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黃1號是上海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選育的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彩色水稻新品種,2016年獲得植物新品種權證書,2018年通過了上海市品種審定。
1.特征特性。該品種是國內(nèi)首次審定的觀賞性水稻新品種,具有像花卉一樣鮮艷的色彩,其整株均為金黃色,顏色艷麗,且色彩保留時間長。利用該品種可以設計開發(fā)出適合觀光農(nóng)業(yè)的稻田景觀,還可用來制作干花、稻草手工藝品,并可作插花和盆缽栽培等。
該品種全生育期167天,株高108厘米,穗長20.2厘米,平均每畝有效穗19.4萬穗,每穗總粒數(shù)133粒,結實率68.3%,粒形小,千粒重22.1克。株形緊湊,分蘗力中等,成穗率高,結實率一般,整齊度較好,熟期轉色好,抗倒性強。葉片挺直、金黃色,從2葉開始顯色。中抗稻瘟病,高抗白葉枯病和條紋葉枯病,紋枯病發(fā)生較輕。2018年作為彩色水稻新品種多點示范,平均畝產(chǎn)量400公斤。
2.栽培技術要點。適時、適量播種,培育壯苗。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適宜播期為5月中下旬,濕潤育秧每畝播種量為30~35公斤。為了保持彩色稻的觀賞性,應注重肥料運籌,掌握“前重、中穩(wěn)、后補”的原則,重施基肥、苗肥,穩(wěn)施當家肥,后補孕穗肥。插秧后5~7天隨噴除草劑及時追肥,適當追施磷肥和鉀肥,以利于壯稈、葉片顯色挺立,延長觀賞期和提高稻田畫效果。重點防治稻縱卷葉螟蟲、二化螟以及紋枯病、稻曲病等病蟲害,確保水稻正常生長和觀賞效果。
(上海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 ?白建江? ?郵編: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