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暢
校長課程領導力,是以校長為核心的學校課程共同體,根據培養(yǎng)目標和辦學定位,領導學校課程設計、實施、評價和完善等課程文化建設過程的能力。當前課程改革的路徑是朝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朝向“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未來需要”及“創(chuàng)新品質”,學校的課程統(tǒng)整與開發(fā)要適應這個變化,使課程能真正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實現(xiàn)“健全人格,塑造個性”的發(fā)展目標。如何建設校長的課程領導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建立學校的課程體系。我國現(xiàn)有的三級課程體系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校長要把自己的課程價值觀轉化為學校課程開設的計劃體系,既要保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在學校里得到全面有力的實施,又要從學校自身的歷史傳統(tǒng)、辦學特色、育人目標、所處地區(qū)的經濟文化狀況以及教師的科研能力出發(fā),統(tǒng)籌規(guī)劃學校的課程開設計劃,建立立體的、完善的、多層級的校本學校課程體系。比如我校實行的是“光譜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愿景是發(fā)揮學生的智慧力量,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的成長途徑,讓每一位教師成為最好的自己,追求綠色質量。
其次是基于核心素養(yǎng),豐富和完善學校的課程體系。學校要吃透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將核心素養(yǎng)進行校本化表達。核心素養(yǎng)最重要的四項內容為責任擔當、健康生活、學會學習、實踐創(chuàng)新。我校結合生源中農民工子女高達83.7%的特點,提出了以下課程目標。
實踐創(chuàng)新:熱愛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運用先進技術,通過實踐探究解決問題,在實踐探究過程中形成批判質疑精神。
善于學習:樂學善學,勤于反思,形成高效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悅享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形成和個人、團隊良好的交往合作意識,初步建立自我認同和他人認同的良好人際圈。
責任擔當:樹立責任心,形成我的事情我負責的習慣;培養(yǎng)擔當意識,敢于擔責,敢于挑戰(zhàn),勇于付出。
適性發(fā)展:發(fā)揮天性,展現(xiàn)特質,成就與眾不同的自我。
再次是要把各種資源整合到課程中去,為課程服務。依據學校情況實現(xiàn)國家課程校本化,抓手為學科課程和跨學科課程。學科課程要探索五種教學方式:問題化教學,情境化教學,單元化教學,學科活動教學,學科任務群教學。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18個語文學習任務群構成內容標準,任務群并不是語文知識點、能力點的線性排列,而是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綱,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主線,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跨學科課程是根據課程的特點進行整合,如把兩門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到一起,甚至多門課程整合在一起。比如我校開發(fā)的創(chuàng)客課程,就是將物理、美術、計算機三科知識整合的課程。校長不僅要有整合“物”的能力,而且要有整合“人”的能力,發(fā)揮團隊精神和集體智慧,開發(fā)出優(yōu)質的、適應學生發(fā)展需要的課程。
最后是課程管理能力和評價能力。課程管理能力包括課程計劃的管理、課程資源開發(fā)的管理、課程實施質量的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課程評價能力是指檢查課程的目標、編訂和實施是否實現(xiàn)了教育目標。課程評價對象的范圍很廣,它既包括課程計劃本身,也包括參與課程實施的教師、學生,還包括課程活動的結果,即師生的發(fā)展。
比如,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程管理和評價領導小組,每學年初要審議、修改并完善學校的課程體系。同時對教師自己設計的校本課程也要進行評審,尤其是對課程綱要、課程培養(yǎng)目標、課時安排、課程評價進行評審。另外,學期中間,通過巡課,學校還要邀請家長、學生、教師進行座談,隨時掌控課程的開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