我剛到文聯時,文聯辦公室就在現在的“美登橋”南約200米的東邊,叫“老地委”的一座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的大院。東北角面向北邊開了一道典型青瓦白墻、雕龍畫鳳的門樓。大院靠東邊是照壁。南方樓下是文化局辦公用房,樓上三間就是州文聯全部辦公室。西面和北面樓上是州農牧局辦公室,樓下是州民政局辦公室。后來袁鷹正式調來工作后,我們兩家都沒有住房,文化局剛好完成了后面一院白族三坊一照壁大院的修繕,搬了進去叫“州文化局大院”,文聯南樓下辦公室也就此搬走劃給了文聯。袁鷹和我兩家就被安排住在了里邊。

        樓上三間之中靠樓梯一間被過道占用一部分,過道上還順板壁放了一張條桌,桌面擺放著撥孔式電話,擺放著外訂雜志、開水瓶、茶葉盒子、玻璃茶杯。走道里間還留出一段空間作為保管室,好幾個文件柜。剩余空間就作為財務和發(fā)行室;中堂被一隔兩間,外間為閱報、會議室、接待室,里間為《大理文化》文字編輯室。那時靠邊一間也一隔兩間,里間作為書籍存放室,也是施立卓秘書長(后來任副主席)的辦公室,外間是楊崇斌副主席的辦公室。南下文職干部、作家楊美清老師從州群藝館調來文聯,和施立卓老師一起任過副主席,辦公室和楊崇斌老師一起擠在一間里。

        當年,職工一般不可以缺席每周兩次例會,學習文件,有時還會增加各協(xié)會工作的會議。職工還會經常被派出參加州委宣傳部、州文化局的相關會議。我盡快了解了文聯的屬性、情況。一段時間后,我才慢慢明晰了州文聯和《大理文化》的關系:1979年創(chuàng)刊、州文教局副局長馬立中任主編的《大理文化》,是大理州文聯的機關刊物;但是1981年年底在教育和文化分家時,《大理文化》歸到了文化局屬下。1982年8月,“大理州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才宣告成立,《大理文化》又從州文化局屬下獨立出來,“回歸”到州文聯的屬下。張耀勛先生擔任了首屆州文聯主席,楊崇斌擔任副主席、《大理文化》主編,施立卓任秘書長、《大理文化》副主編。

        州文聯當年只有文學工作者協(xié)會、戲劇工作者協(xié)會、音樂舞蹈工作者協(xié)會、美影書工作者協(xié)會、大本曲工作者5個協(xié)會。會員共計只有200多人,州文聯就是大理各門類藝術人才之家。

        當時州文聯領導職工有一個夢想就是要把文聯的下屬協(xié)會都能成立健全,我還經常在心里研究,如果要健全協(xié)會,至少應該有作協(xié)、美協(xié)、攝協(xié)、書協(xié)、音協(xié)、舞協(xié)、戲劇協(xié)、影視協(xié)、曲協(xié)、民協(xié)、雜協(xié),雜協(xié)就是雜劇藝術家協(xié)會,大理很少有這方面藝術人才外,其他各協(xié)會也是直到90年代初,第二屆文代會后才算完全成立了,而且用“家”取代了后綴“工作者”。比如,“文學工作者協(xié)會”正式改為“作家協(xié)會”,“攝影工作者協(xié)會”更名為“攝影家協(xié)會”。最要緊的是“《大理文化》編輯部”的后綴也是90年代才升級,開始掛牌為“《大理文化》雜志社”。

        我正式調州文聯時,軍轉干的趙璞老師在任出納,兼管《大理文化》發(fā)行(一年后調州圖書館)。王蓮花老師也還年輕,任州文聯會計,她的小女兒還在下關四小讀三年級,實際上辦公室很多工作都是她在打理。當時還正在進行州文聯財務獨立的交接、分割手續(xù)工作。

        1984年,尹明舉老師任州文化局副局長兼州文聯副主席。他經常來文聯坐坐,見到我總叫小老鄉(xiāng),后來一直呼我小名。他與楊崇斌、施立卓老師常常一起討論學術問題,討論協(xié)會工作的開展和《大理文化》的相關業(yè)務。有時也會為南詔、大理國、白族歷史人物的細節(jié)差異,為藝術觀點、認識的差異大聲地爭論,由于辦公地點是老四合院不隔音,然后又自己互相告誡“小聲點,小聲點,不然外單位會以為我們在吵架”。

        那時連我在內,文聯加《大理文化》也只有職工六七個人。州文聯財務基本從州文化局財務中獨立出來了,相關手續(xù)已經辦完。張仕慶、蘇云虎老師調走了,袁鷹老師從劍川調到下關三中當老師,文聯把他借到《大理文化》兼任文字編輯工作,不久后也正式調入《大理文化》任編輯。我接替蘇云虎任美術編輯,只會拍照片,需要插圖又不會畫,就按施立卓老師安排到白劇團請方世雄老師代勞,后來方世雄老師也調到了《大理文化》,朱洪東云大畢業(yè)也分到了《大理文化》。

        ……

        我到州文聯之前,由于1977年在大理師范理科一年制讀書時,和同學馬镕(在市政協(xié)副主席崗位退休)一起組織方建生(在南澗縣政協(xié)副主席崗位退休)、鮑壽昌(在祥云縣公安局崗位退休)等同學編輯出版過《數學高考復習指導》,蠟版刻印200冊。此書是那時段奇缺的理科高考輔導用書。我們僅為貼補社會需求,定價又只是為收回成本,成為社會教育界搶購,甚至手抄流傳的校園油印輔導書籍,得到過師范學校、州教育局好評;我在附小也因為喜歡編輯印刷品,負責過大理州小學《單元過關測驗試卷》的策劃,擔任過出版發(fā)行負責人,當然少不了完成全部技術編輯工作。發(fā)行量達到1-5年級(當時小學為5年一貫制),每年級3科,每科約10個單元、每單元一份,均印刷萬份的發(fā)行量。即:每年有約5萬小學生使用的測驗試卷,使用人次達50萬人次。在大理州、麗江、保山地區(qū)等周邊地區(qū)影響很大,也獲得教育界高度評價,引起云南教育出版社的關懷重視。

        由于我有上述工作經歷,領導認為調州文聯后安排我先任出納、主管《大理文化》發(fā)行、學習技術編輯相關業(yè)務,承擔對外交往日常事務正常工作(當時州文聯沒有辦公室一說,也無此編制,我理解為“跑腿”工作)是比較合適的。就這樣,我在《大理文化》編輯部,一邊與施立卓老師學習劃版,一邊負責跑印刷廠,學習、接手《大理文化》技術編輯的工作;完成領取文件,也兼任了很長時間的出納。跟著領導采訪、采風。5個協(xié)會組織活動,文聯也會派我參加,在做好聯絡協(xié)調工作外,順便完成照片資料的拍攝、沖洗、收集。

        那時起,每期《大理文化》我得算文稿字數,參與版面設計即“劃版”初樣,交到施立卓老師手中,經過他修改認可后,才能送稿子和劃版樣張到印刷廠,安排和檢查工人撿鉛字排版,調整版面。我開始多方位認識了解、熟悉掌握:字形字號、紙張種類、開本印張、印刷設備、裝訂工藝等等沒有教材的技術編輯業(yè)務。

        《大理文化》曾經發(fā)行上萬冊

        上世紀80年代,我認識了當時很多青年作家,現在都是老前輩了,比如我比較熟悉的有張乃光、王瑞康、張錫祿、張焰鐸、菡芳、楊騰霄、辛恒、謝榮貴、沙坪、阮鎮(zhèn)、馬紫鐘等,再年輕一點的比如楊潤、宋炳龍、高衛(wèi)華、左和玉、劉紹良、魏向陽等,王彥軍、楊澤文、李智紅、納張元等當時還是在校學生吧,但是他們也已經開始在《大理文化》發(fā)表文章了。而當年的老前輩如:楊永新、杜乙簡、張旭、張渺都是地廳級老領導,他們經常到編輯部來投稿,很關注《大理文化》。德高望重的學術界老前輩:大理師專周祜教授、州圖書館吳棠館長、美術界楊曉東老主席等老前輩也是《大理文化》常客,屬于常常賜稿的作者之列。

        大理文化零售價是0.3元/冊。全州120多個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都幫忙銷售,郵局下屬近百個報刊亭(鄉(xiāng)鎮(zhèn)郵電所)也幫零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理作家張錫祿、張焰鐸、菡芳、楊騰霄、沙坪、阮鎮(zhèn)等好幾位作家,也會幫助零售代銷。每個站、亭、點少則每期代售零售10本,多則100本、200本。印刷發(fā)行數達到了1萬冊。后來領導安排我收取銷售費、主管發(fā)行。走了很多鄉(xiāng)鎮(zhèn),發(fā)現很多銷售點創(chuàng)刊時銷售不錯,但是實際積壓也不少。而且后來隨著圖書市場不斷繁榮,《大理文化》慢慢走向正常。立即向領導匯報“積壓太多”的實際情況,才慢慢將印數降到8000冊、6000冊。最后開始在網絡發(fā)行后,已經是90年代末才固定印刷發(fā)行3000冊。

        1987年我到北京出差,專門到過車公莊西路19號“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了解《大理文化》的國際發(fā)行情況。當時他們向我們訂購《大理文化》發(fā)行數雖然不到100本,但是實際上發(fā)行面達到了30多個國家。我問過,美國只訂2本,但是經了解大理在美國的留學生,準確說在10所以上大學圖書館,都能見到《大理文化》的,原因是我們國家尚未加入國際版權保護條約,美國和很多國家的圖書貿易公司是可以拿到樣書后,經過復制在其國內擴大發(fā)行的。

        那時,州文聯最常用、最要緊的固定資產,是在工廠定做的一輛用鋼管鐵皮加工而成的、很有質量的手推車。每期《大理文化》印好后,全體領導、編輯、工作人員就要靠它到印刷廠拉取書。當年拉完一期8000冊左右的《大理文化》,一般要跑2-3趟,干一天才能完成?;貋硌b進信封、打包貼郵遞標簽后又要靠它拉到郵政局發(fā)行部,也是一個體力活。楊崇斌副主席身體差,有糖尿病,但是他不聽勸,也會參加干這種活。他還曾經告訴我:“什么事大家都得參與,只有參與了,才會對工作效果有一個全面掌握,才會睡一個安穩(wěn)覺。”

        楊崇斌老師擅長報告文學的撰寫,跟他一起出去采訪,往往我的照片剛剛沖洗出來還未來得及上光,他就會把文章拿出來給我看,還說要多提提意見。他是一個非常平易近人的領導。記得我還住在師范附小時,過完春節(jié)上班前,他就帶上點大理陽平村老家的特產到學校,才進宿舍區(qū)就大聲叫門:“施立卓老師、小王老師,老斌給你們拜年來了?!辈粌H讓我很感動,附小的同仁都傳為佳話。他還告誡同事說:“除在正式場合之外,不準叫楊副主席、楊主編,就叫‘老斌才親熱。”施老師他們年紀大一點的也真一直稱呼他“老斌”,王蓮花老師我們歲數小一點的就叫他楊老師。

        施立卓老師也一樣,任副主席、副主編之后也沒有架子,和大家都很親近。要求我們要站在文聯、《大理文化》主人公立場,求拓寬、穩(wěn)定。后期還提出要努力爭取條件、在各縣成立基層文聯。我就曾被派往祥云與時任祥云縣縣委書記的廖德廣老師做過工作,得到表態(tài)支持編制和辦公經費,為祥云縣文聯的成立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

        《大理文化》告別鉛與火

        1987年,施立卓老師約我一起回母校大理師范,看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贈予的一臺“四通打字機”。我第一次懂得了可以通過電腦打字排版、任何漢字都可用“五筆”打出來字的新知識。我們覺得《大理文化》以后排版一定是要走電腦之路的,當年我到處打聽相關“電腦排版”“北大方正”的消息,誰知道得來全不費工夫。當時四川電子科技大學,又叫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他們的“北大方正”排版研究課題領軍人楊永萱教授,籍貫是我們大理劍川縣。他在課題接近成功需要推廣時,主動給《大理文化》寫了一封信,介紹了中國“北大方正”就是他們和北京大學合作開發(fā)的課題項目,即將成功、馬上問世。活字排版將被顛覆,取代鉛與火的印刷模式即將開啟。施立卓老師把他的信件給我看,我看了若干遍,浮想聯翩,覺得電腦排版就在眼前,立即給他寫信,邀請他回家鄉(xiāng)時一定要到《大理文化》做客,告知我們急切需要“北大方正”的意愿。后來我們開始信件往來,楊永萱教授告訴我:北大方正是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四川電子科技大學)和北京大學共同開發(fā)的科研項目,他是學院這個項目的負責人,項目的研究方向是解決電子化辦公及印刷排版的現代化。我與他約好,到他回劍川探親時見面暢談。他答應一旦成功,就以“支邊項目”和《大理文化》合作,讓家鄉(xiāng)的雜志社率先使用這項新技術。

        我對電子排版如饑似渴,是因為進入《大理文化》時,內文印刷在大理州“新華印刷廠”即州印刷廠,封面在大理市印刷廠。市印刷廠的封面印好了,得拉到州印刷廠裝訂。后來,根據領導安排又全部在市印刷廠完成印刷。我自然得配合隨時到市印刷廠檢查進度、質量,現場解決排版、印刷過程中的問題。幾年下來,我與兩家印刷廠的業(yè)務人員、工人師傅都很熟悉,和所接觸的工人也都建立了很好的關系,對排版印刷過程、細節(jié)了如指掌。

        1986年,喜洲中學要出一本校史,施老師還幫著編輯,完成后依照學校意見發(fā)給了大理市印刷廠,準備檢字排版。那天我進印刷廠就被叫到技術科,財務科楊世光主任跟我打招呼:王老師,施立卓老師送來的這本“喜洲中學的書”我們印不了,還得麻煩你給他帶個話。我接過稿件,覺得很奇怪,印刷廠到處找活干,到手的活怎么就印不了呢?楊師傅告訴我:“這有一首是簡譜寫成的一支校歌。我們很想印刷,但是沒有簡譜、線譜類活字材料,無法排版,只有請他們考慮省里的印刷廠了?!?/p>

        我拿過來細看,總覺得就這么一兩頁歌篇,市印刷廠就沒有辦法印刷了,不對吧?我把書稿還給楊世光師傅,只拿了最后的歌篇稿件再細心研究。肖發(fā)森廠長進來就問,王老師又搞了張歌篇?我們沒有本事印,找別家去,呵呵!我說,你們可以印的。他們都笑了:“如果王老師幫我們排出版來,我們給王老師發(fā)獎金?!?/p>

        那個年代大家都很窮,工廠可以發(fā)加班費、發(fā)獎金,國家機關還沒有這個說法。我笑笑,拿著歌篇走進了排版車間。我要求一位能干的中年婦女排版師傅,請求她幫助排版,她很和氣,但是回答沒有材料。我說聽我的,不會讓你白忙活,按我的要求排版即可。她因為信任我,開始工作了。兩個多小時,排好了一塊到處殘缺的“簡譜版”。師傅笑了:“這版面沒有連音符號、沒有底線,還沒有高音、低音符號,怎么可以?”我說:“已經相當不錯了。我還以為小節(jié)線都排不了,你卻給排好了,真了不起!”我校對了歌譜、歌詞與簡譜音階號的位置、距離,經過調整后,要求打樣出來。打出來后,一些工人師傅都圍著看,看看都搖頭……

        我拿著打好的樣張往工作臺上一鋪,用尺子、鋼筆在樣張上加上了沒有材料無法排出來的全部符號……

        那位幫我排版的師傅一下子驚呼:“王老師太聰明了,太聰明了,我告訴廠長去?!边呎f就邊跑了出去……

        車間里的工人師傅都圍了過來問怎么回事、問下一步怎么辦?我把做好的樣張遞給走進車間的生產科李伯華業(yè)務員。她笑了,笑得好開心,她看著樣張自我解釋、自言自語:“我把它送到楊師傅的照相制版車間制成照片版……再排到書版里……呵呵!懂了……我們廠可以印制簡譜歌篇了!也就是說可以印刷有歌篇的書籍了。這是我們廠印刷技術上的又一偉大突破。”工人師傅們都很激動,大家都笑了。

        此事讓我也很高興,可是后來也給我?guī)砹寺闊?/p>

        幾天后我又到印刷廠,工作結束要出大門,被印刷廠工會主席從興廷師傅請到了業(yè)務室。業(yè)務室不大,但是從廠長、會計到業(yè)務員都在里邊上班。從師傅高興地告訴我:“我們老大肖廠長說話算數,你幫我們解決了歌譜排版的問題,獎金都已經發(fā)下來了,來來來,趕緊拿走,祝賀你。以后還幫我們解決問題,多拿獎金?。∧隳苣玫轿覀儚S的獎金,就是對我們廠有貢獻,大家都要感謝你!”

        當時國家工作人員不得隨便到企業(yè)拿獎金,主要是政府擔心企業(yè)會用發(fā)獎金的形式收買、行賄國家機關人員。我原來也一直沒有考慮要得到獎金,當然也不同意去領取。但是當著很多工廠領導的面,從師傅又告訴我:“王老師,廠長知道你不會要,讓我簽名先領出來了,不多,就60元。不過我是簽了你的名字,如果還不要,我就代表工會幾位工友謝謝你了,我們到飯店擺一桌給消費了?”其他在場的領導都說如果我不要,就是不給工廠面子,要我一定收下……

        從師傅一邊說一邊把60元錢往我裝稿子的手提包里塞,塞不進去。從師傅就把6張10元大鈔塞到我的上衣口袋,還用手擋著我的手不準不要,并把我推出門。嘴里還在嘮叨:“這樣的獎金拿著是光榮、是驕傲。我們不怕任何人來調查,我們歡迎大家都來贏取我們的獎金,不好意思,就是少了點!”

        其實在我看來,60元已經不少了,我一個月的工資也就70多元。

        當天下午我回到辦公室,就把這件事向施立卓老師匯報了。施老師很高興,說楊世光師傅曾經打來電話,說《喜洲中學校史》印不了,我還很著急。后來又說現在又可以印了,還要嘉獎你幫了他們的忙,原來是這么回事。我把從師傅的原話說了一遍,告訴施老師:“60元獎金他們簽了我的名字,硬是給我了。我不拿他們不答應,廠長都要發(fā)脾氣了,我就拿回來了。就交給編輯部吧,買點茶葉招待客人。”施老師說:“這個事情大家都知道,我想你就用了吧,不會有事的,真的是多拿多光榮?!?/p>

        我早就考慮好拿這筆錢給編輯部買茶葉的想法是不會改變,把錢放到施老師桌子上就走了。

        時間過去一年多,大家把買的茶葉喝完了,也都把這件事忘記了的時候,州委宣傳部收到了不知“什么人”用“飛鴿打字機”打的一張揭發(fā)信件,說我在市印刷廠印《大理文化》“吃了一筆回扣”的錢,證據確鑿,有賬可查。后來宣傳部還真的派人到文聯調查,施老師以為真有這么一回事,就把我悄悄叫到他的辦公室說:“小王,你是不是在市印刷廠領過點回扣?”他話未說完我就發(fā)起脾氣:“施老師,你不信任我,我獎金都不要還會去要回扣?”施老師說:“不是我不信任你,是因為有人匿名舉報你,我就是因為信任你才叫你來問問?!蔽疫€是生氣了:“那就讓組織上去調查吧?!闭f完就走……

        我回到自己的辦公室總覺得不對,又想不出得罪了什么人,會是何人所為,好不生氣。想來想去,突然想起那筆“獎金”,難道是舉報那筆一年前60元的獎金,我心里敞亮了……

        第二天一早我又到印刷廠上班,回到編輯部時王蓮花老會計把我叫到跟前說:“今天施老師來找我,說人家匿名到州委宣傳部告你在市印刷廠吃回扣,他說你還真得過一筆錢,但不是回扣,是獎金。還說你交給他了,可是他說知道獎金那回事,但是交給他他一點也想不起來了。我趕緊把當時施老師代你交來的那筆60元錢的收款收據底單調出來,確實是他來代你交的。我還把買茶葉的發(fā)票也和那張收據歸在一起。好了,現在你清白了。讓那些匿名的、唯恐天下不亂的壞人見鬼去吧!”我當時一下子覺得有這么一位好會計真是難得,心中確實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激,一種很重很重的同事之情。

        1988年初的一天,州文聯突然接到大理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劉永祥主任的電話,要我立即到州政府辦公室有緊急公務。接到通知也不知“公務”是什么事,我只有趕緊騎自行車到州政府報到。走進州政府(現在的大理州中醫(yī)院)大院,看到州、市印刷廠很多工人師傅都在政府一樓臺階上坐著。我跟很多熟悉不熟悉的工人師傅都打了招呼,有工人師傅告訴我:“我們來政府靜坐,要求政府幫助我們解決‘工廠的出路問題?!蔽乙驗橛惺?,不敢多搭訕,先趕緊上樓報到。

        走進州政府辦公室,看到州、市印刷廠的領導五六人和劉主任就在旁邊的會議室里就座,而且還在爭論什么貸款問題。劉永祥主任見到我,用手勢招呼我進他的辦公室。我剛剛走進主任的辦公室,劉永祥主任也進來,還把門關上了。

        我問,劉主任找我?

        劉主任說,王老師,印刷廠的幾十號工人代表到政府靜坐,說有位歸僑要在下關辦一個“電子印刷廠”,州僑聯支持他們,還同意將“電子印刷廠”的牌子,掛在大理州僑聯的僑誼公司下面”,由僑誼公司擔保向銀行貸款。州、市印刷廠不干了,他們是來抗議的。要讓我們政府出面,阻止再辦一個新的印刷廠,說否則他們的工廠辦不下去了,工人要失業(yè)了,所以工人代表都來了,情緒還很大。請你來是因為你原來跟我說起過《大理文化》在研究“北大方正”電子排版,你對印刷在行。要請你出面,耐心、細致地動員他們不要阻撓新科技的發(fā)展,你還可代表政府與靜坐工人見面座談,以理相勸。必要時可以代表政府表態(tài):如果他們也開發(fā)電子印刷,政府同樣支持他們可以通過銀行得到貸款。

        我還想問些具體情況,辦公桌上的電話一臺接一臺響起來。劉主任拿起一電話聽筒,未忙回應,先再囑咐我:“政府相信你,你先去,可以把工人師傅都請上來,認真聽取他們的訴求,再考慮好怎么代表政府講話。還有,政府也有其他領導旁聽,最后我也會來參加……”

        劉主任一邊接電話,一邊打手勢讓我先去應酬。

        離開主任辦公室,我直接下樓,把到場的幾十號工人師傅都請上樓,到會議室入座。

        市印刷廠劉書記問:“工人師傅們怎么都上來了?”我回答:“州政府劉主任讓我把他們都請來一起參加今天的座談會,要我也參與座談,還授權可以代表政府聽取意見后,向大家表態(tài),答應一些政府能做到的事情。當然,劉主任先接個省里的電話,安排一下手里的工作,一會兒也要來參加會議的?!?/p>

        工人們有些激動,議論紛紛。兩家印刷廠的領導看看我,又再尋找州政府的秘書及工作人員,有些不解。這時有位秘書說,劉主任交代過,王仲寬老師對電子印刷有很深的研究,是政府請他來代表政府發(fā)言的,請大家先安靜下來,聽王仲寬老師發(fā)個言。

        我不發(fā)言也不行了:“各位師傅、廠領導,大家都是老熟人了,《大理文化》的印刷還靠大家支持,謝謝了!不過,大家都已經坐好了,那么座談會還得有頭有尾。還是請印刷廠哪位領導,先代表大家把來政府的訴求說清楚,只有說清楚了,大家希望政府做什么,政府才好商量回答大家如何解決,對不對?”

        會場靜了下來。兩家印刷廠的領導做了表情交代后,市印刷廠領導劉書記開始講話。大意是:下關有人要再辦一個印刷廠叫“電子印刷廠”,州僑聯作為州政府一個縣處級單位,還讓下屬僑誼公司支持他們,給擔保向銀行貸款。大理地方就小,單說下關,州、市印刷廠就兩個,還有什么居民的印刷社好幾處。印刷客源已經是嚴重不足了,再辦一個印刷廠,那么州、市印刷廠的工人就要面臨餓飯了。政府必須出面阻止行業(yè)的惡性競爭,不應該再支持派生大型印刷廠家,要顧全大局,保護好州、市印刷廠的切身利益,保障州、市國營印刷廠企業(yè)不倒閉、工人不失業(yè)。這就是訴求的主要問題。

        州印刷廠也有代表發(fā)言了:“今天王老師也來參加會議太好了,我們搞了一套新5號字模,花費僅萬元還到處化緣?!洞罄砦幕芬仓牢覀兒芾щy,還支持了我們一點經費。我們搞個技改經濟上有多么困難你就最清楚。今后《大理文化》每期10-12萬字,用上新5號字,版面容量增加了,頁碼也可以從84頁降到64頁了。剛好2張大紙、4個對開印張一本,也是節(jié)約了成本。可是現在下關要是再辦一家印刷廠,還是‘北大方正、電子排版。我們已經沒有能力參加大規(guī)模行業(yè)競爭了,如果這家印刷廠一開張,我們印刷客戶再減少,將會面臨破產。希望政府要多幫我們考慮才行,制止行業(yè)惡性競爭,保護好國營企業(yè),支持我們的整改和發(fā)展?!?/p>

        他們表述完訴求,堅決要我先表個態(tài)。政府劉主任也來了,坐在我旁邊,示意我先談談。近四五十人的會議室里鴉雀無聲,都看著我,看我怎么說……

        我笑笑:“剛才聽了兩個印刷廠領導的訴求,知道了大家今天來政府的意思了。我對目前大理州印刷界情況算是比較了解吧,首先就印刷問題,我的觀點是先不說要不要反對再辦一個印刷廠,而是要大家知道我們國家印刷業(yè)要走的方向。我認為活字印刷雖然是中華民族的四大發(fā)明之一,但是今天,就在今天,已經面臨先進的‘北大方正的嚴重挑戰(zhàn),活字印刷在將來必輸無疑?!比珗鲆黄澎o,大家都心有不甘。

        我請大家安靜下來。說,先聽我說完再討論大家的訴求:“國外早就利用電腦排版了,我的母校大理師范學校就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贈送的一臺‘四通打字機,大概念就是打字不再像‘飛鴿打字機用活字,是用電腦來排版了。我們印刷廠的工人師傅很辛苦,每天還在燒煤生火鑄造鉛字,然后一字一字撿鉛字,一字一字排版,一天也排不到三四個16開版面。完成3個版面也不到5000字。一有改動,工作就白費,還得一行一行倒來倒去重排。先不說經濟價值,就是排印速度也讓人難以等待。”大家覺得我講的有道理,“如果電腦排版,一個熟練工人每分鐘多則150字,少則80、100字,完成1萬字還不到兩小時,而且已經排好版面了。去幾個字、加幾個字,電腦會自己處理。”會場上一片嘩然,特別是干過排字的工人感覺備受打擊、不可思議……

        這時有人大聲發(fā)言:“但是政府總不能對州、市印刷廠見死不救!”

        我接著說:“于任何行業(yè),技術的提高才是向前發(fā)展的動力。目前印刷技術日新月異,‘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是誰也阻擋不了的,有句話叫做‘螳臂當車不自量力。我們一定要順應潮流、引領潮流,才會是勝利者?!蔽依^續(xù)打比方:“各位師傅,我們大家必須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一想才對,政府一定要站在工人立場上想一想,幫助你們走出困境……”沒想到全場打斷我的講話,一片鼓掌聲。

        我話頭一轉:“工人也要站在政府立場上想一想,我請問大家一個問題,在座的老師傅們還記不記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們大理州要發(fā)展、要解放生產力,成立了鐵聯社對不對?建立了馬車社對不對?歷史在前進、技術在發(fā)展,政府不能因為害怕鐵聯社工人失業(yè)不準建立‘大理州農業(yè)機械廠吧?”

        會場安靜了……

        “政府不能因為害怕馬車社師傅失業(yè)不準建立‘大理州汽車運輸公司吧?”

        會場又是幾秒寂靜。

        “大家應該明白,今后政府也不會因為害怕汽車運輸公司吃不飽而不準修鐵路、修飛機場,歷史的車輪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止的?!?/p>

        “那我們怎么辦?”工人師傅們開始騷動不安,但是口氣緩解了。

        “我們鐵聯社的師傅應該去進修,學習修汽車、修馬達、電瓶、發(fā)動機,學習翻砂、學開車床;馬車社的師傅也要學習摸方向盤、開汽車??!目前我們印刷廠的師傅,就應該去了解電腦,了解‘北大方正。讓我們的工廠引進電腦排版、引進‘北大方正才是辦法。而不是鐵聯社要求政府不準建立農業(yè)機械廠、馬車社不準政府建立汽車運輸公司,對不對?”

        工人師傅也是很講理的,他們靜靜地聽著我在演講:“大家說我們印刷廠能要求政府不準引進‘北大方正、不準使用電子排版嗎?我們一定要想想我們的訴求是對還是不對?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辦?我們州、市印刷廠,一、擁有大型印刷設備、裝訂設備;二、擁有高技術印刷、校對、裝訂、圖像制作人員;三、還擁有優(yōu)質的紙張、原材料進貨渠道;四、我們還擁有廣泛的印刷客戶資源。就一項電子排版一定難不倒大家。在座的年紀大了,一下子學不會電腦,可以選拔年輕的工人師傅上,關鍵是我們一定要自信、要改革、要開拓,還可以在我們的兒女輩中,或大學生中選拔新時代操作微機的工人啊,如果我們首先進入電子排版,還是我們占優(yōu)勢。其他任何廠家只占個電子排版、電腦操控的優(yōu)勢,還真不一定是我們的對手。”

        畢竟印刷廠師傅和我關系不錯,知道我沒有站在政府立場欺負大家,說得也在理,而且覺得訴求中心是反對成立電子印刷廠確實不對,僅想抓住機會,再挽回點面子,故又提出,我們要搞電子印刷又要一大筆投入,工廠目前已經很困難了,根本沒有經濟能力,也請政府幫我們想想辦法。

        我看見州政府劉主任很滿意我的說服力,眼神中安排我繼續(xù)說,我也年輕就又直言:“僑聯下屬人員要辦電子印刷廠,就算僑聯擔保給他們銀行貸款,貸款也是有利息的。人家擔保為什么?還不是想分一杯羹。州、市印刷廠如果拿出引進‘北大方正照排系統(tǒng)的可行性方案,能讓相關部門看到萬無一失,不用政府擔保也能向銀行貸款。如果屆時貸款遇到什么特殊情況,還可以來找州政府幫助協(xié)調。”我看看劉主任,請他表態(tài)。劉主任表態(tài)(大意):“完全贊同王老師的說法,回去后抓緊拿出整改方案才是最要緊的事?!边@時市印刷廠肖發(fā)森副廠長跟我開玩笑:“王老師,你倒是一句話‘不可能為保馬車社、不準成立汽車運輸公司,讓我們啞口無言。但是引進電腦,我們一點也不占優(yōu)勢?,F在鑄字、排字,包括印刷、裝訂的工人有思想問題,我們老前輩可以親自上,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難不倒我們。以后搞些電腦回來,他們小青年要是耍無賴,說電腦有這有那問題,我們老前輩全抓瞎,你說咋辦?”全場大笑……

        我也很幽默地回答:“慢慢培養(yǎng)懂電腦的后生管電腦操作人員,弄得好你們還可以當他們的太上皇,弄不好就要想辦法慢慢地把工廠管理權交出去,向培養(yǎng)起來的年輕人投降?!比珗鋈藛T馬上哄堂大笑,熱烈鼓掌……

        雙方廠長都在招呼各自的人員:“我們先回去好好開會商量吧,看樣子是要順應潮流,我們得武裝起來,研究‘北大方正、研究‘電子排版才行啰。有什么問題我們還會再來找政府?!?/p>

        劉主任高興地說:“歡迎大家有事就來坐坐。哈哈……不是‘靜坐,來政府坐下喝茶,我們會盡力為大家服務,解決問題的”……

        話說1988年底,四川電訊工程學院楊永萱教授回劍川老家時,來到編輯部和我們大家進行了“北大方正”項目的介紹和推薦。大約意思是楊永萱教授可以以支持邊疆(家鄉(xiāng))的國家優(yōu)惠計劃,達成在大理辦一個電子印刷廠的意向性意見。楊永萱教授說,投資最多不到20萬元,就可使生產線正常運行生產,我們很多人都還是被投資的“天文數字”嚇著了,毫無辦法去面對投資來源??墒俏乙彩切挠胁桓剩拖朐诒贝蠓秸?、電子排版上“搶頭水”。沒想到其實編輯部人員都是一樣的想法,誰也想不出辦法,但是誰也不說不干了……

        要花費約20萬人民幣方可建廠不是小數字,當年文聯只要能拿出15萬元人民幣,就可搬出“老地委”,在下關一中對面,買一塊1.5畝的空地,建造10戶副縣、或中級技術人員約每戶76平米的住宅樓了,15萬元還包括了約200平米的機關辦公用房,文聯就是因為沒有錢啊。

        楊永萱教授走了,他看我苦惱之極,安慰我慢慢想辦法,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的。好在文聯領導都在精神上支持搞,后來州教育局勤工儉學辦與李樹皖老師講起過此事,把他的興趣也點燃了。他再三考慮后出于對施立卓和我、對州文聯、《大理文化》的信賴,最終提出解決的辦法是:在大理師范教學儀器廠辦廠,州教育局勤工儉學辦公室出資(給予無息貸款)。前提是州文聯必須同意把我無條件借調為建廠總策劃、總指揮。第一步,要拿出可行性計劃方案報州教育局審批。第二步,由教具廠茶廠長帶隊一起到成都考察,簽訂協(xié)議,正式實施。第三步,《大理文化》的印刷、州教育局各類試卷的印刷都要歸給這個印刷機構,保證它的客戶穩(wěn)定。文聯都答應了。

        這年,文聯給我一些時間,完成了可行性計劃方案,并經過報審同意后,我和教具廠茶廠長、還抽調了教具廠楊立承(云大計算機系畢業(yè)兩年的學生,當年是青年技術員)參加并組成籌備組,到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考察學習設備的功能、研究購買設備的必要性。簽署了預計總投資約18萬元購置一系列設備的文件及合同。

        年末,又按免費培訓合同,挑選招聘12名新學員,由楊立承先生帶隊送到成都培訓。1989年春節(jié)后,人員訓練足了3個多月,基本能掌握所有設備。終于拉回了1.5萬元一臺的286電腦3臺、制版機(復印機)兩臺、8開印刷機4臺、翰林打字機6臺,還有裝訂機等其它相關設備若干,以完成印制《大理文化》雜志、印制教育局各種試卷為主要業(yè)務為主,也接受社會業(yè)務,敲響了大理州第一家電腦排版、告別“鉛與火”活字印刷的開張鑼鼓。

        盡管那時的“北大方正”“電子排版”比較先進,但是買不起大型制版和印刷的設備,印刷最大幅面僅為8開。不過,《大理文化》和試卷的印刷一點問題也沒有。政府的發(fā)文急件都安排到這里來印刷,生產單子一點不愁,效益也特別好。

        印刷車間工作人員不多,女多男少,平均年齡不到25歲。進入車間都按成都電訊工程學院要求:穿白大褂、穿拖鞋。那架勢,還是奪得不少人來品嘗新鮮,業(yè)務量滿負荷運轉。電視臺、報紙爭相報道:“大理師范學校教學儀器廠正式建成目前全國較先進的激光照排車間。這套設備字庫全、字形大小可變,周轉期快、修改方便、再版簡單;可印刷書法、美術、攝影的單色作品,也可編制復雜的高等數學公式、理化公式、表格圖框;最大特點是排印速度快”。由于屬于大理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新聞,媒體都免去了廣告費,讓大理人都家喻戶曉:大理的電子排版印刷技術,一下子走在了云南的前沿……

        1989年,我們州文聯、《大理文化》編輯部聯合州教育局抱回的3臺286電腦(就像三個“大石頭”),投入大理印刷界的靜湖,引起了大理印刷界的軒然大波。大理州教學儀器廠“電子印刷車間”的成功開業(yè),驚動了州、市印刷廠都派人來親眼見證了神奇“北大方正”“電子排版”。連肖廠長也不得不說:“真的就這么神奇!三天不學習、跟不上劉少奇!”

        那一年,我們《大理文化》在這個車間完成了內文印刷和裝訂,告別了鉛與火的印刷模式。我們還應保山、怒江、中甸、麗江文聯雜志印刷的請求,承擔起了他們的印刷業(yè)務。

        那一年,我還利用這套設備,接受并完成了《大理縣志》縮印的課題。在云南省新聞出版局《云南出版》雜志,發(fā)表了《古典書籍再版新途徑》的論文。

        那一年,我們?yōu)橥瓿闪私逃种锌荚嚲淼淖孕杏∷ⅲ苋菀拙瓦_到了安全保衛(wèi)的隔離效果,使得大理州教育局走在了全省自己命題、自己印刷一條龍服務之前列。

        那一年,中級職稱人員月工資約80—90元,年薪僅在1000元左右。大理州教學儀器廠在州文聯支持下建立的此項“印刷車間”到了年底核算,全面收回投入的約18萬元成本外,盈利人民幣5萬余元。讓很多追逐新科技的大理人,親眼目睹了“印刷告別了鉛與火”。

        1990年,我到云南新華印刷廠彩印廠印制《大理文化》封面時,還為他們引進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北大方正、電子排版”牽線搭橋。1991年底,在大理州僑誼公司名下的“大理州電子印刷廠”開業(yè),同年,州、市印刷廠開始技改,使用了北大方正、電子排版。

        今年是2020年,《大理文化》告別鉛與火,已經整整31年!

        猜你喜歡
        北大方正印刷廠文聯
        替競爭對手跑生意
        替競爭對手跑生意
        陽泉市文聯扶貧采風活動
        娘子關(2020年6期)2020-12-09 08:36:14
        替競爭對手跑生意
        領導文萃(2020年19期)2020-10-30 10:01:29
        北大方正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上海營業(yè)部損益表(2019)
        廉江文聯獲評“2018年度全省文聯先進集體”
        湛江文學(2019年5期)2019-06-19 00:35:54
        替競爭對手跑生意
        幸福家庭(2018年6期)2018-06-04 16:43:30
        湛江市文聯領導到城月鎮(zhèn)坑仔村扶貧
        湛江文學(2015年2期)2015-12-18 14:05:02
        新形勢下,文聯何為?①——以昆明市文聯為例
        西南學林(2012年1期)2012-11-12 12:57:22
        北大方正提供373種電子圖書信息
        91福利精品老师国产自产在线| 丰满少妇a级毛片野外|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91久久国产自产拍夜夜嗨| 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 情爱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奇米影视777撸吧| 小12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国内激情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精品人成中文毛片|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免费A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成午夜福利人试看120秒|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男人一插就想射的原因| 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 初尝黑人巨砲波多野结衣|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ⅴ| 少妇又紧又爽丰满在线视频| 丁香美女社区|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麻豆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天干天干天啪啪夜爽爽av| 国产福利酱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免费看视频少妇高潮|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视频www| 精品丝袜国产在线播放| 男女av免费视频网站| 最新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五月天国产精品| 日韩成人高清不卡av| 成人国成人国产suv| 在线观看免费a∨网站| 亚洲av一二三又爽又爽又色| 日本视频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爆乳julia女教师| 色窝窝手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