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珺
摘要:博物館作為知識文化載體,是傳播科學文化的重要陣地。為了更好實現(xiàn)博物館教育職能,提高主題展覽在短期展出的傳播準確性和有效性尤為重要。博物館是怎么通過展陳設計使主題信息更形象地表達?博物館幾個代表性的主題展覽的設計應用可詮釋,明確的觀眾定位、舒適的觀展行為、有感染力的氛圍營造、富層次的空間節(jié)奏、誘導性的動線帶動,以及場景和互動參與的沉浸體驗,這些多層次多維度的滲透方式,能使觀眾獲得更好的理解展覽,增強展覽信息被吸收轉化的效果,讓觀眾獲取不一樣的啟發(fā)和感悟。
關鍵詞:主題信息;傳播;空間設計;動線;教育;環(huán)境心理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2-0038-01
一、引言
盧浮宮于1793年對公眾開放,這意味著此時博物館的性質由貴族的奇珍儲藏室轉變?yōu)楣袼械墓部臻g。于是博物館逐漸顯現(xiàn)出其專業(yè)性、獨立性、多樣性。博物館功能的復雜性,使得博物館展陳設計方式需要多樣化,甚至要結合新技術。博物館對于觀眾的定位也隨之發(fā)生改變。觀眾在觀展中逐漸由觀賞單一或成組的展品,變?yōu)轶w驗展示空間所營造的由不同展品構成的過去某個時代的氛圍。要實現(xiàn)如此的觀展體驗,就需要博物館展覽設計(包括空間形態(tài)設計、室內裝修設計、展示設備設計、展示空間物理環(huán)境設計)的豐富手段。博物館展示設計借助于媒體技術、展示形式,將深奧的知識信息可視化,以通識的方式傳播出去。新媒體時代,博物館展陳設計要從觀眾的層面梳理設計思路,使展覽主題脈絡清晰的同時,展示出更多的表現(xiàn)形式,還需要通過新技術的靈活運用,達到審美意境的渲染,營造多維度的體驗空間,帶給觀眾沉浸式的體驗。
二、歷史博物館簡介
作為記錄與收藏人類生存與環(huán)境發(fā)展文化生成的所在,博物館自身擔負著傳承民族文化歷史的任務,也是一個區(qū)域文明程度的折射。歷史博物館以歷史文物保存、展示與介紹,吸收世界各國古今的文化藝術并加以介紹為宗旨。歷史博物館不是簡單的藏品介紹,而是收集和展現(xiàn)文化的另一種形式,是促進不同文化群體、不同種族團結交流的一種手段。歷史博物館承載著人類歷史文化精髓,可分為自然歷史博物館、社會歷史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通過介紹自然界的基本內容并揭示其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歷史博物館則是以歷史發(fā)展為主線,展現(xiàn)某一歷史時期某一地區(qū)的歷史文化發(fā)展面貌。歷史博物館展陳設計通過展示民族歷史文化發(fā)展情況,向參觀者宣傳歷史文化藝術內涵,展現(xiàn)昔日的輝煌面貌。在國家文化繁榮發(fā)展的背景下,歷史博物館作為歷史文化知識傳播和普及的重要窗口,所以高標準的展陳設計在弘揚民族文化,展現(xiàn)民族面貌方面作用巨大,有力地推動了社會進步。
如今,文化繁榮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大部分歷史博物館展陳設計缺少文化性、創(chuàng)新性、互動性,難以激發(fā)觀眾參觀情緒?;谝陨蠁栴},本文以博物館新館展陳設計為例,總結了歷史博物館展陳設計的設計原則、流程及要素。
三、博物館通過展陳設計有效表達展覽主題信息的對策
(一)明確主題展的社群定位,建立展區(qū)的認知構架
展陳設計是以展覽空間為載體,以信息傳播為目的,以多種媒介為手段,以服務觀眾為訴求的信息傳播過程設計。不同的群體定位,其心智和認知構架決定了內容和形式的表達方式,直接影響信息傳遞的效果。因此想達成信息的有效傳播,就必須對觀眾進行展前調查評估。有了明晰的展覽定位和輪廓,才便于清楚地建立起整個區(qū)域的認知構架。
(二)色彩設計
色彩設計直接影響著展陳整體設計效果,色彩運用在展陳中對人體產生強烈的感知,直接影響受眾心理及生理,在展陳設計中合理運用色彩功能,即色彩的物理效果、色彩的冷暖產生溫度的感受、色彩體量感、色彩的心理因素及色彩帶來的生理效應等。博物館總體以“紅、白、金、藍”為主色調,分別象征民族、信仰與文明。西夏博物館新館宗教展廳色彩設計整體以“紅”為主色調,在許多國家和一些民族中,紅色有驅逐邪惡的功能。佛教在社會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是上自皇室下及平民的主要信仰。展廳總體營造佛教的藝術氛圍,結合墻面圖文展板,重點介紹了佛教在的發(fā)展和政策、管理機構等內容。墻面大型暗紅色展板,醒目形象的介紹了佛教圣地的分布。中心區(qū)域獨立展柜結合頂部金色燈箱營造出莊重的神圣感,使得整體空間恢弘大氣,打造出的佛國梵韻。博物館新館社會經濟展廳空間整體以藍色為主色調,結合陶土的黃色質地,構成陶瓷展區(qū)。以通體展柜展示數(shù)量最多的陶瓷文物,同時通透的空間結構與冷色系的藍色相結合,烘托陶瓷文物的精美細致,以緩解參觀者的視覺疲勞。
(三)注重體驗性,使展陳空間延伸情感的維度
空間形態(tài)的設計要根據(jù)心理學、行為學、人體工程學等,綜合性運用空間營造手法。“體驗”即時間、儀式化、過程等。作為人可以知覺的符號,知覺體驗不僅僅是體驗者單方探索的活動,更多的是作品與觀者之間的互動??臻g作品通過細部的處理、視覺引導、空間層次的重疊等多種手段來引導和激發(fā)欣賞者和空間的對話、交流,引發(fā)體驗者思考環(huán)境的層次變化和多方面功能的運用,激發(fā)觀者心靈的震撼,多方面的體驗帶給觀者更多情感方面的延伸。觀者對于物的理解不局限于視覺感受, 新技術帶給人類五感體驗,可以使觀眾不再以單一視角觀看展覽,而是多層次地理解與感受。如倫敦泰特美術館2015年舉辦“感官泰特”主題展覽,展覽利用新科技從視覺、味覺、觸覺、聽覺等多方面的體驗理解抽象繪畫。藝術團隊制造20世紀40年代特有的香水氣味,具有強烈且獨特的情感記憶內涵,觀者聞著空間中的香味時,仿佛與女演員生活在同一空間與時代;在品嘗食物的同時,對于作品的理解不局限于直觀感受,觀者可以投射出更多的記憶和體驗。
(四)VR技術能夠將信息數(shù)據(jù)進行長時間的保存
在VR技術眾多的優(yōu)勢中,能夠將信息數(shù)據(jù)進行長時間的保存這一特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對于VR技術的儲存設備而言,是將計算機系統(tǒng)和網絡系統(tǒng)作為VR技術信息數(shù)據(jù)的存儲介質,由于計算機系統(tǒng)和網絡系統(tǒng)具有存儲量比較大的特殊性質,因此,為VR技術能夠長時間地保存信息數(shù)據(jù)提供了保障。目前,我國網絡系統(tǒng)的發(fā)展已經達到了5G網絡,并且適用范圍已經逐漸開始擴大,廣大用戶對信息或許渠道的便利性進一步提高,通過云儲存功能,能夠將大量的信息進行瀏覽查閱。將此作為基礎,結合VR技術的特點,能夠使VR技術具有的信息格式在獲取和保存領域變得更加迅速和便捷。
四、結語
博物館數(shù)字媒體展陳中的情感化設計有廣闊的前景。當前國內能夠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博物館越來越多,有中國絲綢博物館、中國剪紙博物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杭州工業(yè)美術博物館(傘館、扇館、刀劍館)等,對于運用數(shù)字媒體來進行展陳設計越來越廣泛。觀眾群體差異大,參觀的興趣也不同。通過對人群分類的情感化設計研究,可以使設計師在特定觀眾(用戶)的需求得出量化的指導策略,在高技術運用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炫技”式的數(shù)字媒體展陳設計終將會回到打動人心的設計。
參考文獻:
[1]張業(yè)康.黑格爾辯證法中的時間與空間[J].黑河學刊,2013(05).
[2]俞吾金.簡評皮亞杰的《發(fā)生認識論原理》[J].社會科學,1982(06).
[3]溫婷婷.榮格與分析心理學[J].大眾心理學,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