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
這期截稿又趕上了春節(jié),讀者朋友們看到這本雜志差不多要到元宵了,按慣例,在此給大家提前拜個晚年,祝您鼠年大吉、萬事如意!
過年應該多說些喜慶的話題,但這段時間對于開車的人來說糟心事確實有點多,其中被吐槽最多的就是ETC了,那我也跟風聊—下這事吧。目前ETC系統(tǒng)的不完善已是不爭的事實,我自己剛在支付寶上新辦了—個,現在用了十多天還沒收到任何的扣款信息,所以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到底會扣咱多少錢呢?另外,在票根軟件匕捆綁ETC開發(fā)票的時候也遇到了問題,顯示是ETC注冊電話不符無法捆綁,振鈴半個多小時才打通了發(fā)行方的客服電話,回應說數據很快就會更新,但到現在還是死活注冊不上。一個取消省界收費站的行政命令所帶來的ETC系統(tǒng)升級調試,居然會出現這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這確實讓人匪夷所思。什么時候系統(tǒng)能完全整改好?現在還沒有跡象。
吐槽很容易,目前我所看到的媒體報道大多數就是就事論事,也噴不出什么新意。ETC背后到底有什么局?我也是請教了高人才略知一二,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為什么推廣ETC最積極的是各個銀行?因為這個玩意雖然不是什么高科技,但作為政府強制推行的傳統(tǒng)金融結算入口,未來圍繞汽車生活的各種消費行為,都有可能通過它來實現,比如停車、充電、洗車等等。在自駕出行這個非常重要的場景上,ETC的應用大概率會超過微信和支付寶,因此它所帶來的潛在金融紅利對于銀行來說自然是致命誘惑,它們不搶才怪。對于咱們車主來說,只要能帶來更多實惠和便利,何不樂享其成。當然,前提是這個ETC系統(tǒng)得真正能用而目好用。
其次,全面推廣ETC的起心動念,就是要倒逼改革。因為只有通過這樣的數字化手段,才能讓高速公路的管理走向市場化。起碼各地高速收入的賬目一下變得公開透明(對于掌管系統(tǒng)數據的中央政府而言),相關利益集團無法再“燈下黑”,做不了假賬。在推廣ETC這件事上,之所以地方政府也非常積極,就是因為轄區(qū)內那些一直報虧的高速公路管理企業(yè),隨著市場化的推進,很有可能通過全面改革而實現盈利,成為補貼地方財政的印鈔機。對于咱們車主來說,改革能帶來的紅利很實際,那就是可以降低高速過路費。你想一想,當利益集團一直在哭窮的時候,能指望他們降費嗎?
不過,讓利益集團自己革自己的命,這可是太難了。當前圍繞ETC發(fā)生的種種怪事,背后其實就是博弈,真正的障礙不只在技術層面,應該有著更深層的原因。但愿,這一波只是改革過程當中的陣痛,挺過去就好。
ETC既然來了,就讓它好好再飛一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