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新
武漢市光谷實驗中學校長,湖北省校長協(xié)會初中分會秘書長,華中師范大學德育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兼職研究生導師,國內“幫教育”的倡導者。
意義的尋找實際上是一種思維方式。在教育中,我們的思維不能僅僅停留在現(xiàn)象層面,需要從現(xiàn)象到本質,再從本質到意義。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學生這樣一種思維方式。
從現(xiàn)象到本質,是一種科學觀,也是一種哲學的眼光和思維。
現(xiàn)象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但事物的本質隱藏在現(xiàn)象背后,難以直觀發(fā)現(xiàn),除了需要我們的感覺,更需要我們的思維。
與教育有關的現(xiàn)象很多,比如,家長每天送孩子上學。這僅是一種教育現(xiàn)象。
倘若我們問孩子,母親為什么每天會送你上學?如果孩子僅僅認為:因為母親有車、會開車,或上學的路有些遠。那么,孩子的思維僅在現(xiàn)象里打轉。
如果我們不能引導孩子對這些現(xiàn)象進行深層次思考,天長日久,孩子可能會習以為常,繼而麻木不仁,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不如意時甚至會生出情緒和埋怨來。
我們認為,母親送孩子上學,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是:母愛。
母愛是上述現(xiàn)象的本質,雖然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可以感覺到。孩子們只有意識到這一點,發(fā)現(xiàn)愛在其中,才會體會到父母的艱辛,感覺到母親的偉大。于是,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母親的朝夕相伴會一次又一次感染和打動他們。孩子們會覺得,要努力學習,不努力學習就會辜負母親。
孩子努力學習也是一種現(xiàn)象。正是有了孩子的努力,母親才會覺得每天送孩子上學是值得的、是有價值和意義的。
也只有孩子每一天的努力,才能賦予母親每天的行動以意義。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沒有意義的尋找,教育就不會觸動心靈,也不會打動人和改變人。
在校園,幫助孩子尋找某一現(xiàn)象或者事物的本質和意義,是教育者的責任,也是教育者的智慧。
孩子天生對事物是敏感的,倘若他們建立了這樣一種哲學的思維方式,很多現(xiàn)象都會觸動他們的神經和心靈。
看,每年三月,當滿城的櫻花開過,校園中的紫荊花又開了,于是,中考漸近。在這些現(xiàn)象的背后,九年級的學生明顯感到時光給成長帶來的壓力。在春暖花開、萬物生長的光陰故事中,他們覺得,只有努力才能面向未來,只有行動才能賦予生命意義。
知識與本質相聯(lián),生命與意義為伴,而教育是關于知識的,更是關于生命的,教育是為了探索知識的本質,為生命尋找意義。倘若教育者講不出道理、找不到意義,教育便難以發(fā)生。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無論是班主任每天清晨在教室門前的等候,還是學科教師認真?zhèn)湔n和批改作業(yè),以及每一位教師課堂教學的深度投入,都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與責任。因為愛的召喚和責任的力量,學生才有了成長的動力和行動。于是,成長悄然而至。
沒有成長,校園中的一切均無意義。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