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邢飛,朱潤鍇,岑 崗,宋水均,李雪陽,王思佩
(浙江科技學院 a.學生處;b.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杭州 310023)
眾所周知,國外高校大多實行住宿學院制,在學生公寓中舉行學術活動和實施學生日常管理,不同專業(yè)學生住在同一幢公寓,出現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其中最典型的是2所世界著名大學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最早實行了住宿學院制并加以改進。中國近幾年出現的書院制借鑒了古代書院的特色,吸收了國外住宿學院制度的管理經驗,并融合了中國大部分高校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以公寓為單位建立學習生活社區(qū)[1],融合了人文精神和博雅教育,促進了中西育人文化交流[2],創(chuàng)新了素質教育的方法,在人才培養(yǎng)上旨在實現全人教育。在中國最早實行書院制的是香港中文大學,隨后其他高校也陸續(xù)推廣實行了書院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3]。據有關數據統計,自2005年至今十幾年間,國內先后有幾十所大學實行了書院制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實踐[4],已有130多家書院建立[5]。書院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6],學生發(fā)揮人的主體作用,書院為學生自主管理和學習構建良好環(huán)境,加強環(huán)境熏陶,落實導師制[7],師生關系緊密,學校組織工作得以更加細化[8]。相對于傳統學院制事務繁雜、職責不清的現狀,書院制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事務處理流程,注重學生的素質文化教育,促進全人教育的實現與推廣,符合當今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
浙江科技學院堅持把國際合作辦學作為學校發(fā)展的策略,在中德合作的基礎上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培養(yǎng)模式,形成了鮮明的國際化辦學特色[9]。2014年學校在安吉建立了分校區(qū)中德工程師學院,它是學校與德國合作30余年的重要結晶。中德工程師學院自開設以來,發(fā)揮中德合作特色,學習德國應用科學大學教育模式和質量評價體系,創(chuàng)新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10]。在中德合作的國際化背景下,安吉校區(qū)吸收了國外住宿學院制的管理經驗,探索了書院制的學生管理制度,下設6個書院——新竹書院、勁竹書院、秀竹書院、翠竹書院、雅竹書院、怡竹書院,以竹為名,體現了安吉當地的自然特色,探索了新形勢下以一院一品為特色、學生主導為手段、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為目的的新模式,以硬件和軟件相配合的方式,構建學生學習生活環(huán)境,促進智慧學習[11],融書院文化于日常生活,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思想文化教育。通過書院與校區(qū)結合,線上線下處理學生日常事務,打造凸顯一院一品的特色書院[12]。
課題組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13],應用“互聯網+”教育的新理念,結合特色化的書院制管理模式,契合應用型人才辦學理念,以智能移動設備為載體,以移動互聯為紐帶,設計與開發(fā)了以學生為主體、以管理為服務的“掌上書院”智慧校園平臺,將互聯網應用于學生輔助服務和智慧校園建設,構建基于書院制的符合本高校特點的“互聯網+”教育應用系統,旨在為學生的日常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又便于學生事務的管理,營造智慧校園的學習氛圍。
系統主要分基礎框架和應用建設兩大模塊?;A框架模塊保存學生、教師、管理者等基本信息。應用建設模塊實現本系統的各主要功能,包括活動管理、課堂管理、學生請假、離返校統計、圖書借閱、信息查詢等子系統。通過基礎框架模塊和應用建設模塊功能的搭建,記錄各子系統的使用數據并進行大數據分析。系統通過多模塊搭建,各模塊具有一定獨立性,又運用互聯網系統架構理念,拆分成服務層、感知層、數據層和應用層,在為各子系統提供服務的同時又保證了子系統間的解耦,并增強了系統的魯棒性和安全性。
1.2.1 活動管理
高校里經常會舉行講座、影視欣賞、英語角等活動,這在實行書院制的浙江科技學院安吉校區(qū)則更為突出,以打造一院一品的管理模式。經調查發(fā)現,目前大部分活動都通過短信、微信、書面申請等方式報名,過程繁雜,且對報名者的統計基本上都采用人工處理,效率不高。通過活動管理子系統(圖1),學生組織負責人可發(fā)起活動申請,輸入活動信息,教師端和管理端可查看申請;審核通過后,該活動會出現在活動報名頁,感興趣的學生可選擇報名和輸入個人信息,即報名成功?;顒娱_始后,學生端可以根據定位進行活動簽到,后臺留存數據。教師端和管理端可以查看活動數據、報名信息等,有利于活動統一管理,活動舉行也更加井然有序。
圖1 活動管理子系統架構Fig.1 Structure of activity management subsystem
1.2.2 課堂管理
傳統課堂存在著學生數量多、課堂管理困難、少數學生玩手機等問題,難以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通過課堂管理子系統(圖2),教師在課堂上發(fā)起點名,學生在學生端報到,系統會根據上課地點來判斷學生點名成功或失敗,與傳統教師點名相比,線上點名省時省力,提升了課堂效率。學生可進入無手機課堂模塊記錄上課時間,若在上課時間切出計時界面,則計時停止。學生的上課計時數據留存在后臺,并于每周、每月、每學期進行排名,對排名靠前的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學生使用無手機課堂的積極性,降低上課玩手機的頻率,提高學生課堂聽課效率,對端正高校學習風氣有一定的作用。
圖2 課堂管理子系統架構Fig.2 Structure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subsystem
1.2.3 學生請假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采用學生向輔導員提交紙質請假單的方式,這種傳統方式有時較費時,且難以在特殊情況下請假。通過學生請假子系統(圖3),學生可下載請假單,寫明請假原因、請假時間、上傳圖片(可選)后發(fā)起請假申請。系統根據學生的請假原因等因素來決定審批流程,如提交到輔導員還是學院領導。教師端和管理端收到學生端發(fā)起的請假申請,審批后將結果反饋到學生端,并留存后臺數據,還可以進行數據統計和人員管理。學生通過線上的方式能更加快捷地提交請假申請,不必趕往輔導員辦公室處理,節(jié)省了路途往返時間,輔導員處理事務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圖3 學生請假子系統架構Fig.3 Structure of students’ asking for leave subsystem
1.2.4 離返校統計
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等問題,在寒暑假及法定節(jié)假日,學院和班級會對學生離返校情況進行統計。在離返校統計子系統(圖4)中,學生可以選擇離?;蛟谛?離校則需要輸入離校時間、離校方式、離校緣由、預計返校時間、緊急聯系人等信息。系統能夠實時自動地生成統計報表。在達到了簡化學生統計流程的同時還更準確和快速地收集了信息,可以對學生進行更有效的管理。
圖4 離返校統計子系統架構Fig.4 Structure of leaving and returning-to-school statistics subsystem
1.2.5 圖書借閱
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獻資源和齊全的專業(yè)資料,對大學生而言,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對個人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有的高校擁有多個校區(qū),圖書資源通常分散在幾個校區(qū),學生要借到想讀的書可能需要預約并從其他校區(qū)的圖書館運送過來,借閱書籍的時間周期加長。通過圖書借閱子系統(圖5),學生可以搜索圖書館中是否有自己想借閱的圖書及想借閱的圖書目前是否在所在校區(qū),若該書當前不在所在校區(qū)圖書館,可發(fā)起圖書調運申請,預約自己想借的書,也可查看調運進度。對于已借的圖書,可查看還書日期及續(xù)借。教師端和管理端可以對圖書借閱情況進行數據統計和查詢,也可實現讀者管理。相比去圖書館尋書,學生通過在線上搜索、預約,極大地節(jié)省了時間,簡化了流程。
圖5 圖書借閱子系統架構Fig.5 Structure of book borrowing subsystem
1.2.6 信息查詢
在校大學生會接收來自各方的信息,繁雜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效率,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統一的信息查詢平臺,供學生查詢關注的信息。通過信息查詢子系統(圖6),學生可查詢本專業(yè)的個人課表、院歷、校區(qū)班車、失物招領、書院風采等信息,由于信息收集全面,使學生的學習、日常生活更便捷。同時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結合學生日常的檢索關鍵詞,分析并記錄學生的偏好,為不同的學生推送適合的信息,擺脫千篇一律的門戶信息。
圖6 信息查詢子系統架構Fig.6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query subsystem
為了使本系統能面向全體學生,課題組獨立開發(fā)iOS和安卓雙端。安卓端使用Java開發(fā)技術,iOS端采用Object-C開發(fā)。后端基于LAMP環(huán)境,使用Nginx作為Web服務器,采用PHP+MySQL實現接口和存儲系統基礎數據[14],使用PHP作為后端基礎服務開發(fā)語言,易維護,執(zhí)行效率高。MySQL作為最流行的關系型數據庫,在Web應用上存儲效率較高,保證了系統運行的穩(wěn)定性。系統使用基于Java的Hadoop分布式系統架構實現大數據服務,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前端使用數據流的方式向后端實時傳遞基礎使用數據和個性數據,同時使用系統日志采集法,將這些數據存于面向列和分布式的開源數據庫HBase,對海量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本系統在應用界面分為課程、校園、消息和我四大模塊。在課程模塊(圖7)中,學生可以選擇校區(qū)和時間,查詢個人課表;校園模塊(圖8)實現了各子系統的功能,為學生提供日常生活上的服務;在消息模塊中,學生可接收信息,避免由于信息繁雜而導致的遺漏;在我模塊中,學生可編輯個人資料、更改系統設置。
圖7 課程模塊界面Fig.7 Interface of course module
圖8 校園模塊界面Fig.8 Interface of campus module
從互聯網應用的角度和基于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的背景,課題組設計開發(fā)了“掌上書院”智慧校園管理系統,并在浙江科技學院安吉校區(qū)經過試運行,使用率接近100%,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初步統計,2018年浙江科技學院安吉校區(qū)使用本系統完成離校到校統計20余次,完成近200個活動的報名、簽到管理,節(jié)約了大量紙張,提高了事務處理效率。此外,配合書院制管理模式下互通、互融、共建、共享、“互聯網+”的理念,系統使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學生數據,對學生進行實時了解,以書院為單位對學生進行個性培養(yǎng)和思想政治教育,并完善了信息征集、活動報名等事務處理模式,探索了文化對學生培養(yǎng)的作用及如何構建文化學習環(huán)境,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及全人教育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