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蓉君 張小青
在班級中,小團體有三種:積極的、消極的和中立的。如何減少小團體的消極作用,值得每一位班主任思考。
組建小組激斗志,化暗為明掌大局
班主任可以因勢利導,主動出擊,組建班級合作小組,引導班級中的小團體化暗為明,融入班集體。
1.組建合作小組,分解非正式群體。班級中出現(xiàn)小團體時,班主任可以通過組建合作小組的形式,限制他們密切交往。為了保證每個小組的成員能力相當,便于討論交流,班主任可根據(jù)成績、紀律等組建合作小組,并有意識地將抱團的同學安排在不同的小組。
筆者班上有48名學生,具體做法是:將學習習慣比較好,綜合素質(zhì)比較高的前8名學生定為組內(nèi)1號,其他學生每5人一組均衡分組。之后,每個組內(nèi)1號定為組長,再由組長挑選組員。最后,由班主任適當調(diào)整。
2.制訂規(guī)則,引導發(fā)展方向。組建班級小組只是從形式上分散非正式群體,要想真正將其分化瓦解,還需要班主任制訂班級小組競爭規(guī)則、獎懲制度等,培養(yǎng)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轉(zhuǎn)移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向積極方向發(fā)展。
如,筆者將所帶班級分為8組,每組6人。為了做到相對公平公正,每天得分清零。將每天的紀律、勞動衛(wèi)生、出勤、作業(yè)等賦予一定的分值,做得好的加分,做得不好的扣分,每月統(tǒng)計一次得分,每個月最后一周的周五公布小組排名,并給予獎懲:獎勵前三名,一旦小組獲獎,則組員人人有份,做到“一榮俱榮”。獎勵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免除作業(yè)、免除衛(wèi)生值日,也可以是擁有優(yōu)先選擇座位的權(quán)利等。而每周小組排名最后的,要負責值日一周。為了保護小組成員的積極性,負責值日的小組只要完成相應的值日任務,即獲得一定的獎勵分數(shù),計入下月的小組得分中。這樣的規(guī)則實行以后,學生非常積極,他們每天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加分、算分中,教室里“三人一圈”“五人一伙”的消極小團體幾乎不再存在。
巧用活動找歸屬,化零為整聚人心
小團體之所以形成,是因為一部分同學沒有班級歸屬感。班主任可以組織開展一些主題活動,引導小團體成員感受集體的溫暖,獲得歸屬感,從而使小團體不攻自破。
1. 打造班級文化,讓小團體心有所屬。在建班初期,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取班名、選班歌、編寫班級口號、設計一面班旗、制訂班規(guī)等。學生參與了,為班級付出了,才會有歸屬感。如,筆者在進行班級文化建設時,以組長為核心,讓組員在組長的帶領(lǐng)下先為班級取一個響亮獨特、富有積極寓意的班名,再圍繞班名去選擇班歌、編寫班級口號等;最后,全班投票選出最喜歡的班名。當時,筆者班上的小A同學成績差、紀律意識差,與班上幾個學生聚集一起形成了一個搗亂的小團體。在開展班級文化活動時,他很感興趣,想了好幾個班名,其中“追夢班”這個班名獲得了大家的認可。此后,他的表現(xiàn)明顯好了很多,老師們也常常聽到他說:“我不能給追夢班抹黑?!?/p>
2. 開展主題活動,讓小團體凝心聚力。除了打造班級文化,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也是教育學生的主要途徑,也能增強學生的班級歸屬感。班會課上,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多參與,多討論,多表演,多一些自我反思,讓學生凝心聚力,做班級真正的主人。如,筆者班里在分組前就有一個經(jīng)常違反班規(guī)的小團體,他們上課講話、無視班級紀律,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批評教育,效果并不明顯。有一天,筆者無意中看到一則“重慶市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的新聞,筆者就以這個新聞為切入點,設計了有關(guān)遵守規(guī)則的主題班會。在班會中,我有意讓那幾個經(jīng)常違反班規(guī)的同學進行情景表演,先讓他們扮演不遵守規(guī)則的乘客和司機,再讓他們扮演遵守規(guī)則的乘客和司機。兩種情景,兩種結(jié)局,一死一生,令人深思。這些參與角色扮演的學生深受啟發(fā),也認識到了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在最后的小組討論中,筆者發(fā)現(xiàn)那幾個喜歡違反紀律的學生討論最為激烈。在班會小結(jié)時,他們也反思了自己的錯誤,向全班保證以后會遵守紀律。
妙用分解助自主,化難為易出實效
班級非正式群體的形成,除了部分學生在班上找不到歸屬感,還有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學生在班上找不到成就感!怎么辦呢?
1. 分解班級事務,讓小團體學會自主管理。魏書生老師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班級管理理念:學生自主管理,即“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主任可以將班級事務進行分解,引導小團體合作完成,讓他們在自主管理中獲得成就感。
筆者特別留心那些小團體的成員,會根據(jù)這些學生的能力和性格特點,將班級事務分配給他們。當他們做得好時,及時表揚,并讓全班以他們?yōu)榘駱?,讓他們有成就感。小團體分解后,筆者會給小團體中的每個成員安排合適的崗位,如,核心人物能力比較強,引導其參與班級管理,擔任一些重要職務,如組長、紀律委員甚至班長等,負責監(jiān)管好組里、班里的大小事務;學習基礎差但心細的學生可以做財物管理員,負責檢查和記錄本組桌椅擺放和損壞情況;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可以做小組記分員,負責記錄小組內(nèi)部的加扣分等。如,班里的小B同學,經(jīng)常不交作業(yè),上課不僅說話,還帶著幾個男生公然違反班規(guī)。但筆者發(fā)現(xiàn)小B同學有愛干凈的優(yōu)點,于是讓他做班級的衛(wèi)生委員,只要獲得了文明班級稱號,就在班里表揚他,并讓全班給他掌聲。在小B的管理下,我們班多次被評為文明班級。如今,小B已逐漸回歸班級,成為優(yōu)秀的班級管理者。
2. 分解學習任務,讓小團體學會自主學習。在實際操作中,班主任可針對組員的實際能力,運用分解學習任務法,化難為易,引導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如,面對語文預習任務,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熟悉生字詞的讀音、寫法和用法;基礎中等的學生可以概括文段大意;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提煉文章主旨。又如,習題講解任務,基礎較弱的同學可以完成課前導入,在習題講解完成之后負責課堂提問與反饋,也可負責管理課堂紀律及積分登記等。這樣,不管是什么樣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體會到自主學習帶來的成就感,自然就能避免非正式群體的形成。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級合作小組,多開展一些主題活動,鼓勵小團體積極參與,以此贏得多數(shù)同學的信任和依賴,進而融入班集體。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神灣中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