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帥,徐福林,蘇作鵬,杜嘉瑞,沈 剛
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TBI)是現(xiàn)代社會一種常見身體損傷,多為意外摔倒、車禍傷、高處墜落等導致,傷后病人病情危急,預后不佳。通過深入研究,近來發(fā)現(xiàn)
TBI后繼發(fā)炎癥性腦損傷是影響病人預后的重要因素[1-2]。堯小龍等[3]報道TBI后通過Toll樣受體(TLRs)/ κB信號通路激活小膠質(zhì)細胞釋放炎性因子,啟動炎性反應。TLR2在實驗性腦出血模型中被證明是炎癥性腦損傷的重要啟動因子[4],但在TBI中是否也存在類似機制鮮有報道。因此,本文通過鼠腦損傷模型研究,闡明TLR2在腦損傷后的表達及作用,同時評價芝麻素的抗炎效果。
1.1 實驗動物和分組 實驗動物由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yī)院動物實驗中心提供。45 只 C57BL/6小鼠,體質(zhì)量25~30 g,按隨機化原則,分為假手術組、腦損傷組、腦損傷后芝麻素治療組,每組15只;普通飼養(yǎng)。先通過二甲亞砜溶解芝麻素,在鼠損傷模型建立成功后,向芝麻素組鼠的腹腔中注入芝麻素(30 mg/kg),每天 1 次,連續(xù)3 d。
1.2 自由落體動物模型建立 采用腹腔注射氯胺酮(100 mg/kg)和甲苯噻嗪(10 mg/kg)麻醉小鼠。麻醉成功后頭部于立體定向儀上固定、備頭皮、消毒。于人字縫與矢狀縫交匯處作一正中切口,切開頭皮、暴露顱骨,剝離骨膜;在左側(cè)冠狀縫和人字縫之間、中線旁開3 mm處顱骨鉆孔,骨窗直徑3 mm,使硬腦膜完整暴露;應用BW-ZYQ精細顱腦撞擊儀(上海軟隆科技公司)設定打擊參數(shù)(深度:1 mm;砝碼重量:10 g;打擊高度:2 cm),使用直徑2.5 mm的打擊頭撞擊鼠的腦皮質(zhì)。在致傷后移開鼠并重新縫合頭皮。假手術組鼠均不行腦皮質(zhì)打擊,但其他步驟與實驗組相同。
1.3 干濕重法檢測鼠腦水含量 腦損傷3 d后,于每組中取 5只小鼠深度麻醉后處死(戊巴比妥麻醉),完整取出腦組織稱重,記濕重;后置于100 ℃烘烤24 h,稱重記為干重。腦水含量= (濕重-干重) /濕重 ×100%。
1.4 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術檢測3組小鼠中TLR2表達 于外傷后3 d,每組取5只小鼠深度麻醉下斷頭取腦,顯微鏡下取傷灶周邊腦組織,加入RIPA裂解液,超聲粉碎。向加樣槽中加入樣本后電泳、跑膠,在轉(zhuǎn)膜電泳槽中裝入膜,冰浴中恒流轉(zhuǎn)膜 1 h。在5%脫脂牛奶中浸潤膜并封閉 1 h;一抗4 ℃孵育過夜;用TBST清洗10 min×3 次;二抗孵育1 h;用TBST清洗10 min×3次后,ECL 顯色,掃描顯影。目標蛋白與內(nèi)參照β-actin的比值為相對表達量。
1.5 熒光定量PCR檢測炎性因子表達 每組5只小鼠均于手術后3 d,深度麻醉下斷頭取腦,取傷灶周邊腦組織,稱取腦組織100 mg。Trizol法提取腦組織細胞中的RNA,參考M-MLV 操作說明書(Promega 公司)將RNA逆轉(zhuǎn)錄成cDNA。按照SYBR green說明書加樣,各樣本加入cDNA 2 μL,商品化引物2 μL(IL-1β:MQP027422;IL-6:MQP029457;TNF-α:MQP031019,美國Genecopoeia公司)。PCR反應條件為預變性95 ℃×2 min后,變性95 ℃ 40 s,退火52 ℃ 40 s,延伸72 ℃ 1 min,35個循環(huán)后72 ℃延伸10 min。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和q檢驗。
2.1 3組小鼠的損傷側(cè)腦水含量及腦組織TLR2蛋白表達水平比較 3組小鼠的腦水含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腦外傷組腦水含量高于假手術組和芝麻素治療組(P<0.05)。3組小鼠組織TLR2蛋白表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腦外傷組TLR2蛋白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假手術組和芝麻素治療組(P<0.01)(見表1)。
分組n腦水含量/%TLR2蛋白量假手術組571.57±7.94.67±0.42腦外傷組582.16±4.6?6.84±0.98??芝麻素組574.26±5.6#5.41±0.17##F—3.9515.66P—<0.05<0.01MS組內(nèi)—38.3100.389
q檢驗:與假手術組比較*P<0.05,**P<0.01;與腦外傷組比較#P<0.05,##P<0.01
2.2 3組小鼠腦組織中IL-1β、IL-6、TNF-α mRNA的表達比較 與假手術組相比,腦外傷組中 IL-1β、IL-6和 TNF-α mRNA的表達水平明顯增高(P<0.05~P<0.01);而芝麻素處理組中腦組織中IL-1β、IL-6、TNF-α mRNA的表達水平則顯著低于腦外傷組(P<0.05~P<0.01)(見表2)。
分組nIL-1β mRNAIL-6 mRNATNF-α mRNA假手術組56.81±0.9210.56±1.865.13±0.44 腦外傷組59.32±1.06??14.38±2.14?8.89±0.57??芝麻素組57.49±0.79#11.47±1.21#6.49±0.36??##F— 9.746.2883.89P—<0.01 <0.01 <0.01 MS組內(nèi)—0.8653.1680.216
q檢驗:與假手術組比較*P<0.05,**P<0.01;與腦外傷組比較#P<0.05,##P<0.01
TBI的發(fā)病率、致殘率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命健康。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TBI的發(fā)生率約為每年349/10萬,ROOZENBEEK等[5]報道在美國TBI后死亡率高達17/10萬人,在中國TBI死亡率在12.99/10萬人,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因此TBI后病理生理變化和治療仍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熱點。TBI后早期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元、膠質(zhì)細胞大量變性、死亡,而早期腦損傷并非影響病人預后的唯一因素,更多學者關注TBI后繼發(fā)性炎癥性腦損傷,發(fā)現(xiàn)TBI后激活的小膠質(zhì)細胞釋放炎性因子,啟動炎性反應及放大反應,導致腦組織進一步損傷,而TLRS信號通路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1-2]。
TLRS作為主要的固有免疫受體類型,在調(diào)節(jié)免疫應答和啟動繼發(fā)性損傷中發(fā)揮關鍵作用[6]。有學者報道[7]TLRs通過結(jié)合相應的配體,激活NF-κB,使巨噬細胞/小膠質(zhì)細胞釋放炎性因子與炎性趨化因子。目前文獻報道比較多的是TLR4,作為TLRs家族中的重要成員,在TBI繼發(fā)性損傷中發(fā)揮關鍵作用[8-9]。有學者通過實驗性腦出血模型證明TLR2是炎癥性腦損傷的重要啟動因子[2],但在腦外傷中是否存在類似作用未見報道。
芝麻素具有抗炎癥、保護血管內(nèi)皮細胞等重要作用,近來引起較多學者關注。AHMAD等[10]通過腦缺血動物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芝麻素可以降低炎癥因子的表達。為了驗證芝麻素在腦出血后的保護作用,蘇作鵬等[11]通過出血性鼠模型研究,發(fā)現(xiàn)芝麻素能夠保護血-腦屏障的完整性,減輕腦水腫,減輕炎癥反應。那么,芝麻素是否在腦外傷后發(fā)揮腦保護作用值得研究。
本組實驗發(fā)現(xiàn)腦外傷組小鼠損傷側(cè)腦水含量較假手術組顯著升高,說明腦外傷后血-腦屏障破壞引起的細胞內(nèi)外水含量增多;與腦外傷組相比,芝麻素治療組的損傷側(cè)腦水含量明顯下降,顯示芝麻素可以減輕腦外傷后的腦水腫程度。與假手術組相比,腦外傷組中TLR2、IL-1β、IL-6和 TNF-α mRNA的表達水平明顯增高;而芝麻素治療組的 TLR2、IL-1β、IL-6和 TNF-α mRNA的表達水平低于腦外傷組。表明芝麻素可以降低腦外傷后炎癥因子的表達。由此我們得出,TBI后多種刺激信號(如血紅蛋白)激活相應的固有免疫受體,特別是小膠質(zhì)細胞表面TLRs受體,啟動炎癥反應,釋放大量炎性因子和炎癥趨化因子,在繼發(fā)性炎癥損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而芝麻素能夠減輕腦水腫和抑制炎癥因子的表達,取到保護腦損傷作用。
不同的TLR受體不僅可單獨識別各種內(nèi)源性及外源性配體,介導機體的免疫應答,而且TLR之間也可形成不同的二聚體從而使炎癥反應放大。FORSTNER等[2]發(fā)現(xiàn)Hb刺激產(chǎn)生的TLR2/TLR4二聚體在腦出血繼發(fā)性炎癥損傷的上游關鍵啟動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干預該二聚體的行程,可能對腦出血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同時在理論上不會降低TLR2、TLR4本身的功能,因此,腦外傷后TLR2/TLR4二聚體是否發(fā)揮主導作用值得進一步研究。通過本組實驗發(fā)現(xiàn)芝麻素對于TBI后腦損傷具有保護作用,未來為TBI后的治療提供一種更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