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的重點在于分析D村少兒舞蹈教育的生存環(huán)境以及逆境的改善策略進行探究。通過本人從學校、家長、社會三個方面分析了D村少兒舞蹈教育順境所產生的原因,也從學校周圍交通、師資、學科教材以及學生本體分析了D村少兒舞蹈教育逆境所產生的原因。又借鑒國內外優(yōu)勢經驗和探討提出了改善D村少兒舞蹈教育逆境的幾項策略。最后闡述了D村少兒舞蹈教育的未來展望。
[關鍵詞]少兒舞蹈;教育現狀;改善策略
一、農村少兒舞蹈教育現狀分析
(一)D村少兒舞蹈教育的順境
經走訪,筆者了解到,D村在北京一家基金會的支持下,在D村小學建設了專業(yè)舞蹈教室,周一至周五安排舞蹈課,并且每周六、日都會聘請專業(yè)學校的老師來進行教學,現有七八個學生已經被專業(yè)舞蹈學校錄取,并且也參加過各類區(qū)、市、省級的各類表演活動及比賽等。中央電視臺9套也播放過以D村在基金會的支持下,開展以“美的教育”為主題特色的鄉(xiāng)村藝術教育,來促進D村學生成長,改變他們命運的故事為主題的紀錄片;[1]與此同時,B市各大報刊、媒體等也爭相報道,D村少兒舞蹈教育的發(fā)展情況……
(二)D村少兒舞蹈教育的逆境
目前,D村少兒舞蹈教育師資隊伍比例失調并且人員相對短缺。雖然學生能在外界力量的支持下,有幸受到名校教師以及“候鳥老師”們的教導,但是師資力量還是一個較大的缺口。首先,名校教師有公務在身,難免分身乏術。其次,“候鳥老師”多是市級地區(qū)的在校大學生,有時候學內學習任務就無法按約定來D村任教。而且,目前學校主抓的舞種是芭蕾舞。學校中很少有學生能滿足芭蕾舞蹈演員“三長一小”的嚴苛標準,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選擇的空間。校長希望能有幾位不同舞種的教師過來任教,例如中國舞、民族民間舞、爵士舞以及拉丁這種體育舞蹈。這樣使熱愛舞蹈的學生有更多更廣的選擇面,也符合現在教育所要求的多元化發(fā)展。[2]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吸引了大量農民進城打工。許多D村村民認為城市中收入可觀,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從內心深處認為城里的教學環(huán)境會比D村小學的要好很多。從而使D村進城務工村民更愿意把孩子帶到城里去讀書,以至于D村適齡兒童大量外流。
二、農村少兒舞蹈教育現狀的改善策略
(一)改變師資隊伍比例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比例的改變離不來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以下幾點是我想到的能夠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策略。
(1)留意師資隊伍培育的雙向引導
老師不能專注于研究或理論而忽視教書育人這樣的實際行動。[3]顯然對于像D村小學這樣地理位置相較差的小學,是很難達到的。面對這種現狀,D村小學要很明確的認清自己,找準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教育是學校的立足之本,D村小學教師隊伍應有保質保量的教學,也應符合D村地方特色,這樣才能保證D村少兒舞蹈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2)改善鼓勵制度,制定正當評估系統(tǒng)
D村小學應大力吸引專業(yè)人才,同時也要力爭留住人才,這樣教育的專業(yè)度有了保障,也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氣氛,促進D村小學少兒舞蹈教育的發(fā)展。D村小學的教師可以通過外出培訓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量,學習科學有效又系統(tǒng)的教學經驗,以此來營造良好的D村小學少兒舞蹈教育環(huán)境。
(3)堅持產學研一體化戰(zhàn)略,構建“雙師型”教師培訓體系
D村小學可以聯合其他幾所周邊學校讓教師去進行多方位的“教學實戰(zhàn)”以構建“雙師型”教師培訓體系。把自己在課堂上遇到的教學問題與其他學校的教師、學生的交流從而受到啟發(fā)。此外,D村小學的教師要堅持課本與實戰(zhàn)相結合,專業(yè)課堂上學習與興趣并存。此外,D村小學也可以多多邀請高校老師來學校進行專業(yè)課指導、講授專業(yè)課理論知識,以此來充實學生對舞蹈這門學科的認知。
2.完善師資培訓管理
要改善師資隊伍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完善師資培訓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對D村舞蹈未來的教育事業(yè)有好的幫助。
(1)堅定“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培育措施
定時邀請市、區(qū)教育局和雄安新區(qū)兄弟學校的優(yōu)秀教師來D村小學講學,做到校校聯合的良好教學環(huán)境;每學年聘請全國教育專家來D村小學講學,組織全校教師認真學習,同時開展與市、區(qū)兄弟學校及全國優(yōu)秀學校的合作交流活動,創(chuàng)造機會,讓更多的教師走近名師,學習名師優(yōu)秀的教學經驗。
(2)加快學歷進修、學歷提高步伐
現在D村小學的教師隊伍的學歷大多為本科,所以目前為教師制定成長目標,大力支持教師參加研究生學歷進修,鼓勵教師攻讀研究生,擴大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隊伍。
(3)認真抓好校本培訓工作
在全校范圍內營建良好的學習氣氛;加大對在崗教師的學習、工作情況的檢查,把定期檢查與突擊抽查相結合,并且在檢查過程中,實施資料跟蹤的辦法。
(二)引進新型舞蹈教材
1.引進中國舞舞蹈教材
目前我國國內有幾類適合少兒的中國舞舞蹈教材,比較突出的是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還針對農村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生活習慣為他們量身定制了一套少兒舞蹈美學教育教材。這套教材加強農村孩子對于舞蹈音樂的節(jié)奏感的訓練以及舞蹈動作美化的訓練、身體協(xié)調能力的訓練,注重舞蹈的可行性,以“解放天性,興趣教學”為主要的教學主旨。讓更多的農村少兒也能沐浴在藝術素質教育中,培養(yǎng)端莊高雅的氣質。
2.引進民族民間舞蹈教材
除中國舞舞蹈教材外,研究人員和教員也以漢族和五大民族的舞蹈動作為主,匯編具有中國各族民間風格特色的12套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考級教材。
注重傳承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考級教材的一大特點,并且也本著“實踐與興趣相結合”的教學準則。研究人員和教員節(jié)選56個民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舞蹈動作為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材的主題素材,在結合學生在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進行細致縝密的編創(chuàng),在興趣中教學。
3.引進體育舞蹈教材
體育舞蹈是集音樂、舞蹈、體育三個為一體并具有綜合性和藝術性及美學特征的運動項目。[4]在學習體育舞蹈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體會到其中的規(guī)范性,同時也可感受到體育舞蹈的娛樂性。引進體育舞蹈,不僅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外國舞蹈的特點,并且也會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之中進行了體育健身。拓寬教學材料的過程中,也拓寬了學生體育鍛煉的途徑。
(三)改善學校周邊交通環(huán)境
1.修建鄉(xiāng)村公路
目前,雄安新區(qū)被立為新的經濟開發(fā)區(qū),自2017年4月以來的一年,經濟發(fā)展不斷加快,但是對于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不太完善。D村通往縣城的路只有一條,這條路上設有幾所小學,每到學校早、中、晚上下學的時候,這段路都會被堵得水泄不通;每到夏天下雨、冬天下雪時,路面也會變得泥濘不堪。所以修建鄉(xiāng)村公路,能夠在根本上緩解一下交通壓力,也保證了D村學生的上下學的效率。
2.開通公交路線
前文提到,來D村小學的“候鳥老師”每次都要往返12個小時才能到達D村小學授課,有時盡管是驅車前來也要花費大概2~3個小時,這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前來授課老師的時間和精力。
多開通幾條交通路線,例如D村-縣城、D村-市級城市,這不僅僅是解決了D村村民的出行問題,也會方便像“候鳥老師”這樣的熱心老師來D村小學授課,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D村小學的知名度,方便吸引師資力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師資短缺的問題。
(四)縮小適齡兒童外流數量
1.拓寬辦學渠道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網絡化的教育時代,也是一個高智能、高科技的學習化時代。所以,21世紀的人才應該是“學習化、創(chuàng)新化、全面化、個性化、國際化”的結合體。面對現在D村小學的辦學情況來看,拓寬辦學渠道是必須要加強的手段。[5]
開展興趣藝術培訓,是D村小學拓寬辦學渠道的重要手段之一。D村小學算得上是附近幾所小學比較大的小學,學生數量和教學環(huán)境都還尚可。學校能夠依據學生的興趣喜好,拓寬舞蹈藝術教學辦學渠道。例如:有的學生喜歡節(jié)奏感強烈的舞蹈:爵士舞、Hi-Pop等。學??梢怨膭顚W生利用課余時間自由學習,相互討論、相互切磋。再者,有的學生喜歡學習含蓄內斂的中國古典舞,老師可以在舞蹈課課余休息時間播放一些中國古典舞的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類推,實行興趣化教學,開展興趣藝術培訓。
2.提高勞動使用率
D村近些年來發(fā)展較快,但是勞動力的使用率還是相對較低,以下幾點是根據D村現狀所提出的提高勞動使用率的辦法,以縮小D村適齡兒童外流數量:
(1)結合D村村民特點,開展“創(chuàng)業(yè)培訓”
做好返鄉(xiāng)農民的培訓工作,積極開展創(chuàng)業(yè)基礎知識培訓。鼓勵婦女積極加入創(chuàng)業(yè)基礎知識培訓中,并且加強村民的創(chuàng)業(yè)理念,利用創(chuàng)業(yè)帶動就業(yè),以提高D村勞動使用率,縮小適齡兒童外流數量。
(2)結合D村主導產業(yè),突出“重點培訓”
D村可以依據自身優(yōu)勢立足旅游業(yè),邀請專家前來進行旅游知識講座,開創(chuàng)旅游服務產業(yè)體系。通過培訓提高旅游產業(yè)效率,以提高D村勞動使用率,縮小適齡兒童外流數量。
(3)結合當今社會發(fā)展,鼓勵“網上就業(yè)”
現如今,是一個網絡時代,“抖音”、“快手”等網絡視頻軟件的推廣、“淘寶”“京東”等購物平臺的普及使大家足不出戶,就能購置到我們所需的商品。根據這種情況,鼓勵村民開展網絡創(chuàng)業(yè),在網絡平臺上推廣,以提高D村勞動使用率,縮小適齡兒童外流數量。
三、D村少兒舞蹈教育的未來展望
(一)少兒舞蹈教育體制職業(yè)化的完善
近10年來,舞蹈教育體制化完善的腳步日益加快,重視少兒舞蹈教育體制職業(yè)化也提上了日程,舞蹈教育師范生的數量不斷增加,每年都會有一大批舞蹈教育師范生流向社會。[6]D村小學可以結合實際與幾所師范院校合作,形成“師范生畢業(yè)有去處,D村小學教學有保障”,這樣不僅解決了畢業(yè)生就業(yè)去向的問題,同時也保障了D村小學舞蹈教育的專業(yè)度,再者也完善了D村少兒舞蹈教育的發(fā)展。
(二)少兒舞蹈教育模式信息化的轉型
信息化教育方便了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很大一部分上也將傳統(tǒng)的舞蹈課程轉移到網絡上來授課,交作業(yè)的形式也不單單在于課堂檢測。例如:現在微信、QQ等互聯網通信工序應用廣泛,可以讓家長在家錄制學生練習視頻發(fā)給老師,這樣方便了教師的課下輔導;不僅如此,如若學生忘記課上的訓練組合,也可以在網上搜索組合,在家里加強練習,做到溫故而知新。在這個過程中,信息化的運用和課堂學習進行了有效的配合,也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也保證了個性化協(xié)作式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與生成。
結 論
希望未來的D村少兒舞蹈教育能夠充分體現我國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寓學習于興趣之中,快樂教學、興趣教學。同時也加強舞蹈這門學科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新性,力求舞蹈課程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素質教育中的美育教育,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并且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D村少兒舞蹈教育在未來幾年能夠充分實現舞蹈教育體制職業(yè)化的完善和舞蹈教育模式信息化的轉型,推動D村少兒舞蹈教育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讓D村少兒沐浴在素質教育的陽光下。
注釋:
[1]李小芬,肖光來,張清澍.北京、武漢、長沙地區(qū)少兒體育舞蹈開展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01):22.
[2]王彥貞.對少兒舞蹈教學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10):155—156.
[3]韓小楠,王雅晴.淺議幼兒園創(chuàng)新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2(16):46—47.
[4]田" 斌.體育舞蹈的美學特征[J].大舞臺,2013(12):81—82.
[5]“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讓農村孩子舞起來[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8(Z4):80.
[6]葛道凱.深化職業(yè)教育和繼續(xù)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J].中國農村教育,2014(03):8.
[收稿日期]2020-05-21
[作者簡介]張宇萱(1996—" ),女,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碩士研究生。(徐州221116)
(責任編輯:劉露心)
地址: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江蘇師范大學泉山校區(qū)上海路101號。張宇萱
電話:17736518070、18860830113郵箱:11417825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