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潔 林愛珍 鮑新坤孫光軍
1湖北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臨床學院,武漢 4300612湖北省中醫(yī)院肛腸科,武漢 430061
功能性便秘主要表現(xiàn)為排便困難、排便次數(shù)減少、便質(zhì)較硬或呈塊狀、排便不盡、排便時直腸肛門堵塞感、排便時需手法輔助等。慢性便秘可因多種疾病引起,其中大部分為功能性疾病,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造成不良影響。目前,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特別以老年人及女性群體多見[1]。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減退、對疾病缺乏理性認知或常合并影響腸道功能的慢性疾病等原因,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臨床表現(xiàn)更加特殊、治療更為棘手[2]。為探索更為有效的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方法,筆者對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益腸通秘方聯(lián)合中藥熱奄包及生物反饋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湖北省中醫(yī)院肛腸科收治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70例。根據(jù)治療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治療組,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7歲;病程1~30年,平均病程12年。對照組,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齡63~80歲,平均年齡69歲;病程6個月~28年,平均病程10年。2組年齡、性別、病程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功能性便秘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療共識意見》[3]和《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4]制定診斷標準,患者必須符合下列2個或2個以上的癥狀:①至少25%的時間排便感到費力;②至少25%的時間出現(xiàn)排便費時;③至少25%的時間排便為顆粒狀或塊狀硬便;④至少25%的時間有排便不盡感;⑤至少25%的時間排便有肛門直腸阻塞感;⑥至少25%的時間排便需要手法輔助或口服瀉藥協(xié)助排便;⑦排便次數(shù)少,每周自發(fā)性排便<3次。且不符合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診斷標準。
符合功能性便秘診斷標準;病程≥1年;年齡60~85歲;能夠堅持治療、依從性較好、可定期復診者;經(jīng)肛門鏡或腸鏡檢查排除結(jié)直腸病變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因藥物因素(如服用降糖藥、抗焦慮藥等)引起的繼發(fā)性便秘;長期濫用各類瀉藥者;患有精神、心理疾病,不能配合治療者;安裝有心臟支架者。
治療組采用益腸通秘方治療,具體中藥組成:黃芪20 g,當歸20 g,肉蓯蓉15 g,生白術(shù)20 g,懷牛膝10 g,肉桂6 g,火麻仁15 g,枳實10 g,制何首烏10 g,升麻10 g,甘草10 g,有其它癥狀者,隨癥加減,以上中藥由湖北省中醫(yī)院中藥房提供,1劑/日,水煎,分兩次溫服。配合自制中藥熱奄包:吳茱萸15 g,干姜10 g,肉桂10 g,萊菔子15 g,枳實15 g,厚樸15 g,當歸15 g,熱敷腹部15 min,再采用MyoTrac Pro生物反饋儀(南京偉思公司提供)進行生物反饋治療,30 min/次,1次/日。
對照組給予乳果糖口服溶液(荷蘭蘇威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120387)口服,晨起空腹服用,2袋/次,1次/日。并行生物反饋治療,方法同治療組。
囑2組患者服藥期間禁食油膩辛辣刺激之品,并增加飲水量,適當鍛煉,保持心情舒暢。2組均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
治療1月后,比較2組患者總有效率、便秘情況評分、生存質(zhì)量自評量表(PAC-QOL)評分。
便秘情況評分采用國際便秘評分系統(tǒng)(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CSS)[5],以問卷調(diào)查形式在治療前、治療后由患者自行評分,包括排便時間、排便頻率、排便困難程度、排便需手法輔助程度等多項指標,每項0~4分,如排便時間:0分為排便時間<5 min,1分為排便時間5~10 min(不包括10 min),2分為排便時間10~15 min(不包括15 min),3分為排便時間15~20 min,4分為排便時間>20 min。將治療前后的分數(shù)分別累加,總分越高代表便秘程度越嚴重。
采用生存質(zhì)量自評量表(PAC-QOL)對便秘患者生存質(zhì)量進行綜合評分[6],PAC-QOL分別由患者在治療前后根據(jù)自身情況如實填寫,該表包括28個條目,每項條目0~4分,由低到高分別代表完全沒有、有一點、一般、比較嚴重和非常嚴重,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質(zhì)量越差。
參照《中醫(yī)內(nèi)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中有關(guān)標準進行療效評價,其中,治愈:2天以內(nèi)排便1次,大便質(zhì)軟成形,排出通暢;好轉(zhuǎn):3天以內(nèi)能自行排便,大便質(zhì)軟成形,排便欠暢;未愈: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好轉(zhuǎn))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治療后,2組患者CSS、PAC-QOL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且治療組上述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CSS評分和PAC-QOL評分比較(n=35,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43%,對照組為57.1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n=35,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西醫(yī)認為老年功能性便秘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guān):缺乏正常的排便或胃腸蠕動功能退化、缺乏適當?shù)娘嬍炒碳ぁ⑷狈ψ銐虻囊后w攝入、缺乏適當?shù)捏w育活動及疾病或藥物的影響等[8]。中醫(yī)認為便秘由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diào)、年老體虛等因素引起?!端貑枴の迮K別論》云:“魄門亦為五臟使”,故肺失肅降、腎陽虛衰、肝氣郁結(jié)、脾失健運等五臟功能失常均會導致便秘。有研究表明,便秘的諸多中醫(yī)證型中,以脾腎陽虛型最多見,約占50%[9]。《內(nèi)經(jīng)·靈樞》稱“人到四十,陽氣不足,損與日至”,人之生長壯者,皆有陽氣為之生;精血津液之生成,皆有陽氣為之化;故陽強則壽,陽衰則夭。林師認為便秘病機關(guān)鍵是陽氣不足,腸失溫潤,推動乏力,致陰寒凝結(jié),虛瘀互結(jié),糟粕停聚[10]。故治療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不能單純?yōu)a下治標,而應扶助人體正氣,補脾助運,溫陽益腎,治病求本。
林師根據(jù)老年人便秘本虛標實,多脾腎陽虛的特點,以補氣健脾、溫陽益腎為治則,自擬口服中藥益腸通秘方,由黃芪、當歸、肉蓯蓉、生白術(shù)、懷牛膝、肉桂、火麻仁、枳實、制何首烏、升麻、甘草組成。陽虛者其氣必虛,故方中重用黃芪、白術(shù)補氣升陽健脾,共為君藥;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當歸補血活血、潤腸通便,共為臣藥;制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潤腸通便;火麻仁、枳實潤腸行氣通便;肉桂補火助陽,升麻升舉陽氣、上通腎氣;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全方相輔相成,寓通于補之中,補藥之體以作瀉劑,共同發(fā)揮了“補脾溫腎,潤腸通便”的作用。此外,本方可根據(jù)患者全身癥狀進行加減,如老年人伴有失眠者,可加首烏藤、柏子仁、茯神、遠志;易焦慮、煩躁者,加柴胡、郁金、合歡皮;肛門墜脹不適者,加赤芍、紅藤、桃仁;畏寒肢冷者,加附片、干姜等。
中藥熱奄包是中醫(yī)外治法的一種,主要運用熱力和藥理作用治療疾病。其不僅可以將熱量通過皮膚作用于局部,而且可以將熱奄包中藥本身藥性通過熱量透達體內(nèi),具有痛苦小、安全高、易操作、較舒適等優(yōu)點?!独碛羼壩摹酚性疲骸巴庵沃砑磧?nèi)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nèi)治之藥?!崩夏耆擞捎跈C體各項功能衰退,腸道蠕動緩慢,熱敷可刺激局部體表毛細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供應,從而加速腸蠕動,促進排便[11]。故在口服中藥的基礎(chǔ)上,加入以吳茱萸、干姜、肉桂、萊菔子、枳實、厚樸、當歸為主的中藥熱奄包熱敷臍中,方中吳茱萸據(jù)《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有“溫中下氣,止痛,溫血除痹”等作用,其性熱味辛苦,溫脾暖腎,有溫中下氣等功效;干姜、肉桂補火助陽,溫中散寒;枳實、厚樸理氣健脾通便;萊菔子行氣除脹;當歸活血止痛;諸藥合用能夠有效緩解便秘患者腹痛、腹脹癥狀,并促進排便。
生物反饋療法是一種利用生物反饋機制,使患者通過自身生理活動信息的調(diào)整,學習控制內(nèi)臟器官活動,從而減輕或消除功能性疾病的方法。生物反饋療法治療功能性便秘以無創(chuàng)、無痛及無毒副作用而逐漸得到臨床醫(yī)生的重視,且研究表明生物反饋訓練能顯著降低功能性便秘患者需人工協(xié)助排便的比例以及用力排便時的肛門壓力,還可顯著提高其腸道標志物排出率[12]。故生物反饋療法也是治療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式之一,可配合其他治療方式一起使用。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采用益腸通秘方聯(lián)合中藥熱奄包及生物反饋治療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療效較好,可顯著改善便秘癥狀,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中醫(yī)藥既能夠發(fā)揮通調(diào)全身的作用,又能治療局部癥狀;尤其是中醫(yī)講究以整體觀念作用于全身,這是單純西醫(yī)西藥所難以達到的,值得進一步探索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