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桐瑤
【摘 要】正如美籍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所說:“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筆者認為二者之間是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而又互不越界的。科學技術的進步為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和物質保障;藝術的發(fā)展間接推動科技的進步。文章主要從舞蹈的編制、舞蹈的練習、舞蹈的教育與傳播,三方面來談科技與藝術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科學技術;藝術;舞蹈;關系
中圖分類號:J70-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4-0102-01
一、舞蹈的編制
(一)計算機編舞
計算機編舞,是高科技介入舞蹈的典型表現(xiàn)。這種技術最初是拉班舞譜在蘋果計算機上記錄舞蹈的軟件。研究者根據(jù)拉班舞譜中的動作符號,對應地設計出相應的程序,然后將這些程序設計成一套創(chuàng)作舞蹈的電腦軟件。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利用這種軟件進行創(chuàng)作。把你設計的程序輸入電腦后,電腦制作的仿真人就開始在屏幕上自由地舞蹈,可幫助任何一個人實現(xiàn)創(chuàng)作舞蹈的夢想。此后,則又陸續(xù)設計出了若干不同的計算機編舞軟件。計算機編舞的優(yōu)越性主要表現(xiàn)在無限擴大人體動作原本有限的可能性,超越了編導以往的思維模式以及運動習慣的限制,為舞者提供了大量可供選擇的動作造型、連接方式,更為編舞者節(jié)省了聘用舞者試動作、租場地的大量費用。大大降低了創(chuàng)作成本,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二)新媒體“互動舞蹈”
“互動舞蹈”融合光電聲效多感官體驗,是一種新型的舞蹈形式。通過LED大屏、投影幕布等介質,運用特效制作、動作捕捉、虛擬現(xiàn)實、傳感裝置、體感探測、3D映射等技術手段,在人機互動配合中生發(fā)出的新形態(tài)舞蹈品種。這是科學技術與舞蹈結合的重要表現(xiàn),將實景道具轉化為虛擬舞臺空間,讓演員觀眾仿佛身臨其境。例如2012年的央視春晚,被譽為“2012年春晚最美節(jié)目”的《雀之戀》,由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夢幻演繹。與以往舞蹈只注重舞蹈本身不同,更注重視覺感受,烘托特殊意境?!度钢畱佟繁憩F(xiàn)了兩只孔雀的纏綿和愛戀,楊麗萍和王迪身著藍色的孔雀裝,配合舞臺上藍綠色的仙境一般場景,確實美到了極致。在觀眾看來,印象深刻的舞蹈《雀之戀》也使舞臺呈現(xiàn)的整體效果很有感覺。《雀之戀》中擬形又超脫于形的精髓,空靈之雀被賦予了天真純美的人性,在展現(xiàn)雀兒的愛情故事之時,又融入了現(xiàn)代元素更加全方位地詮釋了舞蹈語言和舞蹈主體,令人印象深刻。
二、舞蹈的練習
專業(yè)角度主要是面向從事舞蹈行業(yè)的舞者以及專業(yè)院校的演員等。過去的舞蹈訓練缺乏科學體系,舞者在訓練過程中很容易受傷,這也阻礙了舞蹈的發(fā)展,而在德國出現(xiàn)了“拉班訓練體系”后,人們知道要講究科學,從此舞蹈進入了科學訓練階段。舞蹈面向大眾,從非專業(yè)角度來說,高科技的介入也讓舞蹈訓練練習更加新穎和有趣。例如跳舞機、跳舞毯的發(fā)明,玩法簡單且又在室內進行,不受時間天氣的限制,不僅可以娛樂同時對年輕人健美減肥,老人小孩鍛煉身體都很有益。舞蹈游戲的問世,也使舞蹈更多地融入人們的生活。例如QQ炫舞這款游戲,以舞團為基礎的社群體系,不僅使大眾獲得榮譽競技場的樂趣、積累人氣的樂趣、沖擊歌曲得分記錄的樂趣,還可從虛擬人物的舞姿中獲取靈感,運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去,動作幅度以及難易程度都值得學習借鑒。
三、舞蹈的教育與傳播
(一)舞蹈的教育
科學技術的介入使各大院校均設有自己的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發(fā)布關于自己學院的信息,進行舞蹈藝術的跨地區(qū)交流。使得各個院校之間通過網(wǎng)絡平臺相互學習,有利于促進舞蹈的學科交流并大大降低教育成本。抖音熱,通過抖音短視頻,使專業(yè)人士進行推廣宣傳普及教育,把他們在舞蹈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推廣給大眾。抖音上有很多知名舞者和社團,開發(fā)出易于模仿但又趣味十足的舞蹈動作,最大程度降低了一般公眾學習、模仿舞蹈的動作門檻,提高大眾對舞蹈文化的認知程度和參與度。
(二)舞蹈的傳播
舞蹈藝術能夠從遠古時代流傳至今,其完好的記錄保存與傳播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對于舞蹈的記錄與保存,過去主要靠文字、舞譜、壁畫等方式來進行保存。這種方式內容十分抽象且單一,對于舞蹈研究者來說,還原舞譜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情,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才能夠完成,且無法完全還原,會出現(xiàn)與事實不相符的情況。過去的舞譜記錄,只能還原部分動作造型,卻無法知道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而現(xiàn)在數(shù)碼科技的存在,可以將舞蹈從頭到尾完整地錄下來,動作連接、隊形都可以清晰地記錄下來。將錄制下來的作品可以通過上傳網(wǎng)絡、制成光盤等方式保存下來。過去對于舞蹈的傳播,主要是依靠廣場舞、劇院、課堂等方式。這些方式對于人數(shù)、時間、空間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高科技的介入后,電視、電腦、手機、網(wǎng)絡等的出現(xiàn),都可以更加便捷有效地將舞蹈傳播給大眾。試想,如果沒有這些高科技的介入,又會有多少人可以看到那些著名舞蹈家的演出?
當然,藝術的發(fā)展也間接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正是通過舞者在舞蹈記錄、保存與創(chuàng)作等領域的應用,使科技創(chuàng)造出的軟件功能被逐步完善,也正是因為人們的大量應用,才使得科技能夠長足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