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花
摘 要: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些小學生作文水平不高,并非能力低下,而是因為沒有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而小學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習慣的關(guān)鍵時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此,本文從豐富生活,養(yǎng)成勤于觀察的習慣;提前訓練,分步提高,循序漸進;激發(fā)興趣,養(yǎng)成樂于動筆的習慣;以讀促寫,養(yǎng)成精于積累的習慣;組織開展情境教學,豐富作文內(nèi)容,提高學生興趣;推敲琢磨,形成自能修改的習慣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以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
關(guān)鍵詞:培養(yǎng);良好;作文;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2-00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2.030
小學生作文水平偏低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就顯得更為重要。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引領(lǐng)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究。
一、豐富生活,養(yǎng)成勤于觀察的習慣
新課標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做到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有一定條理。這就要勤于觀察,要打開紛繁復雜世界的窗口,要豐富生活,通過觀察獲得源源不斷的作文材料。
(一)引導學生有意識觀察
觀察是人們發(fā)現(xiàn)、認識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礎,只有“籠天地于形內(nèi)”,才能“挫萬物于筆端”,它在寫作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觀察什么?又如何激起學生的觀察興趣?要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人、事、景。在作文訓練的起始階段,首先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即有意識觀察。 比如教師剛接一個新班級,對學生較陌生。第一堂作文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寫作文,題目《我》, 可讓學生從家里帶來一面鏡子,讓學生照著鏡子觀察自己的五官及頭發(fā),把自己最滿意的部位向大家具體介紹。有的同學說自己耳大有福,有的說自己頭發(fā)長而秀麗,在觀察的基礎上,學生有了內(nèi)容,寫文章便不用犯愁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方法很多,但一定要做到靈活,眼中有物胸中才能有文,這道理顯而易見。
(二)訓練學生養(yǎng)成觀察習慣
觀察習慣是在長期不斷的觀察和練習中養(yǎng)成的。俗話說“習慣成自然”,也就是說,在任何時候,走到任何地方,不用提醒,不用勉強,便自覺地、自然而然地進入角色,投入對周圍的人物、事物的觀察中去。達到這樣的境地非一日之功。在平日中,教師應常訓練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引領(lǐng)學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變被動觀察為主動觀察。
(三)觀察結(jié)果要成文
長期的訓練,學生逐步養(yǎng)成觀察習慣,一片雪花、一片樹葉、一支鋼筆、一顆種子都是學生的觀察對象。在學生養(yǎng)成觀察習慣的同時,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學生作觀察筆記,并利用晨會時間組織學生交流觀察心得,組織學生開展“三分鐘演講會”,把一周來觀察到的人、事、景用簡潔的語言向大家講演。許多問題因觀察而獲得真知,許多現(xiàn)象因觀察而得以發(fā)現(xiàn),在這短短的演講會中,學生好比博覽全書,汲取各家之長,既開闊了眼界,又鍛煉了口才。
觀察是作文的起點,是寫好作文的必備條件,多年來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葉老曾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睉撜f,學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與社會生活也有一定的聯(lián)系,問題在于學生不注意觀察,不善于觀察,對有價值的素材不能及時準確地捕捉。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觀察,并教給學生觀察的辦法,逐步培養(yǎng)觀察的習慣,達到“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境界。春日,讓學生到野外去觀察百花齊放的原野;夏夜,指導學生去觀察繁星閃爍,神秘莫測的夜空;金秋,讓學生去觀察萬物爭榮,稻花飄香,喜氣洋洋的收獲場面;寒冬,讓學生去觀察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的美麗景色,以此何愁生活的素材不充實。這樣,學生的寫作便有了充實的內(nèi)容,廣泛的題材,如源源之水,作文時便會“文思泉涌”,寫作的路子便會越走越寬,越走越亮堂。
二、提前訓練,分步提高,循序漸進
小學生由于受傳統(tǒng)的環(huán)境氛圍以及其他一些原因的影響對新知識的領(lǐng)會和接受比較遲緩。而作文對于小學生來說,相對于其他課程內(nèi)容比較難以理解和接受,從而造成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和逃避心理,影響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谶@些原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采取提前訓練的辦法來進行教學,在小學二年級就可引入作文教學。根據(jù)“字—詞—句”的循序漸進關(guān)系,采用“每日一詞”“每日一句”的訓練方法,日積月累,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同時讓他們熟悉和掌握盡可能多的句型。然后用講故事以及復述課文等手段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天長日久的磨合,使學生掌握語言的邏輯性,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接下來讓學生自己動筆,以“編故事”“和老師說說心里話”等方式,逐步引導他們把要說的話變成文字。這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觸認識了作文,一方面消除了他們的畏難心理,另一方面又實實在在地提高了他們的作文水平。
三、激發(fā)興趣,養(yǎng)成樂于動筆的習慣
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激發(fā)學生作文的積極性、主動性,不但能克服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解除思想負擔,使學生在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態(tài)下作文,而且能增加作文訓練的質(zhì)量。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作文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更少不了這種動力。為此,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成功欲望,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利用課后小練筆、寫日記、書信交往,鼓勵學生多動筆,激發(fā)其作文的興趣,使其逐步養(yǎng)成愛動筆的習慣,變“苦于動筆”為“樂于動筆”。此外,利用辦班級黑板報、宣傳櫥窗、手抄報等,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激發(fā)寫作熱情。久而久之,學生品嘗到勝利的喜悅,不僅愛作文,能作文,而且樂于作文,達到樂此不疲的境界。另外,傳統(tǒng)的注入法作文教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空間,讓學生本來就不多的語言積累變得更加笨拙,不可能寫出好的作文來。
初學作文,學生難免會生硬模仿,以至于一篇作文寫下來大家都一樣。這時就必須正確引導,而不必橫加指責。在初學階段,教師盡量避免命題作文,而讓大家盡情發(fā)揮,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只給一個大概的范圍。比如讓學生寫“ 最喜歡的……”,告訴大家可以寫一個人、一件事、一件玩具、一本書或者其他一切自己喜歡的東西。作文寫出來以后,雖然寫得并不一定很好,但是練筆的目的達到了。
寫日記同樣也是一個訓練提高的好辦法,一般在二年級的時候教師就可要求學生寫日記了,隨心所欲,只要寫出東西來就行。開始的時候可能效果不大,但久而久之,效果就明顯了??傊魑慕虒W不能用事先劃定的圈子把學生的思維限定,必須給學生一個思維自由馳騁的可能,這樣才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四、以讀促寫,養(yǎng)成精于積累的習慣
(一)讀寫相輔相成
讀與寫是相輔相成的。讀是吸收,是積累;寫是傾吐,是表達。積累是表達的基礎,沒有積累就難于表達。
小學生語言積累是通過課文閱讀教學來強化語言文字訓練,強化積累,這是主渠道。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手,都是些文質(zhì)皆美的典范之作。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還要指導學生積累語言,領(lǐng)悟?qū)懛?,做到讀寫結(jié)合。在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同時,促進作文能力的提高。語言積累還要靠課外閱讀,加強課外積累。“得法于課內(nèi),收效于課外”。這是眾多作文成功學生的共識。
(二)“開放式”閱讀訓練
“開放式”的閱讀訓練可以提高學生詞匯量,豐富寫作素材。詞匯量的貧乏,寫作素材的缺少,都是影響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采用“開放式”的閱讀訓練,可以加大學生閱讀量。即把閱讀教學擴大到課外,絕不局限于課本中的閱讀文章。要求學生每學期必須讀幾本好書,文學或科普讀物不限,并且必須寫出讀書筆記,教師定期檢查批閱。這樣通過幾個學年的讀書積累,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豐富了他們的詞匯量和作文素材,還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一舉多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五、組織開展情境教學,豐富作文內(nèi)容,提高學生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作文可能是枯燥無味的東西,提不起興致,深入學習就有了難度。因此,教師應適時引入情境教學手段,豐富作文內(nèi)容。比如,由于事先收聽了天氣預報,教師得知第二天早晨會有大霧,就布置了作文題《霧》,告訴同學們早晨上學時要注意觀察。第二天早晨果然大霧彌漫,學生一個個興致非常高,觀察得也很細致,寫起作文來得心應手,作文寫得很成功。因此適當引入情境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對于提高學生作文興趣,豐富作文內(nèi)容很有好處。
六、推敲琢磨,形成自能修改的習慣
長期以來,由于舊觀念的束縛,“學生作文先生改”的現(xiàn)象司空見慣。這種包辦代替的行為,勞而少功,沖淡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違背了作文教學的規(guī)律。應該科學、有序地指導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讓他們在自改中提高作文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自改習慣。這是作文教學改革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教師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類別的學生分別提出修改要求,并教給修改方法。每次作文寫好后,要求學生不忙交教師修改,而要自己反復誦讀,反復斟酌,結(jié)合寫作要求反復修改。逐步做到“修改稿文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文放到口頭說說看。也可以不出聲念,只在心中默默地讀。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會發(fā)現(xiàn)”。
教師應注意抓住帶有共性的問題,選取典型實例,進行示范修改。教師的指導,可以使學生學到修改作文的訣竅,提高自改作文的成效。學生養(yǎng)成自己修改文章的良好習慣,將會受益終身。
總之,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切實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宋建豪.淺議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2).
[2]劉植新.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J].中學時代(理論版),2012(9).
[3]李成龍.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21).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