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雁
(江蘇開放大學,江蘇 南京 210036)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戰(zhàn)略在2013年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沿線涉及65個國家;該戰(zhàn)略能否取得成功,沿線國家的立場、態(tài)度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通過研究其中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主要國家主流媒體的涉華報道,對這些報道中的話語進行分析,具有重大意義。
國內學者已經開始關注“一帶一路”背景下國內外媒體的報道立場及特點。如,“美國主流媒體如何為‘一帶一路’構建媒介框架”[1]一文分析了代表西方世界的美國主流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報道情況;“媒體要重視‘一帶一路’倡議的傳播效果”[2]一文探討了中國媒體在涉 “一帶一路”報道中傳播的效果問題,等等。
本文選取了“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主流英文媒體涉華報道為研究語料,運用基于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從整體上分析和判斷這些主要國家在涉華報道中反映出來的興趣熱點、對華態(tài)度以及政治傾向和意圖,并就我國政府的應對策略提出了建議。
本文選擇了“一帶一路”沿線的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印度、以色列、波蘭等主要國家;對這些國家自2018年起的主流媒體最新涉華英文報道自建近20萬字的中型語料庫,涉及的媒體有俄通社、印度時報、印度斯坦時報、海峽時報、馬通社、耶路撒冷郵報和波通社。本文利用WordSmith7.0軟件的Wordlist、Concordance、Keyword 三個主要模塊,并選取了100萬詞的布郎家族語料庫作為參照語料庫,對自建語料庫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話語是一種看似簡單實際很復雜的社會實踐表達方式;話語結構是被制度化、意識形態(tài)化、自然化的認識和描述世界的方式[3]。語言使用者的意識形態(tài)、價值取向、他所依托的機構屬性以及與其他交流者的關系全部體現在他的話語之中[4]。本文在在分析過程中,結合了話語研究(Discourse Analysis,簡稱DA)的方法,對上述語料庫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對所涉國家的涉華報道關注熱點和政治傾向有所探求,并提出了應對建議。
經過WordSmith7.0的Wordlist模塊的分析,本語料庫共有12,091個不同的形符(token);本文著重分析了在本語料庫詞頻排序在前3%(即第360名之前)的詞匯,并選取了具備實際意義的詞匯,按以下幾類分別進行分析:
所涉及的相關名詞概念列表如下:
單詞 詞頻 詞頻排名economy 446 33 trade 386 36 Xi Jinping 314 49 tech 306 50 company 280 56 market 234 69 project 227 71 security 196 86 development 182 93 product 158 105 agreement 134 128 huawei 131 130 business 120 141 growth 117 149 Belt & Road 116 150 investment 111 158 terrorism 109 164 Huawei 105 169 military 105 169 war 101 176 energy 96 187 Shanghai 93 199 apple 87 210 sanction 88 212 infrastructure 81 232 nuclear 76 258 tariff 75 263 construction 70 275 innovation 67 289 yuan 66 296 tourism 61 336
1.涉“經濟與發(fā)展”概念的詞匯占比很高
相 關 詞 匯 有 :economy、trade、company、market、project、development、business 等詞,且大部分排名均在120以內,即為top1%的高頻詞。這說明本語料庫內容對經濟與發(fā)展具有極高的關注度。例如:
(a)“As a model city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ECONOMY,Zhanjiang…”
作為中國海洋經濟革新與發(fā)展的模范,湛江……
(b)“TRADE turnover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grew by 28.2% and reached $87.2 bln over the period of January-October 2018.”
2018年1-10月,中俄貿易總額同比增長了28.2%,達到872億美元。
(c)“The Russian leader also believes that trade problem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give Russia new opportunities to enter the Chinese MARKET.”
俄羅斯領導人一直認為中美貿易問題會給俄羅斯帶來進入中國市場的機遇。
(d)“China supports Chinese and Turkish companies to sign cooperation PROJECTS based on market rules.”
中國支持中國和土耳其的企業(yè)在市場規(guī)則的基礎上簽署合作項目。
(e)“Take a more positive look at China's DEVELOPMENT,and constantly expand the space and prospects for mutual benefit.”
對中國的發(fā)展保持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并持續(xù)擴大雙邊利益的空間和前景。
從例句及更多檢索樣本來看,涉及上述詞匯的語句大多圍繞中國或 “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 “經濟”、“貿易”、“發(fā)展”等概念展開,且絕大多數體現出了積極、正面的傾向。這說明,中國的經濟發(fā)展以及對華貿易與合作是“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媒體的最大關注點;所涉媒體總體上正面評價并肯定了中國經濟發(fā)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并看好未來的發(fā)展與合作趨勢。我國政府也應當進一步加大在經濟領域的對外交流,體現出中國經濟的活力與價值,以加強“一帶一路”戰(zhàn)略在經濟利益層面的吸引力。
2.中國特色詞匯引起廣泛關注
所涉中國特色詞匯有,Xi Jinping、Belt&Road、Huawei、Shanghai、Yuan 等。
(1)總書記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受到了所涉媒體的高度關注,詞頻位居前50。例如:
(a)“XI told the speaker of Iran's parliament that China's desire to develop close ties with Iran would stay unaltered.”
習近平對伊朗的議會發(fā)言人說,中國同伊朗發(fā)展緊密關系的愿望不會改變。
(b)“With this ambitious project,President XI JINPING has reaffirmed that China will open its market wider and contribute more opportunities to the world.”
基于這項雄心勃勃的項目,習近平主席再次世界證明了,中國將進一步開放市場,并向世界提供更多機會。
(c)“XI made the judgement that‘Our world is experiencing profound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
習近平作出了 “我們的世界正經歷百年來前所未有的深遠變化”的論斷。
從例句和更多檢索樣本可見,所涉媒體對習總書記的報道有他參與的活動,有習總書記的言論引述,也有對習總書記的整體評論,非常全面。從媒體角度,涉及中國的報道中,對國家領導人的報道必定會占有較高比重,這也是情理之中;此外,所轉述的習總書記的言論,均著眼于合作(close ties)、機會(more opportunities)與發(fā)展(profound changes),整體上傾向于積極、正面的報道。
(2)“一帶一路”(Belt&Road)戰(zhàn)略本身也受到了沿線國家媒體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從詞頻來看,媒體報道中也經常性的涉及“一帶一路”戰(zhàn)略,例如:
(a)“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ntered the phase of solid progress and sustained growth,with more parties joining.”
隨著更多方的加入,基于“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國際合作進入了穩(wěn)步發(fā)展和可持續(xù)增長的新階段。
(b)“‘ONE BELT AND ONE ROAD’ project aimed at creating a network of transport corridors linking China and the EU.”
“一帶一路”項目旨在建立連接中國和歐盟的交通走廊。
(c)“The document added that China would improve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from countries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文件增加了中國將為來自“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學生改善教育機會的內容。
整體來看,“一帶一路”概念本身在“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媒體中的重要性是非常獨特的;由于影響的切實相關性,所涉媒體均持續(xù)從戰(zhàn)略意義、主旨內容、外交關系、利益促進等各個方面對“一帶一路”相關概念、進展情況作了層出不窮的報道。從所涉語料庫反映的內容來看,相關國家對“一帶一路”還是歡迎的,并保持了一種期待,即希望“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能夠成為一個與中國之間的緊密鏈接(linking China),改善機遇(improve opportunities),使得國際合作走入以往不同的階段(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ntered the phrase of…)。
(3)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科技的發(fā)展,中國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國際競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華為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作為一家科技公司,華為的消費級產品獲得了全球消費者的認可,華為在通信設備領域的領先的技術和強大的集成能力,也使得其在全球備受矚目。因此,HUAWEI也受到了所涉媒體的強烈關注,作為高頻詞排在了200位之前。但對華為的報道,主要涉及華為與中國政府的關系(linked to China’s government)、孟晚舟(HUAWEI founder’s daughter)事件的聚焦以及部分國家對華為業(yè)務的抗拒(won’t use),這表明,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發(fā)展對華關系、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同時,心態(tài)上也有所保留,擔心中國對其國家安全、國家戰(zhàn)略的影響;例如:
(a)“US intelligence agencies allege HUAWEI is linked to China's government.”
美國情報機構聲稱華為和中國政府有聯系。
(b)“By scripting the Canadian arrest of the HUAWEI founder’s daughter.”
導演了這次華為創(chuàng)始人女兒在加拿大的被捕。
(c)“France's largest telecoms operator,Orange,won't use HUAWEI equipment in its 5G network.”
法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將不會在5G網絡中使用華為的設備。
(4)作為中國經濟最發(fā)達、對外交流最頻繁的城市,上海在所涉媒體的關注度極高,明顯超越了北京、深圳和廣州。媒體十分關注上海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已經將其與亞洲、世界的頂級城市相提并論;但同時也需要注意的是,上海被如此頻繁的提及是被動的由于許多事件的發(fā)生地是上海;此外,當提及其他城市時,也避免不了提及該城市與上海的關系。例如:
(a)“SHANGHAI now rivals Singapore and Qatar as one of the top economies in terms of the adoption of fiber connection services.”
從光纖連接服務的角度來看,上海現在已能與新加坡和卡塔爾匹敵,成為頂級經濟體。
(b)“Tokyo ended 2.2 per cent higher and SHANGHAI finished up 0.3 per cent,while Hong Kong jumped 1.7 per cent in the afternoon.”
東京(交易所大盤)上漲了2.2%,上海上漲了0.3%,香港在下午時上漲了1.7%。
(c)“Tesla currently imports all the cars it sells in China,but is building a factory in SHANGHAI.”
特斯拉目前在中國銷售的汽車均來源于進口,但其正在上海建設工廠。
(d)“and it sits 150km from the world's biggest container port at SHANGHAI.”
(舟山)坐落在距離全球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上海港150公里的地方。
3.高頻詞涉域廣泛
從詞頻角度來看,tech、security、terrorism、war&military、energy、infrastructure 等幾個領域最受所涉媒體的關注。
(1)技術領域
整體上,所涉媒體對技術尤為關注,“tech”詞頻高居前50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所涉媒體對中國國家或中國企業(yè)在技術領域的領先和突破有諸多報道,例如:
(a)“Besides,the country has been developing TECHNONOGIES to study asteroids and Mars.”
此外,中國已正在發(fā)展能夠探索隕石和火星的科技。
(b)“Hikvision advances core TECHNONOGIES of audio and video encoding,video image processing,and related data storage.”
海康威視在音頻和視頻記錄、視頻圖像處理和相關數據存儲方面發(fā)展了核心技術。
(c)“Hangzhou will be built into an international first-class source of the theories and TECHNONOGIES of China's digital economy.”
杭州將被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中國數字經濟相關科技的發(fā)源地。
(2)防務與安全相關領域
不可回避的是,國家安全、恐怖主義、軍事與戰(zhàn)爭仍然是所涉媒體高度關注的內容;這主要是因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處的區(qū)域總體上仍然存在較高程度的地緣政治博弈。如俄羅斯存在與西方國家的矛盾,東南亞國家及印度存在高速發(fā)展,與大國角力的現狀;以色列存在與阿拉伯國家的沖突,等等。因此,上述內容高頻出現;并且可以看出,其中不乏涉及到中國在世界安全方面發(fā)揮更大作用的內容;所涉媒體不排除在某些時候對中國日益擴張的軍力表示出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擔憂。例如:
(a)“A diplomat says the US must abandon the idea of global confrontation and join China and Russia to embark on ensuring global SECURITY.”
一個外交官說美國必須放棄全球對抗的政策并加入中俄來保障世界安全。
(b)“Russia and China join efforts to combat TERRORISM.”
中俄聯手對抗恐怖主義。
(c)“India fears that these projects will allow the Chinese MILITARY greater access into its extended neighborhood.”
印度擔心這些工程將導致中國的軍事力量與他的擴張性的鄰居產生更多的接觸。
(3)能源與基建等基礎設施領域
最后,能源與基建仍然是所涉媒體關注的重點領域;且所涉報道中不難看出,中國通過 “一帶一路”戰(zhàn)略,在能源與基建兩個領域與沿線國家產生了良好互動;例如:
(a)“ENERGY is a promising theme of joint interest,because China might become a customer for Israeli natural gas to cover its ongoing needs.”
能源是潛力巨大的、雙方共同的利益主題,這是因為中國可能會成為以色列天然氣的客戶以滿足自身不斷增長的需求。
(b)“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 massive INFRASTRUCTURE-building plan to boost the economies of countries in China’s vicinity as well as others further afield.”
中國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是一項旨在激活中國周邊地區(qū)國家經濟的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綜上,本語料庫所涉的高頻詞主要集中在名詞領域,經過分析表明,所涉媒體十分關注中國經濟層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對中國的國家領導人大城市、“一帶一路”戰(zhàn)略、大都市競爭力均給予了積極的評價。此外,所涉媒體聚焦中國在科技、國家安全、反恐、基建和能源領域的活動,對科技發(fā)展,以及在基建、能源、反恐領域與相關國家的合作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但同時,所涉媒體對中國科技企業(yè)的強勢崛起、軍事力量的不斷強大存在一定戒備心理。根據上述研究,建議我國政府在推進“一帶一路”戰(zhàn)略時,除繼續(xù)關注經濟層面外,還應更多的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樹立起與經濟體量相適應的國際大國形象;此外,進一步加強對外技術交流與防務交流,并積極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方面,持續(xù)表明和平崛起的意愿,以消除相關國家的擔憂情緒。
除了上述高詞頻名詞能夠為話語分析提供指引外,還有部分詞匯值得關注,并可借此管中窺豹、把握所涉媒體報道時的真實心態(tài)。
Word freq rank-freq Will 678 24 Said 1162 13 New 364 39 Against 134 127
動詞Said反映了新聞報道的特征,即經常會引用相關報道、相關人士的講話來増強新聞的可靠性;這說明所涉媒體在主觀態(tài)度上力爭實現相對客觀。Will一定程度上代表對未來的預期和期望;本語料庫中的Will出現的次數比較多,總體上是偏積極的態(tài)度,突出了對未來的積極預期,如:“We WILL continue to maintain close strategic collaboration”(我們將繼續(xù)保持緊密的合作);“Such an agreement WILL send a positive signal to our two peoples”(這樣的協議將給我們雙方的人民帶來積極的信號),等等。New雖然本身是常見詞匯,但在所涉媒體報道中,經常反饋出了中國的外交和影響力、中國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帶來了新的氣象,例如:“Mutual interest in each other’s culture has become a NEW growth area”(雙方文化的共同利益,正在變成一個新的增長區(qū));“and cooperation to reach NEW heights in their development”(在發(fā)展中使合作達到新的高度),等等。但是,Against一詞表明,本語料庫中仍有不夠積極的聲音,例如:“trade war the United States has unleashed AGAINST China”(美國發(fā)起的針對中國的貿易戰(zhàn));“European allies AGAINST deploying equipment from China's Huawei”(歐盟反對部署來自中國華為的設備);當然,against也并非全部反映了反向的態(tài)度,也反映積極的動向,如“(fight AGAINST the threat of terrorism”)對恐怖主義宣戰(zhàn)),等。
利用WordSmith7.0的keyword模塊,本文在根據詞匯實際意義作篩選之后,統(tǒng)計出重要性在前20位的主題詞,如下表所示:
排名 主題詞 Log_L/Keyness 1 CHINA 12,014 2 RUSSIA 3,016 3 XI JINPING 1,254 4 COOPERATION 1,157 5 TRUMP 990 6 US 952 7 TRADE 774 8 INDIA 743 9 ECONOMY 568 10 PAKISTAN 458 11 HUAWEI 419 12 PUTIN 397 13 BELT&ROAD 352 14 GLOBAL 314 15 SHANGHAI 296 16 TARIFF 289 17 ISRAEL 249 18 SANCTION 242 19 SECURITY 239 20 ASIA 218
從主題詞來看,部分主題詞與上文分析的高頻詞相重合,如 TRADE、ECONOMY、HUAWEI等,進一步強化了這些詞匯在本語料庫的重要性,但同時也可以發(fā)現,出現了一些詞頻不是特別高,但重要性很高的主題詞,例如:RUSSIA、INDIA、ASIA等??傮w上,上述主題詞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國家、區(qū)域概念的主題詞。中國、俄羅斯、美國三國作為當今世界綜合實力最強大的三個單體國家,毫無疑問是本語料庫的主題詞;此外,“一帶一路”沿線的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三國也成為了主題詞;當然,也包括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主要集中地:亞洲。
中美俄三國的國家元首均為主題詞:習近平總書記、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以及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均位列主題詞;這是由于對世界范圍內政治經濟動態(tài)的報道,客觀上均缺乏不了三大國元首的活動報道以及對他們相關政策的評論。
(2)主題詞涉及內容類概念類詞。主要有,國際合作、貿易、經濟、關稅、制裁、安全等;這些內容可以代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媒體涉華報道的主要方面。從上述主題詞可以看出,本語料庫涉華報道的方面多與國際合作與經濟發(fā)展有關,但也涉及到了國際利益沖突,比如制裁(SANCTION),并關注了國家安全(SECURITY)層面。從主題詞整體來看,報道較為積極、客觀;主要著眼于經濟層面而非意識形態(tài)或者政治斗爭層面來報道中國。關于制裁和安全問題,下面也將從索引行分析角度更進一步進行探究。
(3)中國概念元素主題詞。除XI JINPING外,HUAWEI、SHANGHAI、BELT&ROAD 均成為主題詞;和高頻詞分析結果形成印證,充分說明了華為作為中國科技界優(yōu)秀企業(yè)的代表,在全球的影響力大大提升,受到了重點關注;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其對外合作廣度和深度已逐步向全球經濟中心靠攏,上海的一舉一動都受全球的矚目?!耙粠б宦贰睉?zhàn)略則理所當然的成為所涉媒體重點關注的議題,涉及“一帶一路”戰(zhàn)略和進展的報道曝光率極高。
綜上,主題詞研究的結論表明,中美俄作為三大國,在全球政治格局和亞洲地緣政治中扮演了無法替代的重要角色,且作為全球局勢的主角備受關注,尤其是中國正逐漸成為世界的中心和焦點。此外,雖然國際合作與發(fā)展已經無可爭辯的成為了當今世界的主流趨勢,但仍然存在國際沖突,國家安全問題始終無法回避。對此,我國政府應當充滿信心,在相對穩(wěn)定的國際局勢下繼續(xù)堅定不移的推進 “一帶一路”戰(zhàn)略,在全球格局中獲得與經濟地位相稱的大國地位。同時,中國政府應處理好可能面臨的沖突,在維護亞洲區(qū)域穩(wěn)定方面貢獻更大力量,消除對中國崛起質疑的聲音。
通過索引行分析,我們可以觀察到所查詢主題詞或關鍵詞上下文的信息內容,這將大大有助于我們分析所涉媒體對該主題詞所表達的態(tài)度或傾向。語言學家Firth也很早就指出,詞語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其搭配詞的選擇上[5]。下文我們將對數個中國概念的主題詞進行索引行分析。
從上表可見,所涉媒體的報道認為中國是世界級的強國(world power),未來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袖(overtake the US);表現出與中國合作(cooperation)、吸引中國的投資(investment)、希望獲得中國的支持 (firmly support)并看好中國的市場(large and developing market);但同時認為中國外交立場強硬(rejects unilateral sanctions;NEVER GIVE UPAN INCH),擔憂中國對高科技(HI-TECH) 領域的接觸 (access) 和滲透(penetration);甚至影射來自中國的黑客攻擊(cyberattacks),同時對敏感話題人權 (human rights)、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問題也有所涉獵。
以上分析反映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其媒體一種復雜而矛盾的心態(tài),即一方面意識到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渴望獲得中國的支持、投資和市場;另一方面在內心深處對中國力量的壯大還保留著一份擔憂,擔心中國會對國家安全、利益產生不利影響。對此,我國政府應當促進與相關國家政府及民間層面的多層次交流,逐步消除由于對中國不了解而引發(fā)的片面報道;同時,多維度的增強我國國際話語權,對部分不實的聲音進行有力回應。
表1:
表2:
從上表可以看出,所涉媒體報道對“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態(tài)度涇渭分明的分為兩個方面:部分報道給予相當程度的正面評價,認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建立了重要平臺(important platform),能夠促進合作(cooperation),聯合各國(unite),加強各要素的流動(accelerate the flow),是一個陽光下的計劃(a plan in the sunshine),且正在穩(wěn)步推進(unfold steadily、solid progress);但同時,部分報道偏負面,認為部分國家對該戰(zhàn)略的態(tài)度發(fā)生負面的改變 (fell out of love),甚至反對這項戰(zhàn)略(object,oppose,against),認為這項戰(zhàn)略正在撤銷或重新討論(canceled,renegotiated)。這說明部分國家及其媒體對“一帶一路”戰(zhàn)略存在戒心,擔心“一帶一路”戰(zhàn)略會給沿線國家輸出負面的影響?;诖耍覈畱^續(xù)堅定不移的推進“一帶一路”戰(zhàn)略,以實際行動回應部分國家的消極態(tài)度;同時加強對“一帶一路”合作成功項目和案例的宣傳工作,增強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信心。
通過利用語料庫工具WordSmith7.0對自建語料庫進行分析,不難看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媒體對中國,包括中國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報道,整體上以經濟層面為主,表達了與中國共同發(fā)展的較強意愿,希望在中國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受惠;中國整體實力、政策及外交,重要城市以及中國的企業(yè)的影響力,都到達了很高的水平。同時,部分國家在對華合作與交流的同時仍有保留,擔心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滲透,并提及人權問題及南中國海問題,對“一帶一路”戰(zhàn)略尚存一定的消極態(tài)度。
基于此,我國政府首先應堅定加強對外交流和經濟合作的決心,堅信和平與發(fā)展必然是當今世界發(fā)展的主流;其次應増強對中國崛起的信心,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fā)展,我國的國力及影響力早已今非昔比,成為領導世界潮流的強國,這一點已得到公認;第三,在對外交流和合作時,需要更多的表達和展現和平崛起的意愿,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逐步消除仍存的少量戒心和隔閡,接受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并更好的開展多層次的交流合作,開拓“一帶一路”戰(zhàn)略推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