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偉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的中小學計算機科學教育領域發(fā)展迅速,積累了大量關于中小學計算機科學有效教學的知識。為了使《K-12計算機科學框架》(K-12 Computer Science Framework)[1]和《CSTA K-12計算機科學標準》(CSTA K-12 CS Standards)[2]能夠得以實施和惠及更多學生,美國計算機科學教師協(xié)會(Computer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CSTA)于2019年底公布了新版的《CSTA計算機科學教師標準》(CSTA Standards for Computer Science Teachers)[3](以下簡稱《CSTA教師標準》)。
《CSTA教師標準》研制背景、目的與過程
1.研制背景
美國政府高度重視計算機科學人才的培養(yǎng)工作,2016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宣布了一項名為“為了全體人的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 For All)”的計算機科學教育普及計劃。2016年和2017年,CSTA分別頒布了《K-12計算機科學框架》和《CSTA K-12計算機科學標準》。兩個標準文件規(guī)定了一整套K-12計算機科學課程的理論框架和實施具體目標,使得中小學生計算機科學教育有了統(tǒng)一標準。但隨著計算機科學教育的快速普及,高質量計算機科學教師的需求日益增長,美國計算機科學教育相關團體包括教師教育者等,都在努力研究如何開發(fā)可持續(xù)的計算機科學教師培養(yǎng)模式,以滿足對計算機科學教師的需求。在此背景下,CSTA聯(lián)合美國國際教育技術協(xié)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共同研制了《CSTA教師標準》。
2.研制目的
《CSTA教師標準》旨在圍繞有效和公平的計算機科學教學提供明確的指導,以支持對所有K-12學生進行嚴格的計算機科學教育。①解釋計算機科學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知道和能夠做什么;②提供有抱負的目標,以指導教師的專業(yè)學習,并不斷發(fā)展他們的教學實踐,使其從新手教師發(fā)展成為成熟的計算機科學教師;③為專業(yè)發(fā)展提供者在實施計算機科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時建立基準。
3.研制過程
《CSTA教師標準》主要是由CSTA和ISTE的成員共同研制和編寫。CSTA是一個非營利組織,致力于賦能、吸引和支持全球范圍內(nèi)的中小學計算機科學教師。計算機科學教師標準最早是由ISTE于2003年創(chuàng)建并公布,并于2011年做了更新。CSTA從130名申請者中挑選了具有不同背景的計算機科學教育資深專家組建了《CSTA教師標準》研制團隊。研制團隊經(jīng)常召開會議,并起草了多份標準草案,通過兩個公眾反饋期、幾次當面反饋會及對教師、大學教授、研究人員、區(qū)域教育領導者的訪談等途徑來征求反饋,研制具體時間如下頁圖所示。
《CSTA教師標準》具體內(nèi)容
《CSTA教師標準》主要由5條具體標準、30個具體細則所構成,具體內(nèi)容如下頁表所示。
《CSTA教師標準》與《ISTE教育者標準》的比較
ISTE曾經(jīng)在2003年首先倡導開發(fā)了計算機科學教師標準,并于2011年發(fā)布了新版的《ISTE計算機科學教育者標準》(ISTE Standards Computer Science Educators)[4](以下簡稱《ISTE教育者標準》)。對于前后兩個版本,我們有必要將《CSTA教師標準》與《ISTE教育者標準》進行比較。
第一,標準維度比較?!禖STA教師標準》與《ISTE教育者標準》在內(nèi)容維度上相比,變化有一些,但并沒有突破原來的框架?!禖STA教師標準》的內(nèi)容維度為5個(詳見下表“標準維度”一列),而《ISTE教育者標準》是4個(內(nèi)容知識、有效的教與學策略、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有效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但都包括學科內(nèi)容知識、學科教學法和專業(yè)發(fā)展幾個方面。但《CSTA教師標準》將原來的教與學策略分成了“教學設計”和“課堂實踐”兩個部分,比較切合計算機科學教師實際教學操作需求。另外,《CSTA教師標準》單獨增加了一個“公平與包容”,更加關注了計算機科學教學中所涉及的數(shù)字公平問題。
第二,標準內(nèi)容比較。從標準具體內(nèi)容來看,《CSTA教師標準》依據(jù)更新的《K-12計算機科學框架》和《CSTA K-12計算機科學標準》,重新設定了有關的標準要求。例如,在計算機科學教師的學科內(nèi)容知識要求方面,《CSTA教師標準》是按照《K-12計算機科學框架》中新列出的“五大核心概念”(計算機系統(tǒng)、網(wǎng)絡和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據(jù)與分析、算法與編程、計算機的影響)提出的要求。同時,“課堂實踐”維度將《K-12計算機科學框架》中所列出的“促進廣泛的計算機文化”等七大核心實踐融入具體要求之中。
雖然《CSTA教師標準》是基于《ISTE教育者標準》而做的更新,但它是為了更好地實施《K-12計算機科學框架》和《CSTA K-12計算機科學標準》而制訂的,能夠更好地與兩個學生計算機教育標準相結合,從而為推廣和普及計算機科學教育而準備合格的教師。
《CSTA教師標準》對我國的啟示
隨著計算機科學內(nèi)容比重的逐漸加大,我國信息技術課程正在發(fā)生深度變革,對信息技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參考和借鑒《CSTA教師標準》的思路和內(nèi)容,從以下幾個方面全力提升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能力。
第一,制訂我國信息技術教師標準。為了打造合格的信息技術教師隊伍,我們需要參考CSTA的思路,制訂符合我國國情的信息技術教師標準,實施信息技術教師資格認證。除了認證、激勵和加速專業(yè)教師培養(yǎng),這還將有助于解決信息技術教師的短期和長期需求。
第二,更新信息技術教師培養(yǎng)計劃。由于高中信息技術新版課標強調了計算思維的培養(yǎng),編程等內(nèi)容所占比重逐漸加大,但目前高校信息技術教師培養(yǎng)體系并沒有隨之發(fā)生改變。因此,我們需要為職前教師提供計算機科學知識,將計算機科學內(nèi)容納入信息技術教育專業(yè)的必修課程。
第三,幫助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我們需要借鑒《CSTA教師標準》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設計,幫助教師積極準備好促進個人專業(yè)發(fā)展的知識,幫助其擴展計算機科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雖然《CSTA教師標準》只是美國計算機教師協(xié)會的一個標準,但它與其他兩個學生標準相配合,形成了一個計算機科學教育的完整體系。我國研制完成了高中課程標準,正在研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但讓課標從文件課程真正轉化為學生經(jīng)驗課程,仍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要培養(yǎng)和培訓信息技術教師,讓大量合格的信息技術教師來推動信息技術教育,我們?nèi)匀挥泻荛L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Computer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2016).K-12 Computer Science Framework.Retrieved from https://k12cs.org/wp-content/uploads/2016/09/K%E2%80%9312-Computer-Science-Framework.pdf.
[2]Computer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2017).CSTA K-12 Computer Science Standards.Retrieved from http://www.csteachers.org/standards.
[3]Computer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2020).Standards for Computer Science Teachers.Retrieved from https://csteachers.org/teacherstandards.
[4]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11).ISTE Standards Computer Science Educators.Retrieved from https://id.iste.org/connected/standards/for-computer-science-educ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