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勃
(長春市中心醫(yī)院急診科,吉林 長春 130000)
急性酒精中毒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比較常見,患者在短時間內大量飲酒,負擔超過肝臟正常氧代謝能力而引發(fā)的漸變中毒。我們通常認為酒精具有脂溶性,可快速經(jīng)過腦組織神經(jīng)細胞膜和酶發(fā)生結合,抑制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和血管正常運動[1]。葛根用于解酒自古便有,因此引起臨床研究的重視。為進一步準確評價急性酒精中毒對腦啡肽與氨肽酶活性的影響及葛根素調控機理,本文選取50只急性酒精中毒家兔,現(xiàn)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選擇50只急性酒精中毒家兔,采用奇偶法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5只。中毒家兔雌雄各25只,體重1.4~3.6 kg,年齡6~12個月,平均年齡(8.72 2.63)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
兩組急性酒精中毒家兔均行造模,空腹狀態(tài)下固定動物,放置牙墊,插入胃管,灌入56°白酒,按照5 ml/kg的總量分別3次灌胃,每間隔半個小時至酒精中毒量。對照組給予納洛酮(廊坊高博京邦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灌胃,實驗組給予葛根素(哈爾濱松鶴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灌胃,選擇兔股部皮膚實施2%普魯卡因2 mL局部麻醉,劃開表面皮膚,顯露出股靜脈部位,導管針置入后進行固定,并提前準備好輸液及取血樣用。在機體正常狀態(tài)下抽取3 mL兔血,與濃度50 μL1%肝素生理鹽水+100 μl抑肽酶水解液相互混合,每支5 mg,充分搖晃均勻后迅速進開始低溫平衡離心,設置轉速為3000 rPm,共運行5 min,取上層分離的血漿,根據(jù)相應比例200 μl/mL混合1M鹽酸液,然后將制成的標準留置在溫度低于-20°C的冰箱中存放,所有急性酒精中毒家兔均采集完樣本后統(tǒng)一進行腦啡肽和β-EP水平檢測。
對兩組急性酒精中毒家兔治療前后血漿中腦啡肽和β-EP水平進行對比分析。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中毒家兔治療前后腦啡肽和β-EP水平對比,治療后兩組中毒家兔腦啡肽和β-EP水平明顯下降,和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腦啡肽和β-EP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毒家兔治療前后腦啡肽和β-EP水平對比(±s,ng/L)
表1 兩組中毒家兔治療前后腦啡肽和β-EP水平對比(±s,ng/L)
組別 例數(shù) 腦啡肽 β-E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25 54.71±14.82 20.56±4.49 199.64±31.37 139.36±24.19對照組 25 53.68±14.76 31.30±5.78 196.73±30.79 150.39±26.27
本次研究選取的急性酒精中毒家兔發(fā)作時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下,強烈的反應作用下機體內釋放出大量的內源性阿片肽,從而合成了乙醛酒精代謝產(chǎn)物,這些酒精代謝凝集產(chǎn)物發(fā)揮出阿片樣作用,并且直接或者間接引發(fā)中樞神經(jīng)循環(huán)抑制,呼吸功能受到阻礙,以上屬于該病作用機制。內阿片肽是由內啡肽、腦啡肽和強啡肽等組成的神經(jīng)肽[2]。近年來臨床研究熱點以β-EP較為常見,明確其作為垂體分泌的一種神經(jīng)遞質,機體在應激狀態(tài)下大量分泌出來,特別是在行為模式改變的病理作用下,有腦血管疾病、精神病等。研究方法中對中毒家兔造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β-EP在中毒后均明顯增加,但是相關原理機制報道甚少。葛根是古代解酒湯中的有效成分,近年來臨床專家嘗試對葛根素中含有的葛根對抗酒精有效成分進行研究[3],認為其在酒精作用下抑制中樞系統(tǒng)效果理想,可使得肝功能免受損害,抑制了氨肽酶的活性,擴張血管,降低乙醇水平。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急性酒精中毒后采用葛根素調控效果顯著,可降低腦啡肽水平,抑制氨肽酶活性,減少β-EP的釋放,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葛根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