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時候懷疑這些小團體里的同學(xué)是真的有這些愛好,還是純粹為了和同學(xué)有話聊才強迫自己跟風(fēng)?還是我真的和一般人不一樣?面對這種情況,我該何去何從?
一下課,教室里就出現(xiàn)好多小團體——這邊一群追星女孩在討論自家愛豆;另一邊漢服達人們在討論五一假期是穿唐裝還是穿明朝服飾;男生們則聚在一起討論潮鞋……仿佛每個人都有專屬的愛好,然后因為這個愛好有了親密的社交圈。反過來看看我自己,不喜歡動漫,不喜歡追星,更沒有多余的零花錢買漢服、買潮鞋。我也不是沒有嘗試過融入這些小團體,但好像和每個圈子都格格不入,因此也就淡出了同學(xué)的社交圈,成為了一個局外人。但我有時候懷疑這些小團體里的同學(xué)是真的有這些愛好,還是純粹為了和同學(xué)有話聊才強迫自己跟風(fēng)?還是我真的和一般人不一樣?面對這種情況,我該何去何從?
——廖君鵑
別為了跟風(fēng)而喜歡
勝出の輝:我們班有幾個男生也是這樣,一下課就討論鞋子,例如“Air Jordan 新出了什么鞋子,Adidas或Nike的哪雙鞋好不好看,舒不舒服” 。我也總是被他們硬拉著一起聊。其實我并不喜歡鞋子,但為了在和他們聊天時顯得不那么尷尬,空閑時也會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信息。有時候下課,我們還會聊動漫,但我發(fā)現(xiàn)其中就有一個男生并不了解動漫,只是為了融入大家的討論而聊,在那不懂裝懂。當(dāng)我們深入問他的時候,他就會亂說一通。這種跟著潮流融入團體的行為真的讓人有些不舒服,也會讓自己很不舒服。
Fluxus.:首先,我想問廖同學(xué)“為何想去融入?為了不被大家排擠還是感覺內(nèi)心過不去?”如果你總是在乎別人對你抱有什么期待,而不是把主動權(quán)留給自己,那你最終也是無法融入的。
嘗試融入沒什么不可以
沈之越:我非常理解這位廖同學(xué),因為我的喜好就和班級里同學(xué)們的喜好不一樣。但我不會一味排斥他們的愛好,反而會嘗試著了解他們在聊的內(nèi)容。比如班里同學(xué)喜歡動漫,我就會記下他們聊得多的動漫,然后回家看上一兩集,這樣再回學(xué)校也就能和他們聊上一兩句了。但是,有些我get不了的喜好,比如球鞋、衣服,那我就不會繼續(xù)跟風(fēng)。其實嘗試去接觸自己能接受的新愛好沒那么難。
低質(zhì)量的社交遠不如高質(zhì)量的獨處
沈昊玥:我覺得沒必要非得融入班級的圈子,我就很喜歡獨處,一個人吃飯、看書,挺舒服的呀!每個人總會有那么一兩件喜歡的事情,班級里找不到聊天的社交圈,就可以往班級外發(fā)展。世界那么大,總能找到和自己愛好相同的人,實在不行一個人看看書也可以。
空中的云朵:低質(zhì)量的社交遠不如高質(zhì)量的獨處。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與特點,你可能不喜歡動漫,對潮鞋、漢服、洛麗塔沒興趣,但這并不代表什么。只要去嘗試,你肯定會找到一件你喜歡的事,而你終能等到一群和你志趣相投的朋友來到你的身邊。在這之前,你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就像羅素說的:“須知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本源。”
自己做個發(fā)光體
宣倫豪:與其關(guān)注小團體,不如聚焦于班級或者學(xué)校這類更大的集體,比如多參加集體活動,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和特長,也許別人就會來找你聊你感興趣的話題。你完全可以靠自己發(fā)光發(fā)熱吸引別人主動和你做朋友。
整理:金文先 | 感謝來自杭州英特外國語學(xué)校的同學(xué)參與討論
@心理老師張月燕
“我是‘局外人嗎?”他們“是真的有這些愛好,還是純粹為了有話聊才強迫自己跟風(fēng)?”“我真的和一般人不一樣?”“我該何去何從?”君鵑同學(xué),實際上你的提問已經(jīng)回答了你一半的疑問。
中間兩個問題明示你此時此地還不是局外人,每個人最終是由無數(shù)個他人構(gòu)成的,只要你還迫切地想了解周圍人在干嗎,為什么這樣做,以及你和他們是否不同,就表明你其實沒有辦法成為局外人,因為這些都是局中人才關(guān)心的問題。
如果你有了這兩個問題的明確答案,最后這個“何去何從”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可惜,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別人給不了你。譬如,同學(xué)們的回答里說了確實有人會為了“有話聊”而跟風(fēng),這樣不好;也有人告訴你嘗試選擇性地跟跟風(fēng)是一種開放和接納,沒什么不好。但這能幫你回答自己和他們一樣還是不一樣嗎?能為你“何去何從”的問題提供答案嗎?顯然不能,道理很多,但知道和感受到是兩回事,你必須自己去嘗試,去體驗,然后你得到的這個答案,才能真的解答你的問題。
你可以從關(guān)注“他人”和關(guān)注“自己”兩端同時探索答案。同學(xué)們也已經(jīng)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一方面,去了解別人的喜好,空閑的時候多了解他們聊得多的話題內(nèi)容,只了解,不評判,然后有機會通過你了解到的信息和那些團體里的人交流,你會知道哪些人真的喜歡以及為什么。另一方面,盡可能了解你自己,獨處時去嘗試任何你看上去會感興趣的事物,發(fā)出獨屬于自己的光和熱。你有多了解自己,就會有多理解周圍人,反之亦然。成長會有一個以不變應(yīng)萬變的過程,在不斷的碰撞體驗里,你會找到自己的位置。而這個時候你和別人是否一樣,已經(jīng)不重要了,在這個位置上,你可以隨時開心自如地擁抱群體,也可以隨時退回來怡然自得地獨處。你可以主動成為局中人或者局外人,甚至自己組個局,這是付出了努力去尋找自己坐標的人會得到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