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馬修誠詩句中的“斷”與“頓”給人帶來了清新氣息,在他留出空白之時,也能感受到一種未盡之力時刻準備蓄勢而出。蒙晦這里的詩是一首元詩,重新探討了已經(jīng)探討過無數(shù)遍的問題,詩是什么,它能做什么。而尤佑的詩要具象得多,在《拼圖游戲》中營造了一個把沉重的負荷關在門外的溫暖空間。王長征書寫了自然之美,那種讓人沉醉的清新與蔥綠,讓我們感受到“蟲鳴被耳朵摁住/輕吟著十月贊歌”。蔡英明同樣是注目花鳥,充滿明亮的色彩,自然所具有的靈性是“我與上帝的間隙/躺著金葵花與藍色詞語”。馬克吐舟的《藍草莓》則將我們帶到“一把雨傘和縫紉機在手術臺上相遇”這種超現(xiàn)實的語境里。蘇仁聰?shù)脑妱偤孟喾矗l(fā)現(xiàn)的是大草原上扎根于泥土的美:懸崖施工者、哈薩克的氈房、石河子下班飲酒的工人。陳遲恩展現(xiàn)了一種細膩的風格,無論是寫雨還是寫管道維修工。同樣寫到了雨,但王近松在雨中感受到的是城市里人內心中的孤寂。柳燕對鄉(xiāng)村的回望里充滿了溫暖的情感:饑餓的炊煙、急雨彈奏的群山、牛翻耕著土地在冬季存下來的芬芳。沈耳的詩中,“語言的篝火,讓鄉(xiāng)愁所屬的科目升騰”,現(xiàn)實、想象和歷史在這里交匯、編織,重新展開。十二位年輕的詩人,最年輕的只有二十歲,向我們展現(xiàn)了屬于他們的詩的沃野。(江離)
平 原
線的
深處,廣袤
源于車轍
最陌生的懇請。
在你眉間
又一次
漫游的房屋越來越少
而你發(fā)絲上的隱喻
越來越多
歌 唱
我唱著你走入一種
那星辰
圍繞著你的
使夜如巨石打開的
苦痛
從這里,我們相互遺留
彷佛我們曾是你的
去往現(xiàn)處
被記憶包圍的一只
牡蠣的眼睛
彷佛我們曾是,眼簾的蘆葦輕軋著光亮
曾是
拋擲黎明的羞怯山脊
在死亡的礫石,撫慰
天一般細弱
彷佛這苦痛,在我們嘴里
用水的語言,搖撼
懸系人世的響鈴
更高的
雪如骰子讓燈塔翻躍
并飾于,攀上它手指尖的黑夜
披上海潮你便從這世上睡去
寫給保羅·策蘭
沒有距離
使錘子夠到黑暗
沒有思想
使唇詞的雪花變苦
一座橋
它停留在感知的信殼里
掄擺,以鐮刀的形式
載運時代
你可以與風相認
你可以在井中閃光
直到石頭
長出屬于第三者的羽毛
你可在水中窺視
在米拉波橋
隱匿的麥田
剝光一層層
在你腦海——如記憶模糊膨脹的
悲哀矮星
我們會說出——面包的語言
在故土
訣別白晝的另一側
當沒有人開始憐憫
一朵火花碎屑,自由地
在你內心沙啞旋轉——這被
命運——迫使你發(fā)光且
忍耐的圖騰——燙印
多籽的胡桃樹
幼皮,你帶著它
那里——你曾以此書寫過
臉,山脊絨軟的觸摸
逐漸,爬露
并為我泛綠的瞳仁譜寫曲調
可它卻緩緩使禿鷲通過我們的死亡
分娩一陣
傷口的秋風
而
麥穗如此蕭瑟地被余暉溶解
掌心顫栗的金田
跟著你,在偶爾綻放的,隱喻破隙處
第一次被
某個高聲者,以稻草人的嗓音
誘人的——瞥見
你的靈魂,火一般羞怯
唇口間的祭壇
喚那些——沙礫吹來的名字
名字,你我,都不再搖動
彼此頭上——漫游的鐘擺
在眼窩自身的漩渦中
說,我們說
說它是:
天空敞開一件銹跡斑斑的浴衣
落日披上它
兀自流血——似浸入
一次,被藏起的
傳動在你腦海,所不可分享的
如置入在飛行中——
麥粒的驚跳
(不朽的蘆葦叢
視覺般——嫩綠
自言自語)
——恰似
麥田誕生之擦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