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虞佳
【原創(chuàng)押題】
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忙碌的人們需要“留點空間給自己,留點空間給對方,留點美好給距離”。晨迎朝陽動動肢,晚伴星月散散步,適時梳理下思緒,給心靈一個安謐的空間,獨享難得的寧靜。如此,你會發(fā)現(xiàn)和體驗到自然寧靜的美妙,它如同一朵盛開在春光里的花朵,給人以沁肺的清香。
請以“留點空間”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
【審題點撥】
這個題目直面我們所生活的這個號稱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社會,倡導為自己也為他人留一點空間,及時反省,回歸內心??梢哉f,作文題目以一種提醒甚至呼告的方式體現(xiàn)出擔當色彩和關懷意識,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人文性。
要寫好這個題目,最重要的還是審題。這個題目最核心的詞是“空間”,這個空間可以是具體的某個場所、某段距離,也可以是抽象的某個機會、某種能讓精神棲息、思考、容納、延展的所在?!傲簟弊蛛[含針對現(xiàn)實中的擠迫和追逐,進行自我疏導的必要性?!耙稽c”表示這是適度的,并非全部,并不意味著對時代前行、自我發(fā)展的斷然否定,它是一種試探,也是一種規(guī)勸,又是一種肯定。“空間”可以有形,實指,如樹與樹間的空隙、樓與樓間的空間;也可以無形,虛指,如活動空間、網絡空間、人際空間、思想(維)空間、休息空間、生存空間……“留一點空間”可以理解為“保持距離”“留好空隙”“留白”“不可過滿”等。
突圍角度一:留點空間給古鎮(zhèn),再現(xiàn)西塘美好畫卷
【佳作賞析】
留點空間
□上海和衷中學九(1)班 顧佶辰
父母口中的西塘美到極致,靜到極致。
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孤燈一盞,扁舟一葉,都像是從畫家妙筆繪制的水墨畫中走出。趁余暉溫柔,擁住整座古鎮(zhèn),年輕的戀人十指相纏。夏日黃昏悠長,時間仿佛格外寬待西塘,回眸間,千年前的身影余韻悠悠。
依舊是夏日,我追尋著父母的足跡,踏上了潮濕生苔的青石板路,滿心歡喜地,去尋那份穿梭千年的美??捎橙胙酆煹膮s是在過度開發(fā)下茍延殘喘的古韻,現(xiàn)代化的元素擠滿了小鎮(zhèn)的每一條縫隙,不留絲毫空間。
晨光熹微,是否該留點空間給早晨的悠閑淡泊?早餐小攤上豆?jié){桶冒出的裊裊白煙,早起的漁民蕩著小船慢悠悠地前往集市,背著紙筆的年輕畫家四處閑逛,眼中有光。如今,所謂的“百年老店”門口大排長龍,小屏幕里不間斷地播放著宣傳片,慕名而來的游客呵欠連天,抱怨不斷;不遠處的河邊,坐在船尾的船夫大聲吆喝,招攬生意;年輕人匆匆忙忙地與標志性景點留下合影,步履生風。
烈日凌空,是否該留點空間給年歲漸長的粉墻黛瓦?青石黑瓦,斑駁暗淡的墻面,唯有歷史才能創(chuàng)造的殘破的美感早已消失殆盡。好心的商家用宣傳標語蓋住了脫落的白漆,打上了密不透風的補丁。每隔幾步,就會有瓦片下的霓虹燈招閃著刺眼的光芒??油莶黄降那嗍迓飞狭⒅謱懙牟藛危芈返牟宛^家家如此,唯恐沒有客人。
暮色四合,是否該留點空間給自己與古舊人間獨處?酒吧的燈光如利刃,將墨藍色的、熠熠生輝的天空切割得支離破碎,震耳欲聾的音樂以排山倒海之勢擊碎了寧靜的夢,濃烈的酒氣沖散了不知名的幽香。南來北往的旅人徹夜狂歡,還有誰記得,眼前燈紅酒綠的夜半本該是閑敲棋子落燈花的閑適,是微風亂書頁的寧靜,是獨看明月下西樓的愁思。屬于詩人自己的夜晚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每一個人,或匆匆或悠然,無論是春風得意之人,還是屢屢失意之人,心中都有一片向往的靜謐空間,期待著在每一個可能瞬間去追尋詩與遠方,而古樸靜謐的古鎮(zhèn)正是這樣的空間和遠方。殊不知,他們在遠方找尋到空間之時,古鎮(zhèn)原本的空間卻漸行漸遠。因此,詩畫意境的古鎮(zhèn)成了萬家燈火,喧囂人間,這樣的結果是必然,大可不必全盤否定。
看著西塘古鎮(zhèn),我只希望,下一次相遇時,眉目如畫能在,淡妝濃抹仍留,這片小天地也能有自己的一點兒空間。
名師點評
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孤燈一盞,扁舟一葉,這是往日的西塘。隨時代變遷,滄海桑田,古淡的西塘也逐漸受到來自商業(yè)文化的沖擊。作者站在今日的西塘,向人們發(fā)出留點空間給西塘的呼喚,無論是為了那淡然的早晨,還是為了那年歲漸長的青磚黛瓦;無論是為了那古舊人間,還是為了詩意棲居的夜晚。此文語言精妙,飽經錘煉,大量使用四字短語與成語,并巧妙化用詩詞,打造整句,語感頓挫,節(jié)奏頓生,顯得文采斐然,氣韻非凡。言語之間,深情流溢,全然是對西塘的珍惜與憐愛,令人更為驚喜之處在于文章對西塘的變化采取了包容之態(tài),并不全然否定,只是提出懇切的希望,在同類文章中能算得上是匠心獨具,思想純熟,有浩浩乎凌然之氣。
突圍角度二:留點空間給國畫,返璞歸真亦人生
【佳作賞析】
留點空間
□上海田家炳中學 八(1)班 馬 玎
有段時間曾隨著一位老師學習國畫,只是因為喜歡畫中那份朦朧的氛圍和那份幽遠的意境:狼毫輕畫幾下,便有幾叢凜厲的墨竹鉆出;提斗輕掃幾筆,便有一池斑駁的殘荷長出。學習了一段時日后,我嘗試著,描摹出心中的幽遠意境。
提筆,調墨,輕重緩急數(shù)筆。濃墨畫山,淡墨畫水,山間點上一群歸鳥,水面畫上一葉孤舟……如此這般,在紙上添加了許多景致,擱筆,放遠一看,并無那份幽遠的意味,不解。老師端詳片刻,只說了四個字:“留點空間。”
重新審視這幅畫。山山水水,歸鳥成群,樹上片片樹葉分明。所有的一切像不同的食材,匯在一起成了一碗臘八粥,黏黏糊糊、吵吵嚷嚷的,能夠果腹但也因此失掉了不食人間煙火的意境。孤舟獨釣的場景,應當是一杯散著氤氳霧氣的香茗,氣味幽遠,意蘊深長,同右丞的詩一般:“花紅而不止于此紅,白而不止于此白,在紅、白之外還另有東西,韻長,其詩格、境界高?!?/p>
再度嘗試,新的作品一眼看去,只見一葉獨自浮在水面上的小舟。而那舟上老者,只給人留下一個側面的剪影,隱約可辨認出他身上披著的蓑衣。從那件蓑衣中牽出細細的一筆,成了釣竿。細看,才瞧見些其余的景物:遠處的蒼山,雖看不真切上面生的是什么樹,樹上結了什么果,但能給人以“伏脈千里”之感;載舟的水,雖只是草蛇灰線地用“花枝細小”勾了幾圈水紋,卻不由得讓人嘆“滿幅皆水”。
細細思索。從前的畫中,山水有些“喧賓奪主”了。要突出那“幽遠”,便要使觀者乍一眼只見“孤舟”;細品那大片的淡灰陰影,方見遠山;由圈圈水紋,看見一片清澈如鏡的湖。通過那留出的空間,也許能使人聯(lián)想到,在那若隱若現(xiàn)的山中,有什么老廟古佛、飛禽走獸。而那碧波萬頃之下,有什么珊瑚明珠、龍女鮫紗。因為它們空白,天然地有引人思想往深里去的趨向,能給人留下足夠的遐想空間。
無即是有,空即是色;三筆兩畫,神韻皆出;惜墨如金,計白當黑。寥寥數(shù)筆丹青,于方寸間勾勒出天地,于無畫處凝眸成妙境。
其實所有的藝術都是如此。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一紙之上,輕重濃淡,疏密有致,黑白輝映間,頓生美感;中國風的攝影作品:素色背景,濃淡得宜,空靈深遠。
于是懂得,技法和一覽無余都不代表美。引人想象的空間,因有了萬種風情,無限生機而美。留點空間,在空白之中,盛放所有剎那間的生命聯(lián)想;放下技法,在空白之中,完成浮華散盡后的返璞歸真。
“萬頭攢動火樹銀花之處不必找我。如欲相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能做的只是長途跋涉后的歸真返璞?!?/p>
——后記
名師點評
丹青一點,落筆成畫,一群歸鳥,一只歸舟,景致已具,唯少意境。先留出懸念,再逐步揭曉——留點空間,方得那一份悠遠意境。文題“留點空間”既是國畫中令人稱道的“留白”技巧,亦是一種疏曠的人生態(tài)度,似復調小說,不長的篇幅卻飽含兩重深刻的哲理。且將創(chuàng)作國畫的經歷作為文章主體,輔以精當古樸的文字,更使全文氤氳著一股悠然墨香,似是一幅緩緩展開的泛黃畫卷。而“無即是有,色即是空”這兩句偈語則是文眼,充滿辯證色彩,也讓此文洋溢著通透的哲學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