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疫情問責,如何不泛化?”
2020年4月23日《南方周末》頭版
對付疫情可謂“戰(zhàn)斗正未有窮期”,問責當然還需繼續(xù),只不過要避免泛化之嫌。在時效上,迅速回應媒體和公眾的關切是對的,但也不是越快越好,要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和流程,進行客觀細致的調(diào)查,允許當事人陳述詳情和自我辯解,并善于傾聽有關領導和周圍群眾的意見。在處理上,“誰的娃誰抱”,是誰的錯誰受罰,忌動輒上掛下連,牽扯面過廣,打擊一大片。同時,慎用頂格甚至超常規(guī)處理手段。畢竟問責不等于撤職,目的在于教育挽救干部,促進工作開展。要根據(jù)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和具體情節(jié),選擇恰當?shù)膯栘煼绞?。這很考驗紀檢部門的創(chuàng)新智慧和工作藝術。
總之,要把每一次問責辦成鐵案,“寬嚴急緩總相宜”,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相反,簡單粗暴的問責,不但讓社會公眾感到突兀和莫名其妙,也會讓一線奮戰(zhàn)的干部寒心。
陜西西安?柯潤安? 東城一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