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芳,郭洪義
(西華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四川 南充 637009)
買地券主要是“為死者購買陰地,刻石為券契,以告地神,內(nèi)容包括墓地大小、四方界限、塋域走向等。其制起于漢代,發(fā)展于唐宋?!盵1]127其特殊的內(nèi)容及獨特用途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它別有一番內(nèi)涵?!吨袊糯I地券研究》中提到買地券“它向地下神祇宣告亡人在陽世的生命已經(jīng)結(jié)束,從而正式成為冥世的一分子,并通過‘買地’取得了在陰間的居留權(quán)和居住地,而且此種權(quán)力受到諸如女青律令之類冥世法律的保護?!盵2]20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古代農(nóng)耕社會對土地的重視。明代買地券出土數(shù)量眾多,且具有較為固定的行文格式,亦常有套語出現(xiàn),具有鮮明的道教文化色彩,為我們研究明代民間風(fēng)俗信念及宗教發(fā)展提供了寶貴文獻資料。但因其特殊的用途及其功用,買地券中常有部分疑難詞語出現(xiàn),其較為晦澀難懂,為我們正確釋讀文獻內(nèi)容和深入考證字后文意設(shè)置了諸多阻礙,不利于對券文內(nèi)容的準確理解與有效利用。因此,我們選取明代買地券中部分疑難詞語進行考證,通過梳理上下文語境,查閱傳世字書及相關(guān)辭書釋義溝通字際關(guān)系,結(jié)合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舉證同義或近似文例,并進一步分析構(gòu)詞理據(jù)并考究詞義,以期探析這些疑難詞語背后博大精深的道教風(fēng)水堪輿文化,亦為今后大型辭書編纂及修訂提供一定參考。
遷點 明弘治十五年(1502)《魯諒買地券》:“請憑地理仙人在于祖塚之中遷點佳城一所,坐申向寅?!雹?/p>
扦點 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鄭友仁等為繆氏買地券》:“設(shè)用錢九百貫文置買穴地一方,扦點戌山辰向?!?/p>
此外,買地券中其他類似用語又作“點穴”“相地”或“堪為宅兆”等,亦為此義。如明崇禎九年(1636)《陳宗孔買地券》:“自亡之后,彩踏風(fēng)水貴地點穴,坐向辰頭加丑山,三分山水還繞,地脈清奇。”[3]1089明代《丁祥買地券》:“故龜噬葉從,相地于五龍山下吉向為墳。備五采信用錢財買到南岸青羊橋墓地一穴。”[3]1184明隆慶六年(1572)《谷茂買地券》:“謹用冥錢九九之?dāng)?shù),上詣后土神君門下買到吉地一穴,坐落酉山卯向,堪為宅兆,永作佳城?!盵3]919可互參。
2.扦取、遷取、遷採、扦選
遷取 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杜訓(xùn)買地券》:“謹用冥錢九萬九千貫九百九十文,上詣于皇天父、后土母處買到墓地一穴,遷取子山午向?!?/p>
扦取 明嘉靖四十年(1561)《毛氏五買地券》:“孝眷以憑白鶴大仙卜以葬,于青龍山水之源,扦取丑山未向,由是永為毛氏五佳城,幽堂宅兆?!?/p>
遷採 明嘉靖二年(1524)《楊斌夫人買地券》:“請到白鶴大仙,遷採到地名衍川福地一穴,正坐卯山酉向。”
扦選 明萬歷三年(1575)《僧圓印為僧普清買地券》:“扦選高原,坐穴五星形龍,地占襲吉,八卦相生,系屬甘泉鄉(xiāng)地分,堪為宅兆。”
按:“遷”與“扦”同音假借,文例見前,故“遷取”通“扦取”?!扒ぁ保逡玻叭 ?,擇取、選取。因此,“遷取”即“扦取”,意為插點選取墓穴的朝向,買地券習(xí)見。如明萬歷二十十年(1592)《陶繼鳳等為陶白華買地券》:“謹用冥錢九九之?dāng)?shù),上詣于后土五龍崗祠下,買到墓地一穴,扦取卯山酉向?!盵3]976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谷旸輝買地券》:“謹用冥錢九萬九千貫九百九十文,上詣于皇天父、后土母處買到墓地一穴,遷取酉山卯向。”[3]992明代《佚名生壙買地券》:“謹用冥錢九萬九千貫九百九十文,上詣于皇天父、后土母處買到墓地一穴,遷取□□□向?!盵3]1117
“採”,同“采”,為“選取”之義?!缎栄拧V詁》:“採,取也?!北饼R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省事》:“十條之中,一不足採?!薄度辶滞馐贰返谑嘶兀骸翱茨切l(wèi)先生、隨先生的詩,‘且夫’‘嘗謂’都寫在內(nèi),其余也就是文章批語上採下來的幾個字眼?!币虼?,“扦採”二字同義連文,義同“扦取”,亦為“插點選取(墓穴)”之義。
“選”即“擇選,挑選”?!墩f文·辵部》:“選,選擇也。”《玉篇·辵部》:“選,擇也?!薄洞蟠鞫Y記·哀公問五義》:“不能選賢人善士而托身焉,以為己憂?!币虼耍扒みx”即“插選”,意為定點確定墓地位置、定點選取墓穴位置。
此外,買地券中近似詞語還作“點取”,即“點選擇取(墓穴)”,其義亦近。如明正德十五年(1520)《李森為李福超買地券》:“今為考李公福超歸于窀穸,預(yù)以香財卜于祖塋之左,點取壬穴,形端脈正,聚氣藏風(fēng),堪為先君宅兆之所。”[3]740可互參。
“遷取”“扦取”“扦採”“扦選”,《大詞典》《辭源》《辭?!肪词珍洠瑐鋮?。
3.遷坐、扦坐、遷作、扦作、阡作
遷坐 明正德五年(1510)《甘如金買地券》:“今憑本邑地仙點于祖塋上邊,遷坐午山子向?!?/p>
扦坐 明崇禎十七年(1644)《顏任賢為顏沛買地券》:“僅備兆蔭錢一大會,請穴,扵山家土府社稷靈祗邊買到龍子崗本境朝源墓地一穴,扦坐酉山卯向,今年大利之方,安葬亡人骸骨?!?/p>
遷作 明正德二年(1507)《房彥謙買地券》:“龜筮葉從,相地吉慶,五龍山下遷作吉向為墳。謹備五彩信用,買到南岸土府風(fēng)水一穴。
扦作 明崇禎二年(1629)《任氏墓志銘》:“崇禎二年閏四月初六日,歸塟于鳴條之岡,祖塋之次,扦作丁山癸向兼午子為塋?!?/p>
阡作 明萬歷四年(1576)《楊公買地券》:“自亡之后,取今丙子歲五月初十日辰時安葬于遇虹莊之源,阡作吉山向,坐落本鄉(xiāng)村?!?/p>
按:“遷坐”,《大詞典》釋義一作“改換平時起居的場所”,一作“移動座位”,但將兩釋義放入上述語境之中均不相符,此處當(dāng)另有別義。而“扦坐”“遷作”“扦作”“阡作”等詞條,《大詞典》《辭源》《辭?!返却笮娃o書均未見收錄,亦值得我們對其加以綜合考察。
而“坐”有“坐落,(山、田、房屋等)背對著的方向”之義?!稘h語大字典》列此義項;《大詞典》書證僅引現(xiàn)代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不僅書證偏晚且為孤證,明代買地券可為上述辭書釋義提供寶貴的出土文獻用例,備參。
因此,“遷坐”“遷作”“扦作”“阡作”均當(dāng)作“扦坐”,其為風(fēng)水堪輿術(shù)語,指定點選取墓穴的朝向。古時古人擇選墓地定穴之后還需立向,即坐山朝向,以羅盤為工具來相地定方向?!傲⑾蚴屈c穴的關(guān)鍵,穴的吉兇能決定主家禍福,而向的好壞是該穴吉兇的決定因素。”[5]297買地券習(xí)見。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胡定國等為黃氏八娘買地券》:“今乃不終天養(yǎng),用是月日遷坐幽室,謹立墓田,四至如后。”[3]359明萬歷十六年(1588)《僧福睿買地券》:“孝徒親準備買地葬亡人,遷坐甲山寅向,今年大利塋,出備買地錢九萬九千貫九百九十文,買得一穴,地坐落本鄉(xiāng)村?!盵3]963其他出土文獻如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易氏五娘買地券》:“此十月十八日酉時,遷坐幽室,坐乾向巽,□筮□□,相地襲吉?!盵2]487《地理新書校理》卷第十四:“宜于某州某縣某鄉(xiāng)某山之原安厝宅兆,以某年月日遷坐幽室,用今吉辰斬草。[6]428傳世文獻亦見用例。宋王安石《乞朝陵札子》:“臣當(dāng)仁宗皇帝、英宗皇帝遷坐之時,方以遭喪疾病在外?!盵7]450宋歐陽修《進永厚陵挽歌辭三首引狀》:“伏見大行皇帝將來八月遷坐于永厚陵,中外群臣咸進挽歌辭?!盵8]574明正德二年(1507)《馬氏五買地券》:“值四川成都府灌縣伏龍鄉(xiāng)上金馬天生橋居買地亡人馬氏五,自亡未卜塋墳,遷作坐未向丑,風(fēng)水為塋?!盵3]676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張氏大買地券》:“龜筮葉從,相地于吉慶,五龍山下遷作子山午向為墳?!盵3]1040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谷高買地券》:“取今本年十月二十六日吉時,倶備冥錢九千九百九十九貫文,買到山家土府九壘大帝位下吉地一穴,與亡官安葬,保子蔭孫,阡作酉山卯向,坐落本鄉(xiāng)村。”[3]892
此外,買地券中還常有“點坐”“穴坐”“正坐”“坐”等近似詞語出現(xiàn),其義亦近。如明成化五年(1469)《張敬洪等為張覺海買地券》:“龜筮協(xié)從,相地惟吉,宜于本處山原安葬,點坐戌山遷辰而向,吉地為穴安厝?!盵3]578明弘治二年(1489)《張氏三買地券》:“奉四川成都府灌縣彭門鄉(xiāng)蓮花壩居住買地亡人張氏三之魂,出備錢買到墓地一方,穴坐未向丑,東西長一十八步,南北闊十八步?!盵9]6明弘治五年(1492)《楊升買地券》:“來去朝迎地,占襲吉地,屬本境之原,正坐申山寅向,風(fēng)水為塋,堪為宅兆?!盵3]606明嘉靖六年(1527)《樊氏大買地券》:“今憑白鶴仙人踏到墓地,坐亥山巳向,安葬亡人樊氏?!盵3]762可互參。
4.遷地、遷地穴
遷地 明弘治七年(1494)《王氏十買地券》:“今憑地理明人,遷地一穴,坐子向午,其年大利?!?/p>
遷地穴 明正德五年(1510)《何全買地券》:“命喪于正德四年二月十二日亥時故,遷地穴兌山□龍發(fā)脈,坐辛向乙,憑中出備金銀錢一大會,交納明白。”
按:“遷地”,《大詞典》《辭?!穼⑵浣忉尀椤斑w移到別處”,但將其放入上述語境明顯不符,這里當(dāng)有別義。前文已述,“遷”與“扦”同音假借,為“插”之義。因此,這里的“遷地”本作“扦地”,即“扦選墓地,插取墓穴”,上述大型辭書可據(jù)此增補該義項。
值得注意的是,買地券中還常有與“遷地”近似的委婉語出現(xiàn),又作“踏吉地”“踏到吉地”或“選卜佳城”等,如明正德二年(1507)《李實買地券》:“今命日者踏吉地一穴,取亥山巳向,揀五音大利。”[3]678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李銀買地券》:“自亡之后,擇五音大利,八卦還山,請命白鶴仙人踏到吉地一穴,乙山辛向為墳?!盵3]1034明正德四年(1509)《劉秉洪買地券》:“今憑青烏先生選卜佳城一所,坐辛向乙?!盵3]692“踏”為“查,勘驗”之義,“選卜”為“擇選卜筮”之義,因此,“踏吉地”即“勘驗吉地(暗指墓穴)”;“選卜佳城”即“擇選卜筮上佳之地(暗指墓穴)”,亦可互參。
“扦點”“遷點”“遷採”“扦取”“遷取”“扦選”“遷地”“遷坐”“扦坐”“遷作”“扦作”“阡作”等詞看似平常,但其詞語背后蘊含著大量的道教風(fēng)水堪輿文化,有著極其豐富的內(nèi)涵,值得我們對其背后的構(gòu)詞理據(jù)進行細致探討與深入揭示。
風(fēng)水的主要內(nèi)容為陽宅風(fēng)水和陰宅風(fēng)水,要素為龍穴砂水向。而運用風(fēng)水來選擇陽宅和陰宅始于先秦?!对姟ご笱拧の耐跤新暋罚骸翱疾肪S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薄缎⒔?jīng)·喪親》:“卜其宅兆而安厝之?!泵鞒L(fēng)水之術(shù)盛行。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普遍講究風(fēng)水。“先秦是風(fēng)水學(xué)說的孕育時期,宋代是盛行時期,明清是泛濫時期?!盵11]4明朝時期風(fēng)水思想盛行于四川,四川出土文獻中“風(fēng)水”及其相關(guān)理論術(shù)語出現(xiàn)頻率較高,尤其是在出土買地券中,值得我們對其進行細致考證。
古人認為宅居地形有吉兇,則避兇趨吉。又有視死如生的靈魂觀念,在喪俗葬禮文化中反映為選擇風(fēng)水吉地作為逝者的安息之地,并請堪輿家通過山川之態(tài)來選定風(fēng)水中龍脈結(jié)穴之地得以聚氣,以“尋龍點穴”而為宅,使生命富有生氣,以求逝者安祥,而庇佑子孫,后世榮昌。晉郭璞《葬書》:“葬乘生氣?!薄兜乩硇聲@怼罚骸坝智鹧雍惨哉又獌?,依都邑地形取來山去水變八卦法,以知家之禍福,大小雖異,其效一也?!盵6]77《南屏山房集》卷十八:“此文定但指點穴而言也。若以形勢而論則得水為上,藏風(fēng)次之,故坐穴之吉兇?!盵12]《地理新書校理》:“凡筮兆域,子孫持世,主后世昌盛?!盵6]148
“堪輿學(xué)中所說的‘穴’,是山止氣住之所,是沖陽和陰,精氣所凝之竅。穴的所在地,就是居址的位置。如果是用于葬死者,則稱為‘葬口’。穴就是生人或死者的居住之地,以得龍脈生氣止聚之處為佳。穴是相對于脈而言的,在千變?nèi)f化的環(huán)境中尋出脈絡(luò)走向,然后確定穴址。就叫做‘點穴’?!盵13]115即找到凝聚“氣”的具體位置??拜浖达L(fēng)水,風(fēng)水理論的核心是“氣”,通過尋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來尋找吉“氣”聚集的風(fēng)水寶地。古人認為安葬亡靈當(dāng)選擇聚氣的風(fēng)水吉地,才能帶來福祉,子孫后世昌盛。風(fēng)水師通過“點穴”之法來確定聚氣之最佳之地作為生者住宅或逝者葬地,即點穴為宅,其方法為“先看龍脈明堂,再確定穴位?!盵11]315晉郭璞《藏經(jīng)》:“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fēng)而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fēng)水。”《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卜老又還替他請了陰陽徐先生;自己騎驢子同陰陽下去點了穴?!憋L(fēng)水對“氣”具有詳細的分類,認為不論是生者還是死者,只要得氣,才能有吉兆。因此,風(fēng)水的宗旨就是理氣,即尋找生氣。尋龍點穴之后,還需立向,即確定風(fēng)水穴位的坐山與朝向。古代堪輿認為墓穴朝向決定其吉兇,不同的朝向,兇吉亦不同,應(yīng)趨吉避兇?!跋蚴驱垺⒀?、砂、水的大相會之地。”[14]158清《地理五訣》:“尋龍點穴,以水為主,以向為尊。”因此選定其坐山和朝向在風(fēng)水堪輿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坐山即背后是山,前面為朝向。
明代買地券作為隨葬器物數(shù)量眾多,其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風(fēng)水堪輿文化,是明代葬俗的重要見證,具有重要的民俗學(xué)、宗教學(xué)研究價值。同時,明代買地券中記載了豐富的地名山川,具有豐富的歷史地理信息,而此時期買地券材料研究尚不多見,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語料,具有一定的語料學(xué)價值。另外,由于明代買地券格式相對固化,句型格式較為穩(wěn)定。因此,其中包含著大量的近義詞、同根詞、同素異序詞、異形詞,為我們更為深入研究其中的疑難詞語及明代詞匯歷史面貌特征提供了新的證據(jù),具有文字學(xué)價值和辭書學(xué)價值。這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探索。
[注 釋]
①文中詞條材料主要出自劉雨茂、 榮遠大《成都出土歷代墓銘卷文圖錄綜釋》(文物出版社,2012),四川省文物管理局編《四川文物志》(巴蜀書社,2005),特此說明,茲不累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