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東
小學,雕塑,腳印,恐龍,……寫下這篇文章的標題后,我自己都有些魔幻了,因為在這組等式里,左邊的名詞解釋,我都知道,而右邊的主語“諸域” 這兩個漢字,雖然認識,但直到上周末才知道代表什么。
諸城是什么?和諸位、諸神的意思一樣,是指各座城市嗎?
答案顯然肯定不是。
我們聊“諸城”前得先聊聊另外三個名字,三個鼎鼎有名的名字,以及它們所帶來的三個問題。
第一個名字是傳說中的名人,大約生活在公元前兩干多年的原始父系社會末期,他叫“舜”。他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始祖之一,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之五帝之一,我們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而禹就是這位舜帝一手提拔的部下。
第二個名字是中華文化名人叫“蘇軾”蘇東坡。他的名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經歌后王菲的演唱,神州大地幾乎人人知道。
第三個名字不是人名是園名,就是坐落在江蘇常州的“中華恐龍園”。創(chuàng)立于2000年的這個恐龍樂園發(fā)展至今,已經成為融合展示、科普、娛樂、休閑及參與性表演于一體的,以恐龍為主題的一站式旅游度假區(qū)。世界主題娛樂協(xié)會(TEA)發(fā)布的《2018全球主題公園和博物館報告》里顯示,江蘇常州中華恐龍園以27.9%的增幅,成為亞太地區(qū)前20名主題公園中游客數量增速最快的主題樂園,排在其后的是長隆歡樂世界和珠海長隆海洋王國以及上海迪士尼。
舜帝,蘇東坡,常州中華恐龍園這三個名詞所帶來的三個問題都有一個共同的答案指向,就是“諸城”。
舜帝,姓姚,名重華,山東人,出生于諸城市萬家莊鄉(xiāng)諸馮村。
蘇東坡寫就那篇千古絕唱的所在地叫“超然臺”,也位于山東諸城市內,是蘇東坡?lián)蚊苤荩ㄖT城原名)太守時所建。
而20年前,江蘇常州“中華恐龍園”開園時的鎮(zhèn)館三寶之一的山東巨龍化石也來自于諸城。
諸城,不得了??!
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有這三大名字中的一個,就早已游客熙熙攘攘,城市名揚天下了。特別是這個憑空而造出來的常州中華恐龍園,靠著無償借來的諸城的山東巨龍,硬生生做成了一個全亞洲游客增長率最高的主題公園,一個沒有半只恐龍的城市,卻因為恐龍而聞名于世,反觀諸城,擁有這三大至寶,卻如此低調,低至塵埃,幾近無人知曉。
我上周去了諸城之后,非常興奮,就在日后一個攝影驢友的飯局上問了十幾位號稱跑遍神州的大咖,竟然無一人知道諸城,搞得我有點郁悶,獨自黯然神傷。
這個時代,物以稀為責,卻以知更責。
諸城,大家百度一下吧,是山東的一個縣級市,常駐人口130多萬,離青島不遠,即將開通高鐵,從北京到諸城也就2個半小時,現歸濰坊市管轄。
諸城除了有舜帝、蘇東坡等名人足跡,它還有無數的恐龍,是全球最大的恐龍化石集群地。已經探明的恐龍就有17種,暴龍、鴨嘴龍還有中華羽龍全球罕見,各類恐龍化石層層疊疊,估計至少綿延十幾公里,縱橫數千米,部分已經開掘出來的恐龍化石現場,雖然展示方式過于簡陋,但已經讓人無法想象,而又浮想聯(lián)翩了。
在諸城的皇華鎮(zhèn),還有一片山坡,坡上全是龍的足跡。
大家可以看看我拍的這些照片,大大小小,漫山遍野,都是各類恐花走過的腳印,閉起眼睛,你可以想象在一億五千多萬年前這里的景象,就是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世界啊。
光有恐龍腳印還不夠,諸城皇華鎮(zhèn)還有2個一人多高的鴨嘴龍雕塑,這兩個恐龍雕塑的作者就是中國著名的當代藝術家隋建國先生。
去過北京798的人,幾乎都會見到那三個佇立于UCCA門口的紅色噴漆玻璃鋼恐龍,每個恐龍的腹部都有MADE IN CHINA的紋身字樣,這三只恐龍已經是北京798拍照留影的網紅打卡地。
2001年開始,隋建國先生對恐龍的形象情有所鐘。他將玩具恐龍不斷放大,最后變成了一個中國當代經濟和文化生態(tài)的象征。恐龍雕塑的腹部都有“中國制造”的字樣,代表著快速發(fā)展的中國就如同傳說中的巨大的恐龍一樣,崛起在世界面前。這些恐龍系列雕塑,已經成為隋建國先生作品中的經典形象。
隋老師的恐龍出沒在北京798很正常,但為何突然在山東諸城皇華鎮(zhèn)橋上村里出現呢?這得感謝另外一位令人尊敬和佩服的人:李艾東老師,她是隋老師的夫人,同時也是艾東公益的發(fā)起人。
艾東老師在2007年就來到了皇華鎮(zhèn)的馬耳山,捐建了馬耳山小學。最初在籌建馬耳山小學的時候,這里還不是一個“完全”小學,孩子們在上到三年級以后需要到其他地方繼續(xù)學業(yè),在見到外人的時候也非常害羞內向?,F在十二年過去了,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和艾東公益志愿者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之下,山村的學生們在這里不僅可以完成全部的小學教育,而且變得活潑開朗、多才多藝,學校的少兒合唱團都唱上了CCTV。
2017年為紀念艾東公益十周年,隋老師特意取材諸城特有的遠古恐龍品種——鴨嘴龍,創(chuàng)作了0版鴨嘴龍的雕塑,起名“朝氣蓬勃”。
這兩只可愛的紅綠鴨嘴龍,作為其“中國制造”系列作品的一部分,永久捐贈給馬耳山艾東小學。
和中國各地許多鄉(xiāng)村一樣,諸城的皇華鎮(zhèn)也面臨著空心村的挑戰(zhàn),隨著人口的流失,學生越來越少了,從最初的近200位學生,到現在只有60余個了。
一個曾經承載著許多山村孩子藝術夢想的學校,也面臨著迭代轉型的時代考題。
我沒有問過隋老師為何在2001年時會想到拿恐龍做雕塑,但我問過艾東老師,2007年為何會跑到諸城皇華鎮(zhèn)橋上村建學校做藝術公益教育,她的回答是真的就是緣份,沒有任何計劃的就去到那,一做就是12年。
一億五千萬年前的白堊紀,2001年,2007年,2017年,2019年……冥冥之中,恐龍把我們聯(lián)系在一起了,這就是緣分。
許多人和事,就得靠緣分。
希望我們所有人一起努力,把馬耳山的艾東小學迭代為新時代振興橋上村的孵化器和助推器,把隋老師的兩只恐龍作為地區(qū)的原創(chuàng)IP吉祥物,用文化藝術教育的內容來改造空心村,依托日照、青島,吸引八方來客,與恐龍為伴,感受設計之美,把皇華鎮(zhèn)打造成為中國第一個恐龍藝術小鎮(zhèn),給諸城一個響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