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啟芳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可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遺憾地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對寫作缺乏應有的興趣,拿到題目往往手足無措,下筆艱難。所言非所感,所述非所想。究其原因,筆者覺得,首先,是因為小學生對世界的感知是比較淺顯的。世界在他們的眼中,是單調的,自然沒有東西可寫。其次是在寫作中沒有表達出真實的思想感情,空話、套話連篇,千人一面,沒有新意。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學校提出了作文教學改革的新思路,即以《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到的加強學生的生活體驗為指導思想,在實際的寫作教學中,通過加強情境體驗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去觀察事物。如此一來,學生只需要以我手寫我心,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內容,有層次,有條理地寫下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自然就會變得活潑靈動,吸引讀者。
具體來說,我們在開展情境體驗式教學時,可以采用以下幾個步驟,來構建完整的寫作教學模式,以指導學生寫出真實感人的習作。
一、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做好素材鋪墊
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是學生寫作源源不斷的泉水,在寫作教學中,要想學生寫出情感真實的作文,教師就要激活他們頭腦中儲存的真實體驗。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學生其實已經具有了活潑生動的體驗,只是缺少契機來激發(fā),導致他們頭腦中對這些情境的記憶,一直在沉睡,沒有被喚醒。情境體驗式的作文教學方式,可以通過語言激發(fā)、音樂啟蒙、圖片激趣、以及多媒體觸動等多種方式,喚醒學生頭腦深處儲存的記憶,例如學校的各類主題活動,班級舉辦的有趣的活動,或者是自己豐富多彩的家庭生活等。這就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情境,喚起了學生參加活動時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他們急切分享個人體驗的愿望,這樣就為寫作的表達,打開了語言的閘門。
二、加強親身體驗,積累豐富感受
課程標準中倡導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感受生活,因此,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定要創(chuàng)造讓學生體驗情感的機會。比如說我們在寫作前,就告訴學生寫作范圍、主題,然后學生可根據(jù)寫作要求,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親自去體驗,去操作,去感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科學地展開有層次、多角度的觀察,及時查閱資料,汲取豐富的知識。在實踐中,教師要適時指導學生注重觀察、積累,記錄每一個真實的故事,尤其是活動過程中感人的細節(jié),為學生的素材積累做好充分的準備。
例如讓學生做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告訴他們在實驗過程中注意觀察現(xiàn)象,記錄下實驗的過程,以及實驗結果和自己的思考,做好素材儲備。
三、在小組內暢所欲言,合理整合材料
學生有了真實的活動體驗之后,我們不能催促他們馬上下筆成文,應該讓他們先把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在小組內口頭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會輕松自然地和同伴一起,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以及在體驗過程中萌發(fā)的情感,如實地與伙伴分享。這可以讓學生深化認識,及時篩選的有效素材,并積淀積累,同時,同學適時、有效的建議,可以讓他們更精準地把握語言材料,讓自己的語言表達富有感情色彩,真實動人。
例如學生在小組分享春日家庭出游時,全家野炊的情景,這名學生敘述時,眉飛色舞地講述野炊的過程,同學們羨慕不已。該學生敘述如何野炊做菜時,其他同學不時發(fā)問:用的炊具是什么樣的,菜品是如何準備的,做菜或者燒烤的時候,開心嗎,你了哪些事情?這名學生受到了深刻的啟發(fā),懂得分享其中的細節(jié),為接下來的文字表達,做好了準備。
四、妙筆生花,進行書面寫作
當小組成員在一起,如實地把自己的活動體驗的過程,分階段、按步驟地和同學分享,并且把同學提出的建議與積累的內容再次整合,建構起思維框架時,教師要適時地引導他們將這種人生的體驗逐漸深化,把當時或喜或憂,或憂傷抑郁,或壯志滿懷等情感引入健康的軌道上來,進行分層次、有條理、重點突出的文字表達,真正實現(xiàn)妙筆生花。
加強真實情境體驗,會使學生頭腦中既有的平面、僵化的感知變得豐富立體起來,配合以小組之間的交流和書面語言的整合,寫出活潑靈動的作文便變得容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