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杰 陶佳雨 何雪娟 馬 璐 尚文晶 李曉敏/承德醫(yī)學院
隨機選取承德市高校在校大學生376 人,調查用紙質問卷由專業(yè)人員集體施測,保證問卷的有效回收率。
1、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
此量表在1989 年由Buysse 等人編制,1996 年經翻譯后在中國開始使用。共23 個項目,有7 個成分: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安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PSQI總分為各成分得分之和,得分越低,睡眠質量則越好??偭勘淼膬炔恳恢滦韵禂?shù)為0.84,分半信度為0.87,重測信度為0.81,適合應用。
2、焦慮自評量表(SAS)
該量表應用廣泛,信效度良好,由Zung 在1971 年編制,共有20 個項目,分為4 級評分,分數(shù)越高,焦慮水平越高。
3、自我和諧量表(SCCS)
該量表由“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靈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三個分量表構成,共有35 個項目[5]。量表總分是將“自我的靈活性”反向計分,再與其他兩個分量表得分相加,得分越低,自我和諧程度越高。
4、艾森克人格量表(EPQ)
此量表于1975 年定名為EPQ,由艾森克編制。EPQ 具有較高的效度和信度,其分量表中的E、N、P 分別代表人格的三種維度, L 代表假托的人格特質。本文選取該量表中的N 量表(神經質)和E 量表(內外向)進行使用。
將有效數(shù)據(jù)用jamovi 軟件進行差異檢驗和相關等統(tǒng)計分析。
根據(jù)睡眠質量量表的評分標準可知,總分≥8 的受測者被認為睡眠質量較差。由上表可以看出,承德大學生睡眠質量整體狀況較好,在總分上男女間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催眠藥物的使用情況和睡眠時間上男女間也差異顯著,女生的睡眠狀況明顯好于男生。這可能和男生不善于表達自己,經常獨自面對學業(yè)壓力等各種問題有關,進而影響睡眠質量。
由上表可知,醫(yī)學生與非醫(yī)學生的睡眠質量總分存在顯著差異,醫(yī)學生的睡眠質量明顯好于非醫(yī)學生,分量表中的睡眠質量、入睡時間和睡眠時間上兩者也存在顯著差異,其他幾個維度兩者差異不顯著。這種結果可能是因為專業(yè)的醫(yī)學知識學習讓醫(yī)學生更清楚睡眠對于身體的重要性,所以平時格外注重對于自身睡眠狀態(tài)的調節(ji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從表3 可以看出,睡眠質量的總分和焦慮情緒呈顯著正相關,即越焦慮,睡眠質量越差;和自我和諧總分及自我刻板性和自我與經驗不和諧分量表均顯著相關,與EPQ 中的神經質也呈顯著正相關,即情緒波動越大的被試睡眠質量越差。這個結果提示我們改善睡眠質量可以從調節(jié)被試的心理狀態(tài)入手,運用心理學技術改善被試的自我和諧程度及神經質狀況,緩解焦慮情緒。
表1 睡眠質量的性別差異比較(x±s)
表2 醫(yī)學生和非醫(yī)學生睡眠質量的差異比較(±s)
表2 醫(yī)學生和非醫(yī)學生睡眠質量的差異比較(±s)
醫(yī)學生(n =260) 非醫(yī)學生(n =116) t睡眠質量 0.97±0.64 1.18±0.80 -2.74**入睡時間 0.92±0.82 1.14±0.78 -2.47*睡眠時間 0.83±0.79 1.35±0.94 -5.62***睡眠效率 0.13±0.48 0.22±0.59 -1.55睡眠障礙 0.78±0.52 0.78±0.58 0.05催眠藥物 0.06±0.35 0.09±0.34 -0.73日間功能障礙 1.57±0.85 1.66±0.91 -0.93睡眠質量(總分) 5.24±2.49 6.41±2.73 -4.09***
表3 睡眠質量總分與自我和諧、焦慮和神經質、內外傾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的睡眠質量與焦慮情緒、人格特質存在密切的關系,并且與學醫(yī)經歷有關,因此對睡眠質量的干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在大學生范圍內普及關于睡眠的醫(yī)學知識,引起大家對于睡眠的重視程度,從而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積極主動尋找調節(jié)睡眠的方法。
從心理學角度應用行為療法、認知領悟療法等進行個體或團體輔導,緩解焦慮情緒,提高被試的睡眠質量;
生物反饋療法近些年開始應用于對高中生、老年人、失眠癥患者等人群睡眠質量的干預上,并且療效顯著,也可以嘗試用該法對大學生失眠問題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