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兄弟尹軍成在佛山一所高中教書,個子高高,身板瘦瘦,常使我擔心他是否體力透支。我們只見過一次面,卻談得非常投機。他在中學語文教育領域特別有成就,他是中學里少有的正高級教師,還是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主持著一個省級名師工作室,又兼廣東省第一輪“百千萬”(教育家)培養(yǎng)對象。他教文學作品,與別人不一樣,不是將其作為一個客觀對象去解剖,而是把它看成一個鮮活的生命體,特別關注其中的精神內涵,希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健全人格,凈化其心靈。他給自己的課堂取了個名字,叫“情致語文”。
情致語文的導向真好!情致是什么?我個人理解,情是情感、情趣;致是理性、價值觀。情致這東西,不僅學生需要,每個成年人同樣需要。
情致的養(yǎng)料之一是趣味。趣味就是有意思,就是別人聽了你所說的話、看了你所做的事情,不自禁地想笑出來。劇作家蕭伯納走在街上,一個騎車的人撞倒了他,幸好沒有大礙。騎車人慌忙下車將他扶起,并向他致歉。蕭伯納拍拍身上的灰塵,裝著不開心的樣子說:“你的運氣真不好,先生!如果你將我撞死了,馬上可以名揚四海啦!”騎車人的尷尬不覺間得到了化解。趣味不僅表現(xiàn)在對他人不著痕跡的包容,也體現(xiàn)于非同一般的樂觀精神。羅斯福做總統(tǒng)之前,家里被盜,朋友寫信安慰他,羅斯福這樣回信:“謝謝你的來信,我現(xiàn)在心情很平靜,因為:第一,竊賊只是偷走了我的財物,并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竊賊只偷走了部分東西,而非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竊賊的是他,而不是我?!绷_斯福的回信里有做人理念,有玩笑因子。收到這樣的信,所有的安慰者都會會心一笑。
人不是一塊孤石,不能獨自站在蒼茫的原野,天天給自己念贊美詩,我們更像是大海里的一脈水,前面有波,后面有浪。正因為我們注定要跟他人擠擠挨挨,整個一生都無法逃離別人有意無意投來的目光,使每個跟你打交道的人感覺舒服,便是做人的智慧。
舒服感從哪里來?首先要抑制私心。在名利方面,不妨自己吃點虧,給別人多分一些,以便“長留利息在人間”。周圍的人有了危難,能施以援手就一定不要猶豫,來不及伸手,傳送幾個鼓勵的眼神也是善良。中國人大抵在乎面子。一個人遭了尷尬,本來已經(jīng)羞愧不已,你主動替其圓場自是一種風度,假若限于條件沒有做到,至少不要跟著他人起哄。所謂人文精神,所謂悲憫情懷,所謂紳士風度,所謂忠厚之心,看起來詞語很大,其實只是指向一個事實:因為有了你共情,別人的生命更幸福、快樂。
情致需要影響力去支撐。我自然不認為一個人做了高官、發(fā)了巨財、出了大名,才會有情致,但我們有點作為,肯定更利于將自己的情致輻射到周圍人身上。陽光很明亮,但它與太陽所處的位置有關,如果太陽不是高高掛在天上,而是躺在我湘中老家的山溝溝里,它的亮度一定會大打折扣。所以才有“大慈善家”這一榮譽和稱謂,情致的傳播也是這個道理。
渴望獲得情致,還得有點求完美之心。世間固然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即使最晶瑩的水晶里面也有細小的泥沙,但生活不完美,不等于我們不能追求完美。一個人放縱自己是容易的,做個有情致的人卻很難。放縱自己不需要一絲一毫的準備,更不需要智商與才華,而做有情致的人,則必須披星戴月、冒寒頂暑地向靈魂的高處邁進,不能懈怠,更不能走錯方向。沒有求完美之心,沒有執(zhí)著之意,我們很難練就自己的情致。
情致是人生的名片,雖然未必可以讓你錦衣玉食,卻能使我們感到自己活得更像一個人。
摘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