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亮
吉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長春 130062
非洲豬瘟最早于1921年在肯尼亞的家豬中被首次確診,隨后蔓延至歐洲、美洲、亞洲等地區(qū)[1]。我國于2018年8月在遼寧沈陽沈北新區(qū)首次確診該病。由于該病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用于預防,消毒成為日常防控非洲豬瘟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就如何做好生豬養(yǎng)殖和屠宰環(huán)節(jié)日常消毒進行介紹,供參考。
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降解等方法,清除或殺滅環(huán)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防范疫病特別是非洲豬瘟時,消毒劑的選擇應遵從兩原則。
所選消毒劑殺滅非洲豬瘟病毒要徹底,不能出現復現的問題,同時對其它病原微生物也要有一定的殺滅作用?,F場操作簡單,不能過于繁瑣。
所選消毒劑對生豬特別是人無毒害或毒害性特別小,在使用后容易分解或分解期較短,無殘留或相對殘留量較小,對環(huán)境友好。日常在選擇消毒劑時應著重考慮本場生產成本,價格昂貴、超預算成本的消毒劑要慎重選擇。在保證消毒效果的基礎上,生石灰、火堿等常備的消毒劑建議優(yōu)先選擇,具體針對非洲豬瘟的消毒劑可參照農業(yè)農村部推薦方案[2]。
3.1.1 豬體。健康育肥豬可選用對皮膚刺激性小的0.1%新潔爾滅或2%~3%過氧乙酸等進行噴霧式預防消毒。妊娠母豬可于產前一周,用溫熱毛巾清潔皮膚,再用0.1%高錳酸鉀水擦洗豬體,臨產前3天重復1次。仔豬于分娩后,用熱毛巾和0.1%高錳酸鉀水擦洗全身,并擦干。
3.1.2 舍內地面。事先清除糞尿等污物,水泥地面清掃后可先用清水沖洗,再用1%~2%氫氧化鈉、0.05%~0.5%過氧乙酸等消毒劑噴灑消毒。
3.1.3 飼養(yǎng)用具。清潔后可使用3%~5%來蘇兒或0.2%過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也可選用季銨鹽類、過硫酸氫鉀類、復方含碘類消毒劑。金屬器具和橡膠用品禁止使用酸類消毒劑消毒。
3.1.4 空欄。消毒前移出欄舍內的物品,清除雜物,然后噴灑清潔劑,使用消毒1%戊二醛、1%火堿等溶液噴灑消毒,角落或縫隙可使用石灰漿進行白化消毒。
3.1.5 車輛。有條件的豬場,在場外應設立車輛洗消點。車輛到達洗消點后要事先清除污染,然后使用清潔水沖洗,再使用清潔劑清潔,清潔干燥后可選用0.2%~0.3%過氧乙酸、5%次氯酸鈉或漂白粉溶液進行噴灑消毒。車輛清洗消毒基本程序一般為清洗(包括清潔和沖洗)、檢查、消毒、烘干和效果評估。
3.1.6 人員。手部皮膚消毒可采取噴灑或擦拭的方式,消毒劑可選用0.015%~0.02%次氯酸鈉、3%枸櫞酸碘擦拭或者75%酒精。
3.1.7 場內外環(huán)境。在進行全面不留死角的消毒同時,場內環(huán)境要重點對辦公和生活區(qū)、出豬臺、飼料間、病死豬暫存間、場內道路等高風險區(qū)域噴灑1%戊二醛、5%次氯酸鈉、1%~2%氫氧化鈉、堿石灰混懸液進行消毒。場外一定范圍內的路面要進行白化處理,特別是有車輛通過后,要及時進行清理,并噴灑火堿或戊二醛等消毒劑。
3.2.1 進出場。場區(qū)門口設置與門同寬消毒池,長度至少覆蓋車輪一周,定期更換消毒劑。
3.2.2 車輛。參照3.1.5操作。
3.2.3 辦公和生活區(qū)。地面、墻面、門窗清掃后,可噴灑1%戊二醛、5%次氯酸鈉或1%火堿等溶液消毒。
3.2.4 廠(場)區(qū)。生產結束后及時進行清掃,使用噴灑硫酸氫鉀類或二氧化氯類消毒劑噴灑消毒。
3.2.5 車間內部。全面消毒基礎上,要重點對進豬通道、掛豬鉤、分割鋸、排污暗槽進行消毒。消毒前應事先清除糞便、殘留肉渣等污物,然后用清水進行沖洗。鐵制器具要事先使用80 ℃以上熱水浸泡去除油脂,晾干后使用0.8%氫氧化鈉或0.3%福爾馬林或3%鄰苯基苯酚浸泡消毒,使用前可再進行火焰消毒一次。
3.2.6 待宰圈。清除污物后,可采取噴灑方式消毒,消毒劑可選用1%火堿、戊二醛等溶液,也可采取灑布生石灰的方式進行消毒。
3.2.7 冷庫。消毒前要將冷庫內所有物品移出,待恢復至室溫后,先用清水沖刷,再噴灑洗滌劑。
3.2.8 人員。參照3.1.6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