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偉 陸雨函
高速公路作為現(xiàn)代交通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承載著“車輛傳輸”的重任,而且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啟動高速公路的建設,截至目前高速公路總里程已經達到14.3萬公里,推動了我國經濟發(fā)展再上新臺階。
從近年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長情況來看,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交通量已經達到飽和,服務水平已經達到五級及以下,導致交通擁堵、交通事故頻發(fā),不僅嚴重影響了司乘人員的駕乘體驗,而且給人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較大損失。為緩解交通擁堵、減少交通事故發(fā)生概率,更好服務人們出行及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被提上日程。沈大、滬杭、滬寧、滬陜、京滬等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相繼完成了改擴建施工,為同類項目改擴建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寶貴經驗。在高速公路改擴建過程中,如何在保證原有交通正常運行的情況下,確保施工安全與施工進度,是交通組織急需解決的難題。
交通量大是待改擴建高速公路的重要特征之一,為實現(xiàn)“邊通車邊施工”的目標,減少交通運行與改擴建施工的沖突,需要制定詳細的交通組織方案。從已經完成改擴建的高速公路交通組織經驗來看,交通分流方案涵蓋3個層級,即路網層面、路段層面和工程節(jié)點層面。
對項目路段及區(qū)域路網交通運行現(xiàn)狀、區(qū)域路網建設計劃進行分析,在交通流預測的基礎上確定路網分流條件。
根據(jù)項目路段施工方案與建設時序,尋求交通運行與施工組織之間的平衡點,選擇最優(yōu)交通分流方案。
根據(jù)項目路段建設情況,明確重要工程節(jié)點施工與交通運行的沖突原因,協(xié)調交通組織與施工組織,確定交通轉換方案。
由于待改擴建高速公路交通量較大,且在路網中所承擔的功能較為重要,不可能中斷交通進行施工。交通組織方案需要遵循“邊通車邊施工”的原則,協(xié)調二者之間的平衡,使其達到最優(yōu)。
為保證“邊通車邊施工”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實施“路網分流、路段分流、節(jié)點轉換”三級交通組織方案,緩解改擴建施工期間項目路交通運行壓力。
對改擴建高速公路而言,施工周期越短,因改擴建施工對項目路交通運行的影響越小。因此,在交通運行與施工沖突無法避免的情況下,可犧牲交通運行,搶先施工。
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周期長、涉及相關方多,施工環(huán)境復雜多變,為保證交通組織方案的可落地性,應遵循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
以項目路段及區(qū)域路網為基礎,結合改擴建工程施工方案與建設時序,充分協(xié)調項目路段交通運行與改擴建施工之間的平衡,制定具有可落地性的交通組織方案,確保施工期間“邊通車邊施工”,最大程度減少因施工對交通運行的影響。
(1)項目路段及區(qū)域路網現(xiàn)狀分析。通過對項目路段及區(qū)域路網的實地踏勘,收集項目路、區(qū)域范圍內國省道公路及干線公路歷年交通運行現(xiàn)狀與交通特征,同時掌握區(qū)域路網建設計劃,為制定施工期間的路網分流方案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支撐。
(2)施工期間項目路段交通量預測。根據(jù)項目歷年交通量數(shù)據(jù),結合區(qū)域發(fā)展趨勢,借助交通預測模型,對項目路段未來年份交通量及交通組成進行預測,分析其他相關道路建成后對項目路段交通流產生的影響。
(3)通行能力分析與路網分流方案。在項目路段及區(qū)域路網通行能力分析、交通量預測的基礎上,遵循“邊通車邊施工”的基本原則,按照“網絡疏導、逐類分解”的交通分流指導思想,從源頭疏導交通,分類選擇分流路徑,確保分流方案有效緩解施工期間項目路交通運行壓力。
(1)改擴建方式與施工方案。綜合分析高速公路改擴建方案(單側拼寬、雙側拼寬、新建復線)與施工方案(隔離柵拆除、路基拼寬、路面施工、橋梁施工、互通施工、服務區(qū)施工等),根據(jù)施工時序,排出施工計劃與關鍵時間節(jié)點,為制定不同施工階段的交通分流方案作鋪墊。
(2)各施工階段交通組織方案。在路網分流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改擴建方式、施工計劃及關鍵時間節(jié)點,針對不同施工階段,劃分施工區(qū)長度及實施順序,確定可落地的交通分流方案,使其滿足“邊通車邊施工”的基本目標。
互通立交、服務區(qū)、涵洞及改擴建方式的變換點是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的關鍵節(jié)點,也是影響項目路段交通運行的敏感點,如何協(xié)調施工與交通組織之間的平衡,是交通組織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在制定交通組織方案時,要考慮高峰時段交通擁堵,通過制定交通管制措施,完善指示與引路標志等多措并舉,確保交通運行安全。
根據(jù)項目路段交通運行現(xiàn)狀分析結果,確定項目路段所承擔交通流的種類,即過境交通、沿線節(jié)點對外出行交通及沿線城市之間短途城際交通。結合3種不同類型交通流、交通量動態(tài)預測結果和區(qū)域路網形態(tài)的實際特點,確定不同類型交通的分流路徑,緩解項目路段施工期間的交通運行壓力。
對改擴建施工期間的高速公路而言,造成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是道路供給低于道路需求,此外,道路交通運行狀態(tài)信息不及時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信息發(fā)布不及時,導致駕乘人員不能及時獲取道路的擁堵狀態(tài),進而無法提前合理選擇其他繞行路線,從而造成區(qū)域路網交通分布不均衡。因此,在制定交通組織方案時,可適當設置分流引導節(jié)點,及時發(fā)布道路擁堵狀態(tài),引導駕乘人員選擇最優(yōu)行駛路線,緩解施工期交通擁堵。
扎倒公路起點位于扎麻隆村,終點位于京藏高速倒淌河立交,全長66.557公里(折合全幅),其中扎麻隆至湟源采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建設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湟源至倒淌河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建設標準,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
根據(jù)近幾年青海省公路收費數(shù)據(jù),扎麻隆至湟源段交通量由2004年4180輛/日增長至2015年16488輛/日,年均增長13.28%;湟源至倒淌河段交通量由2004年2916輛/日增長至2015年11180輛/日,年均增長13%。近幾年,隨著青海省旅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小客車交通量增長迅速,年均增長率超過20%。
該項目于2016年正式開工建設,要求大部分路段采用雙向四車道通行。建設后期交通量與預測交通量對比分析見表1所列。
表1 建設期后期交通量與預測交通量對比veh/d
實際擴建過程中,路段交通量略小于預測交通量(2018年),高峰期誤差值在3%左右,平峰期在6%。整個項目建設期施工對路段通行能力影響較小。
(1)分流點設置??紤]到項目路段的過境車流量較大,該次研究考慮設置兩級分流,即干線交通路網分流施工現(xiàn)場分流,分別成為管制點和具體工點:①一級分流點(管制點):項目路沿線所有互通入口范圍1公里以外,以強制性交通管制為主要手段,解決出現(xiàn)路堵時的交通疏解;②二級分流點(具體工點):各施工現(xiàn)場的交通組織分流。
(2)扎麻隆至湟源互通段交通分流方案。經過研究,扎倒公路(扎麻隆至湟源互通段)階段一交通流轉換方案如圖1所示;階段二交通流轉換方案如圖2所示。
圖1 階段一:交通流轉換方案示意圖
(3)日月鄉(xiāng)至終點倒淌河段交通分流方案。經過研究,扎倒公路(日月鄉(xiāng)至終點倒淌河段)階段一交通流轉換方案如圖3所示;階段二交通流轉換方案如圖4所示。
圖2 階段二:交通流轉換方案示意圖
圖3 階段一:交通流轉換方案示意圖
圖4 階段二:交通流轉換方案示意圖
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施工期交通組織涉及內容多,環(huán)境復雜多變,如何協(xié)調改擴建施工與原有交通運行之間的平衡,是交通組織必須要解決的難題。在制定交通組織分流方案的過程中,應秉承“路網分流、路段分流、節(jié)點轉換”的理念,按照“網絡疏導、逐類分解”的交通分流指導思想,確保制定的交通組織分流方案具有可落地性,能夠有效實現(xiàn)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邊通車邊施工”的基本目標,盡量減少因施工對交通運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