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
統(tǒng)編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安排了略讀課文,同一單元中的略讀課文都排在精讀課文之后,目的是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自主閱讀課文。這些略讀課文沒有課后練習,僅僅要求學生學習一些生字。有些教師對略讀課文的認識存在偏差,認為沒什么好教的,索性完全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教師不重視,學生自然也不可能學好,導致略讀課文在教材中形同虛設。為了破解這種困境,我們要回到略讀課文本身,從源頭上去尋找對策。
每篇略讀課文的標題下都有“導讀提示”。教師在備課時需要研讀、梳理“導讀提示”中的教學要求,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教學目標。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從“導讀提示”中讀懂學習要求,明確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和達成的目標,做到依據(jù)“導讀提示”開展預習、自主學習、遷移學習活動。
如教學《不懂就要問》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導讀提示”共有幾句話,每句話主要講了什么要求,這是自主學習“導讀提示”的基本方法——從中獲取學習目標。本課的“導讀提示”提了兩個要求:一是在默讀中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并與同學交流對事情的看法;二是找出課文中有新鮮感的句子并記錄下來。這兩個要求屬于基本的要求,主要是讓教師和學生都明白,略讀課文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和任務,學生不僅要習課文的內(nèi)容,概括文章大意,還要對接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當然,教師還需要根據(jù)教學進程,引導學生運用學習精讀課文的方法,自主學習略讀課文。
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前面的“導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之后,進入略讀課文的閱讀時,先需要搞清楚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學生在此基礎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關注文本特色與語言表達方面的特點,這樣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特色的體會和領悟,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指點,學生才能學得比較順利;否則,學生在文本內(nèi)容中徘徊,不能深入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略讀教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五年級學生閱讀課文并概括主要內(nèi)容已經(jīng)不是問題。但是,在尋找文本中的特色表達時,學生一般就會拿不定主意。此時,教師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點撥,便于學生從中理出頭緒。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從課文的題目出發(fā),想一想“和”前后所對應的是什么,“我”對兩種評價的認識,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課文表達方式上的特色——此起彼伏歸于愛。學生再進入文本進行自主閱讀,就能夠借助對比的方法梳理父母圍繞一首小詩作出的評價對“我”的影響。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父母之愛的認識,而且可以在課文細節(jié)中學到一些獨特的表達方法。
統(tǒng)編教材中的略讀課文,還承載著將閱讀教學由課內(nèi)向課外拓展延伸的任務??v觀略讀課文的拓展遷移,雖然形式不同,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教學活動始終是圍繞教學目標開展的。
如教學《一塊奶酪》一課時,教師可以圍繞“關注童話豐富的想象”這一單元語文要素的訓練,組織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童話的主題,尤其是螞蟻們對奶酪的欲望這類想象和螞蟻隊長的內(nèi)心活動,都屬于用擬人方法表達的想象。隨后開展拓展遷移活動,讓學生結(jié)合本單元后面出現(xiàn)的“快樂讀書吧”活動安排,在《安徒生童話》中指定兩篇用擬人方法表達想象的童話讓學生閱讀,學生還可以自選幾篇童話進行閱讀,并注意這些童話中表達想象的方法。這樣的拓展閱讀,同樣聚焦豐富的想象這一童話的根本性特征,單元語文要素由略讀課文中的運用延伸到課外閱讀之中,達到了課內(nèi)閱讀影響課外閱讀的目標。
總而言之,尋找略讀課文的有效教學方法,需要從源頭落實略讀課文的學習策略,借助略讀課文教學這一橋梁把相關語文要素的訓練從課內(nèi)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真正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