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沁玉
我印象里的武漢是有桂花香味的。
10年前,我拿著一紙錄取通知書來到武漢讀大學(xué)。我所在的學(xué)校種滿了桂花樹,每到八九月的時候,空氣中到處彌漫著香氣,隨便吸一口,都好像是吃了桂花糕。
武漢有特別令我難忘的煙火氣。閑暇時候,我喜歡帶著男友去戶部巷覓食,他獨愛巷口的一碗枯炒豆絲,而我每每都要吃碗糊湯粉才滿足。那時候的我們,想去哪里便去哪里,男友每次都會事先查閱資料,規(guī)劃線路。雖然我是武漢的長住客,但他這個長沙學(xué)生似乎比我更了解武漢,在他的規(guī)劃下,景點連帶美食,我們一個都不落下。同樣的地方,去幾次也不覺得煩—在漢口吃生煎,在徐東吃燒賣,黃鶴樓連著司門口,最是覓食的好地方,最后再到長江邊買顆蓮蓬,一定要慢慢剝著吃……
說起來,武漢是真的大,每次出行,時間多是消耗在路上。這里地大、灘大,人心也大。豪爽的武漢人習(xí)慣隨口念叨一句“不服周”(武漢方言,意為“不服氣,不甘心”),可心里都包容得很。這里有各國建筑的影子,它們穿插于中式老街中,毫無違和感。過早的人們捧著一碗熱干面步履匆匆,時常會聽到街邊店的老板招呼一句“要么斯”(武漢方言,意為“要什么”)。武漢當(dāng)真是個熱鬧的城市,行走在這樣的大街小巷中,總能感受到一派其樂融融。
畢業(yè)之后,我離開武漢回到蘭州,當(dāng)年的男友成了老公,留在武漢的同學(xué)們也陸續(xù)成家立業(yè)、結(jié)婚生子。我們總覺得歲月靜好是自然而然的事,常常在微信群里互相調(diào)侃,說說過去或是談?wù)勎磥?,從未想過這樣自在的日子會被一場疫情打斷……
疫情出現(xiàn)后,微信群里,身處武漢的同學(xué)偶爾會聊起封城,提及身邊有人確診。為了緩解緊張情緒,大家常在群里閑聊,有時詢問同學(xué)的近況,會收到一句輕松的“我還健在”和一個笑臉表情。封城以來,武漢不再是從前的樣子,街道空了,煙火氣沒了,偌大的城市空空蕩蕩,可他們依舊“不服周”,每天都在努力、樂觀地生活著。
如今,通過無數(shù)人的努力,武漢的情況正在漸漸好轉(zhuǎn)。為了表達對武漢的祝福,我畫了這幅名為“守得云開見月明”的畫,作為本期雜志的封面。在這幅畫里,有我常去的戶部巷、武漢長江大橋、江漢關(guān)、黃鶴樓、東湖……還有湖北省博物館里曾經(jīng)震撼到我的編鐘、越王勾踐劍、漆木虎座鳥架鼓。
無論風(fēng)土人情還是歷史文化,武漢都是我思念的城市。希望疫情快快散去,早日看到那個美麗、繁盛、充滿煙火氣的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