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子健(解放日報記者) 編輯/易可
拉巴特是摩洛哥的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它位于摩洛哥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瀕臨大西洋,與菲斯、馬拉喀什、梅克內(nèi)斯并稱摩洛哥四大皇城,自1912年以來,一直是摩洛哥的政治首都。拉巴特是我們這次摩洛哥之行的第二站,作為既是現(xiàn)代都市又是歷史古城的拉巴特2012年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拉巴特城由拉巴特和薩勒組成,中間由一條自東向西流入大西洋的布雷格雷格河隔開。
摩洛哥先后在四大皇城設(shè)立過首都,拉巴特是最年輕的。拉巴特城始建于公元12世紀中葉。1912年,摩洛哥成為法國保護國后,定都拉巴特。1956年摩洛哥獨立后,首都依然是拉巴特。因為游程只有半天時間,所以我們把拉巴特的游覽重點,安排在舍拉墓地廢墟、哈桑塔、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和烏達雅城堡要塞。拉巴特的老城也算有趣,但要是與菲斯和馬拉喀什的老城相比,肯定小巫見大巫,所以我們放棄游覽拉巴特老城。摩洛哥的皇宮都不開放,因此拉巴特皇宮也只是走過看一眼而已。
舍拉墓地廢墟遺址作為拉巴特都城的一部分,于2012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理由是她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變遷。在國內(nèi)做功課時知道,舍拉墓地廢墟中的遺存包括了兩個不同時代的建筑:一個是公元前后,古羅馬帝國占領(lǐng)摩洛哥時建立的舍拉城,但在公元五世紀時荒廢了;一個是12世紀時,摩洛哥梅里尼德王朝增建的阿拉伯皇家陵園。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逐漸強盛,至公元一世紀,它獨霸歐洲中南部、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拉巴特是當時北非主要港口城市,羅馬人來后建了舍拉城。而后,隨著西羅馬帝國的衰亡,舍拉城也逐漸荒廢了。羅馬人建造的舍拉城在幾個世紀后被摩洛哥梅里尼德王朝君主“黑蘇丹”阿布·哈??粗辛?,重新啟用舍拉城并定都于此,不僅在古城遺址基礎(chǔ)上修筑了城墻,還選為自己的墓地,修建了凱旋門、清真寺和放生池等。據(jù)考證,阿布·哈桑及其愛妃死后均葬于舍拉陵內(nèi)。到摩洛哥旅游,你可以在不少老城遺址等建筑上發(fā)現(xiàn)白鸛巢穴。在歐洲,白鸛有“送子鳥”之稱,被認為是吉祥鳥。
原本舍拉城里還有一些建筑可看,1775年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使舍拉城成了廢墟,如今只剩下被稱為“13世紀尖塔”的清真寺宣禮塔還較為完整。從這些巨大石塊筑壘起來的建筑看,更像是出自古羅馬人的理念。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古蘭經(jīng)學(xué)校的遺址部分。而那些由紅磚砌成的墻壁和紋飾,應(yīng)該是阿拉伯人的杰作。據(jù)說原先那里還有一個鰻魚池,當時的婦女相信,向池里的鰻魚投放水煮雞等食物,能使婚后女子懷孕和生產(chǎn)更順利。舍拉廢墟,蘊藏著環(huán)地中海羅馬文化和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兩種文化、兩個世界在舍拉共存了千年??梢姡@個世界原本就是多元化的,只有和諧相處,才能共同生存與發(fā)展。
哈桑塔和大清真寺遺址,是拉巴特最著名的歷史和旅游建筑群。公元1195年,阿里摩哈德王朝的蘇丹下令在拉巴特建造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清真寺,然而在1199年雅各布·阿爾·曼蘇爾逝世后,清真寺的建設(shè)逐步停止,最終毀于1775年的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但是從殘存的312支高低不等的石柱和用玫瑰色石塊砌成的哈桑塔(宣禮塔),還能辨認出當時宏偉的建筑規(guī)模。雖經(jīng)地震劫難,但哈桑塔還是保存較好,高44米,四周雕刻圖案各異,極具摩洛哥傳統(tǒng)藝術(shù)特色。整個建筑群莊嚴雄偉,風(fēng)格典雅,體現(xiàn)了優(yōu)美的阿拉伯建筑工藝和摩洛哥特有的裝飾風(fēng)格。
英俊的騎兵護衛(wèi)著哈桑大清真寺廣場的大門,一身戎裝、白色披風(fēng),手持長矛騎在高頭大馬上,威風(fēng)凜凜。它是摩洛哥王國獨立自主的一個象征、一座豐碑、一個驕傲。哈桑塔、大清真寺遺址、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建筑群建在拉巴特城東布雷格雷格河上游的一個高地上,建筑群大墻外面就是哈桑二世大橋和高架立交路。
我們把游覽拍攝烏達雅城堡要塞的時間安排在下午,是因為那里面對大西洋,是拉巴特觀賞日落的最佳之地。烏達雅城堡始建于12世紀的阿里摩哈德王朝,最初是當?shù)氐陌匕貭柸藶槎珊_h征而修建的軍事堡壘。城堡位于布雷格雷格河的入海口,瀕臨大西洋,可謂扼守著拉巴特的大門。據(jù)說這里的第一批居民,是從一個叫烏達雅的部落招募而來,為保護蘇丹圣戰(zhàn)成果在此地安營扎寨,繁衍生息。
現(xiàn)存烏達雅城堡對外開放區(qū)域分三部分。一是院內(nèi)花園,為伊斯梅爾國王建于17世紀,小巧玲瓏,幽雅精致,花木繁茂,具有安達盧西亞園林建筑的典型風(fēng)格。
二是博物館,分兩個展室,一個展出歷代珠寶樂器,另一個展出歷代民族服裝器物,包括柏柏爾人、撒哈拉人、摩洛哥猶太人服飾以及古代紅銅、土陶器皿。
三是高空觀景平臺。觀景平臺四周原本為古市場遺跡。站在烏達雅城堡的高空觀景平臺,可俯視布雷格雷格河入???、拉巴特古港口和河對面的薩勒市全景。
從烏達雅城堡高空觀景平臺的另一側(cè)往東即往后看,可遙望建于布雷格雷格河上游高地的哈桑塔和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往西看,前面是浩瀚的大西洋,城堡下面是一個人工建起來的海灣和沙灘,成了游人趕海嬉鬧的天堂。赭紅色的城堡大門,建于1195年雅各布·阿爾·曼蘇爾國王執(zhí)政時期。大門上方的馬蹄形拱頂,有極其優(yōu)美的石雕花紋,沿著拱頂層層疊疊向上展開,被認為是阿里摩哈德王朝建筑中的代表作。城堡瞭望塔和城墻上的鋸齒形墻垛,具有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建筑風(fēng)格。烏達雅城堡保留著別具風(fēng)格的柏柏爾人民居。
我們在從得土安到舍夫沙萬的路上,拍攝到一個叫Hamra的小鎮(zhèn),那里正逢趕集日,不少山里人從四面八方開著小車、坐著班車、騎著騾子到這地方趕集,很有生活氣息。山里人扛著大包小包,帶上自產(chǎn)的農(nóng)副商品,到集市上來交易,換點錢或者油鹽醬醋米回家。
摩洛哥北方里夫山里婦女的裝束很特別,尤其是那頂鑲有五顏六色小花的草帽,別有特色。見到山里人匆匆去趕集,那種場景,跟我們50年前在黑龍江農(nóng)村看到的情況幾乎一樣,很熟悉,也很有感情。
在路上,還拍攝到一個取水點。從舍夫沙萬再向南,已經(jīng)進入阿特拉斯山脈和撒哈拉沙漠地帶,那里缺水,所以很多村子都引水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各家各戶都有水車到取水點取水。一路上,我們看見不少這樣的取水點,應(yīng)該是每個村子都有,而且不止一個。(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