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凡
2019年連云港市中考數(shù)學試題第27題,思維含量高,書寫量大,輔助量大、變量思想顯著,很好地突出了中考試題的選拔功能,有助于不同層次學校的選人和用人,這種“大思考→大動筆”的測查方式,一方面旨在讓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考出了應有的成績;另一方面旨在讓不同學生在自己的思維水平上“上好學”,盡管,“大思考”到“大動筆”,在一定層面不利于“中段學生”思維水平的精準測查,但不影響對學生思維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1 試題呈現(xiàn)
2 試題評析
2019年連云港市中考數(shù)學試題第27題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質(zhì)、翻折變換的性質(zhì)、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等知識,證明三角形全等和相似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連云港2019年第27題是對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94頁第19題“課本習題”的改編、構(gòu)造和靈活應用,指導我們要在“做中教數(shù)學”,在數(shù)學教學層面,要重視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并在提高“思維運演水平”方面要做出進一步努力,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該題非常重視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考查,帶有強烈的“大思考”“大動筆”特征,教之道在于“度”,學之道在于“悟”,考之道在于“思考”,數(shù)學思考是試題的文化精髓和精神長相,是數(shù)學考查的重要任務和關鍵目標,《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在參與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綜合實踐等數(shù)學活動中,發(fā)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里的“推理”就是一種“大思考”,“表達想法”就是“做數(shù)學→大動筆→小動筆”,如何將“大思考”與“大動筆”構(gòu)筑成一個統(tǒng)一體,并重視“小動筆”書寫格局的培養(yǎng),進而促進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發(fā)展呢?
3 三點思考
3.1 “大思考”不在于復雜,更在于“大道至簡”
在中考時長定格的心理條件下,大思考不在于復雜,而是簡單,這與“觀點越高,事物越顯得簡單”(克萊因語),具有內(nèi)部關系一致性,中考壓軸題是中考試卷的精華,體現(xiàn)了試卷的甄別和選拔功能,但這并不意味著壓軸題一定很復雜,難度很大,壓軸題一般是依標(課程標準)據(jù)本(課本),考查學生的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jīng)驗,如果把數(shù)學單一的知識比作一塊塊磚,那么壓軸題就是一幢樓,由一塊塊磚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合理建構(gòu)而成,由于設計者獨具匠心,壓軸題風格各異,但扒開現(xiàn)象突出實質(zhì),不管它有三十六變還是七十二變,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湖水,原理還是那原理,連云港市中考數(shù)學壓軸題以課本習題為母本開花散枝,讓學生感到“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其實進行圖形分解,逐步將其轉(zhuǎn)化為常見圖形,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壓軸題的能力,不能一味選擇歷年中考試卷壓軸題編制專題,應該立足教材,展開課本習題教學,在習題的基礎上改編,拓展問題,這樣做省事省力,讓學生學習時刻有成就感,每天進步一點點,久而久之就會邁出一大步,在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不要復雜問題復雜化,而是復雜問題簡單化,正如希爾伯特說:“當我聽別人講解某些數(shù)學問題時,常覺得很難理解,甚至不可能理解,這時便想,是否可以將問題化簡些呢?往往,在終于弄清楚之后,實際上,它只是一個更簡單的問題,”比如在學習復雜的幾何問題時,一定要歸納方法,注意圖形分解,從復雜圖形中抽出基本圖形(比如相似中的K形圖、X形圖、A形圖),把復雜問題分解為基本知識,化解學生對壓軸題的畏難情緒,增強學生解決壓軸題的信心。
課標與教材永遠是中考命題的生長點和源頭活水,中考數(shù)學試題中大約八成的試題來自教材,壓軸題也不例外,教材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直接反映,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jīng)驗的直接載體,教師應該回歸教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教學要求和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教學情境,對教學內(nèi)容適當?shù)恼稀⒀a充、加工,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發(fā)揮教材的示范作用,開發(fā)教材中的課程資源,從而衍生一系列創(chuàng)新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為壓軸題順利解決奠定扎實的基礎。
3.2 “大動筆”不在于多寫,更在于“道中有道”
由于時間限制,在中考考試過程中,如果卷面書寫量很大,就會造成不少學生考試不能順利做完,正如高斯所說“數(shù)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它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但證明卻隱藏的極深,”在解決連云港市中考數(shù)學27題問題探究(2)時,由于選擇方法不同,書寫容量迥然不同,考慮到中考考試時間限制,就要意識到“大動筆”當然不是“寫多”和“多寫”,重在“言之成理+落筆有據(jù)”,教師在日常數(shù)學教學中,要避免兩種思想導向:一種是數(shù)學要多做,做多了,經(jīng)驗自然就有了;一種是解題過程要詳細,能寫的都寫出來,“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數(shù)學讓人越來越聰明,為此,日常的練習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大量的重復練習只會凝固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把學生的動腦思考搞成體力活,加德納認為,“數(shù)學的真諦就在于不斷尋求用越來越簡單的方法證明定理和解決數(shù)學問題,”教師要求學生在做中提煉方法,對問題歸類整理,對于思考容量大的問題,并不是把想到的都要呈現(xiàn)在紙上,思考成果的展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應該把握住關鍵環(huán)節(jié)逐一呈現(xiàn),達到邏輯清晰,言簡意賅,一目了然就行了。
“道中有道”是一種做題思想,一種解題策略,一種數(shù)學隋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嚴謹?shù)乃伎紤B(tài)度、科學的表達習慣,思維“留白”的能力,方能讓學生在教師的表達方式熏陶下,獲得“做道”“生道”能力,因此,我們在教授課本習題時,就要讓學生在獲得圖5中AE=MN直接結(jié)果的同時,拋開“就題論題”的不良習慣,延伸思維,讓學生進一步獲得“EC=BM+DN”的結(jié)論,這就是一種“生道”能力,其中,書寫的“尚簡”能力和“落筆有據(jù)”的思想意識就是一種“做道”,為后續(xù)預留足夠的彈性的思考空間和形成“基本套路”產(chǎn)生式,在筆者看來,好的中考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用最正確的方法、獲得最正確的結(jié)論,這就是“道中生道”給數(shù)學學習帶來的最大貢獻。
3.3 “大思考”到“小動筆”,更契合“做中生道”
“大思考”“大動筆”固然是是中考壓軸題的應然追求。但“大思考”到“小動筆”依然是未來中考的一道思維風景線,問題探究(2)中求P'S的最小值,參考答案給出了詳細的推理過程,有極大的思考量,不過筆者認為,在考場上,學生很難添加出眾多的輔助線,更別說展示極大的書寫容量了,卓斯拿斯認為,“純粹幾何學的學說往往會給出,而在許多問題中會給出多個簡單而自然的辦法來洞察諸真理的來源,去揭露那連接它們的神秘鏈索,去使它們獨特地、明白地、完全地被認識”,為此,求P'S的最小值只需進行數(shù)學實驗,動手操作,找到點P落點的軌跡,將其轉(zhuǎn)化為點到直線的距離,垂線段最短,通過等腰直角三角形很容易求出P'S的最小值,這樣做直觀明了,只需小動筆即可解決,就考試而言,得到分數(shù)才是硬道理,解答問題時,盡量方法優(yōu)化,過程簡明扼要,為解決下一個疑難問題留下時間多一點,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只顧埋頭拉車,卻不抬頭望路,要在教的過程中讓學生有體悟,不僅僅是悟出方法,更重要的是覺察命題者的思路、意圖,及今后側(cè)重學習的方向,回顧一下連云港2017、2018年的中考壓軸題,連云港2017年壓軸題??疾榈氖且坏浪倪呅尉C合題,難度比較大,需要添加輔助線,以及利用分類討論思想,題目相對很長,可能給“場依存”傾向的考生帶來一定層面的心理壓力,連云港2018年壓軸題,考查的仍是四邊形、三角形與動點相結(jié)合的面積問題,綜合性強,第4問,題目篇幅相對2017年來說,有了簡化,難度上比2017年有所下降,連云港市連續(xù)三年偏愛實驗操作題,命題意圖非常明顯,就是為了推動學生在“做中學數(shù)學”,教師在“做中教數(shù)學”,進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思維水平。
概言之,通過對2019年連云港中考壓軸題的分析和思考,旨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啟示我們要把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心理水平貫穿在整個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在實際學習中,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不斷地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方法,建立知識的獲得、保持和遷移機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水平:另一方面,教師要帶領學生研究教材、重組教材、用好教材、學好教材,設計具有思考容量的問題。為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提供具體的內(nèi)容和載體,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并不陌生,源于課本、高于課本,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進而促進“數(shù)學與生活同行”“活動與思考并重”的能力。
中學數(shù)學雜志(初中版)2020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