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輝
摘 要:受儲層膠結疏松、油水關系復雜、頻繁作業(yè)及早期鉆完井技術不成熟等諸多因素影響,曙一區(qū)超稠油油井井下技術狀況日趨復雜,長停井增多,導致開發(fā)井網(wǎng)不完善,儲量動用不均,部分油井能通過大修恢復產能,但仍有部分井況復雜套變出砂嚴重的井,無法實施大修復產。在精細油藏潛力研究基礎上,依托成熟鉆完井技術、配套工藝措施,開展了老井井位更新,取得良好效果,對同類型油藏開發(fā)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超稠油;更新井;加厚套管;人工井壁
1 概況
曙一區(qū)超稠油油藏主要包括杜84、杜813、杜80、杜212、曙127454興隆臺等開發(fā)單元,構造上位于遼河盆地西部凹陷西部斜坡帶中段,開發(fā)目的層包括沙三上段、沙一+二段兩套油層。共探明含油面積13.35km2,地質儲量8710.25×104t。油藏最早在杜84塊進行蒸汽吞吐試采,獲得了較好效果,2002年開始在油藏主體部位大規(guī)模部署直井,進行大規(guī)模開發(fā)。截止目前共有油井1133口,開井793口,日產油2616t,年產油94.8萬噸,年注汽312.8萬噸,油汽比0.30。
隨著開發(fā)不斷深入,受儲層條件、油水關系、頻繁作業(yè)及早期鉆完井技術等因素影響,油井井下技術狀況日趨復雜,長停井增多,開發(fā)井網(wǎng)不完善,儲量動用不均,影響油藏整體開發(fā)效果,雖然部分油井能通過大修等措施恢復產能,但仍有部分井況復雜套變出砂嚴重的井,無法實施大修復產。據(jù)統(tǒng)計截止2011年底,曙一區(qū)興隆臺共有該類井107口,影響日產520噸。停產井造成區(qū)域油藏低動用,如何有效挖掘區(qū)域油藏潛力,盤活低動用區(qū)域儲量是當前興隆臺需要解決的一項重要開發(fā)問題。
2 可行性研究
恢復套變出砂嚴重無法大修井生產,目前只能通過實施井位更新,但更新井投入高,需要一定的產能基礎做保證,為此,我們對該類井的潛力從油藏、鉆完井技術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2.1 油藏物質條件
從油藏物質條件來看,停產井具有儲量動用程度低、停產前產能較高、油藏發(fā)育較高的優(yōu)勢。首先從儲量動用程度來看,停產井平均單井累產油僅0.35萬噸,動用程度僅為3.5%,遠低于周圍鄰井平均單井累產油1.37萬噸,動用程度22.8%;其次,從歷史生產情況分析,該類井停產前具有較高的產能。統(tǒng)計107口井停產前正常日產,平均單井為6.5噸,最高日產達到12.2噸;最后,從油藏條件來看,需要更新的井大部分位于區(qū)塊主體部位,油藏條件較好,從曙一區(qū)滾動開發(fā)部署經(jīng)驗來看,主體部位油井產能明顯高于邊部油井。
2.2 鉆完井工藝技術
從鉆完井工藝技術來看,早期超稠油鉆完井主要采用普通N80套管固井完井,套管抗擠毀強度較低,不能滿足油藏開發(fā)需要,是造成該區(qū)套壞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2007年以來,通過應用外加厚套管技術,新部署的產能井套損率明顯降低。為更新井的實施提供了技術保障。
3 主要技術對策及現(xiàn)場實施效果
3.1 使用加厚套管固井,防止套管損壞發(fā)生
提高套管強度是防止套壞的有效手段。為防止套管損壞,投產的更新井油層段均采用TP100H+TP120TH組合套管完井,提高油層段套管抗擠毀強度。TP120TH外加厚套管的壁厚達到17.14mm。抗擠毀強度為130MPa,是N80(中177.8mm×805mm)套管的4倍。目前已投產的53口更新井井況完好,未發(fā)生套變和套壞現(xiàn)象。
3.2 合理優(yōu)化配套措施,保證油井生產效果
一是首輪針對生產層位泥質含量較高、原油含蠟量高的油井,實施油層預處理措施。其目的是控制粘土膨脹,降低原油粘度。首輪共對45口井實施預處理措施,平均周期生產72天,產油382t,油汽比0.22。對比未實施預處理的9口井,周期生產天數(shù)增加10天,周期產油提高42噸。
二是針對生產時間短、回采水率低的油井,配套稠油多元化吞吐技術。通過物理和化學兩種降粘方法,共同作用,實現(xiàn)稠油在地層內的降粘,達到降粘增產的目的。累計實施14井次,全部有效,累計增油2150t,平均單井增油153t。
三是提前實施防砂措施,防止油井出砂。曙一區(qū)興隆臺屬于高孔高滲油藏,油層成熟度低,膠結疏松,油井極易出砂。更新井生產1-3周期后,油井井筒地帶實現(xiàn)了降壓,有利于實施防砂措施。結合原井出砂歷史,對有出砂可能的19口油井實施超前防砂措施,階段增油3685t,其中高溫固沙8井次,增油1241t,人工井壁11井次,增油2444t。實施后,含砂檢測結果均為不含,有效防止了油井出砂。
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階段共實施更新井53口,整體達到了預期效果,目前日產液664噸,日產油275噸,新增日產能力360噸,新增可采儲量94萬噸,儲量動用程度提高5.05%。
典型例子杜212-27-K309:原井2004年投產,因出砂套壞嚴重無法大修復產,于2010年4月停產。該井累產僅0.65萬噸,可射孔厚度32m,具有更新復產潛力。2011年6月實施更新:在目的層段采用BG130TT加厚套管完井,結合原井動用狀況,優(yōu)選射孔井段,并實施防砂射孔,吞吐三輪后配套人工井壁防砂措施,截止目前吞吐19周期,累產油1.8萬噸,平均周期產油947t,油汽比0.46,效果明顯。
4 結論和認識
(1)與原井相比,更新井更多應用了BG130TT及外加厚套管完井技術,同期套壞率由50%下降至5.8%;與大修井對比,更新井同樣具有優(yōu)勢,同期更新井5.8%套壞率明顯低于大修井25%;
(2)油藏是基礎,油層有效厚度建議在20m以上,局部區(qū)域更新井部署要慎重,如杜813中部出砂區(qū)域、曙127454邊部;
(3)配套人工井壁措施能有效防止出砂套壞發(fā)生,保證油井正常生產。
參考文獻:
[1]許國民.曙光油田稠油開發(fā)技術與實踐.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36-239.
[2]余高偉,王先禮.防砂工藝技術在稠油油藏的應用[J].油氣地質及采收率,2001:77-78.
[3]宋考平,等.曙一區(qū)超稠油蒸汽吞吐開發(fā)規(guī)律研究[J].特種油氣藏,2006,13(1):54-55.
[4]姚穎.互層狀超稠油吞吐后期穩(wěn)產對策研究[J].石化技術,2018,6(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