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勇杰,姜 偉,李曉東
(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400)
骨科骨折中股骨轉子間骨折情況較為常見,集中多發(fā)于老年人群,由于保守治療并發(fā)癥明顯,所以建議采取手術治療。針對此類高齡骨折患者,優(yōu)選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為了了解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優(yōu)勢,本文就我院患者進行對比觀察。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手術治療的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骨科收治高齡患者;(2)經X線等檢查確診的股骨轉子間骨折;(3)倫理委員會批準;(4)高齡患者與家屬簽署手術同意書。排除標準:(1)手術禁忌患者;(2)無法配合手術患者;(3)精神疾病患者;(4)其他重癥合并患者。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齡70~80歲,平均(75.5±3.0)歲。進行高齡手術患者隨機分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合理剝離患者股外側肌并顯露大轉子,經牽拉后完成復位、鋼板固定治療。
試驗組——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取手術患者側臥體位,于患者髖關節(jié)后外側入路顯露髖關節(jié)并處理,取出股骨頭后行骨折復位并以8字捆扎法鉆孔固定,擴髓后固定長柄骨水泥型假體、負壓引流。
記錄骨科高齡骨折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Harris評分,自制問卷進行滿意度調查。
以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評價骨科高齡骨折患者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情況,總分百分制,呈正比關系。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對照組80例骨科高齡骨折患者手術、住院用時以及Harris評分結果,圍術期3項計量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骨科高齡骨折患者組間圍術期計量觀察指標對比(±s)
表1 骨科高齡骨折患者組間圍術期計量觀察指標對比(±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Harris評分(分)觀察組 60 85.5±16.0 16.0±2.5 83.2±4.7對照組 60 126.5±22.5 20.0±3.0 67.8±3.9 t 9.3921 6.4782 15.9476 P 0.0000 0.0000 0.0000
試驗組4 0 例骨科高齡骨折患者滿意度為95%(38/40),對照組40例骨科高齡骨折患者滿意度為70%(28/40)。組間手術效果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8.6580,P=0.0032)。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簡單、便利、高效,常用于股骨頸囊內性骨折治療中。以此術式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優(yōu)勢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手術方式簡單、用時短、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避免二次內固定造成的患者身心負擔、經濟負擔;患者術后可盡早下床活動,在減少并發(fā)癥的同時促進了患者髖關節(jié)恢復。王盛賢,馬丹志研究指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術后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動,可以促進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改善[2]。
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對照組高齡骨折手術患者手術效果滿意度(95%vs70%)、Harris評分(83.2±4.7vs67.8±3.9分)以及治療用時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和孔德宏研究結果有一致性,倆個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Harris評分以及手術滿意度(93.33%vs70.00%)比較,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3]。
綜上所述,高齡患者股骨粗隆間骨折情況明顯,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優(yōu)勢明顯,患者術后恢復快、髖關節(jié)功能改善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