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卿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四大發(fā)明、奧數(shù)冠軍……這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無上的榮光和驕傲,國人總站在這些光榮榜前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然而,當今世界頂尖級的十大科技發(fā)明中,卻沒有看到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于是人們慨嘆:高分低能,脫離實際,應試教育……于是也向教育者們提出了一個尖刻的問題——中國的教育將何去何從,而作為歷史文化傳承、弘揚傳統(tǒng)美德的語文課又將怎樣來上?
無論涉獵什么樣的知識,學習什么樣的科目,構建什么樣的學科體系……作為萬科之母的語文都將起著舉足輕重的助推作用。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怎樣才能掌控語文課的教學技巧呢?
首先,要做好課前的醞釀。老師的備課,學生的預習都至關重要、缺一不可。大語文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面比較廣,點比較多,單靠課堂及課本上的點滴知識,不足以學習到語文的精髓,領略到語文的真諦……所以課前做好對作者作品的了解、字詞拼音的掌握、文體知識的細化、思想內容、故事情節(jié)的粗略認知……才能全方位、多層次的把語文學好、學透、學精,可謂“不打無準備的戰(zhàn)”“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
其次,課堂上的融會貫通,引經(jīng)據(jù)典,拓展延伸也相當關鍵。老師是學生生命中的領航人,學習上的啟蒙者,他整潔的儀表、美好的德行、流暢的語言、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以及廣博的知識,是他贏得學生信任和愛戴的必備條件。“腹有詩書氣自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這是每個老師必備的專業(yè)素養(yǎng)。畢竟,每一種知識體系都不是獨立存在,孤立無援的。而課本上的知識則更是有限。因此,作為老師,必須努力進取,認真學習,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能力,把平時積累的涓涓細流匯成知識的茫茫大海灌輸給學生,讓他們在教科書、課本以外,也能學到許多東西,也能知曉許多道理……
二十幾年的教育生涯,讓我對語文課的上課技巧有了一些粗淺的認知:一般的學生都不喜歡一板一眼、不茍言笑的老師,也不喜歡照本宣科,一節(jié)課如小河淌水,一波不起的授課方式。因此,每一篇文章開課前,我都會用心設計一個精彩絕倫、高峻突兀而又和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導語,開始就力求用語言的魅力吸引住學生,讓他們?yōu)槟愕膶胝鄯⒁饘W生了解文章內容、思想的欲望。不至于“出師未捷身先死”。在講析篇章的時候,要對相關的一些課內知識進行課外的延伸、拓展和補充,例如歷史背景、名人軼事、名著簡介、作者經(jīng)歷、古詩文穿插、話劇表演、甚至故事、笑話、冷幽默……學生對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有極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在詼諧、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他們更投入,也更容易感知、接受、理解。所以,老師要努力營造和諧、默契、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鐘里,勞有所獲、學有所得,獲得學習過程中身心方面的雙重熏陶與享受。
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為了將來的生活更美好,生命更精彩,生存更自如,不成為家庭的負擔、社會的拖累。所以,課堂上還要穿插一些生存的技能、待人接物的禮儀、面對長輩親朋的態(tài)度、遇到困難挫折時候的應對措施……簡單說就是學以致用,我們不是一輩子讀書,卻要一輩子做人,讀書學知識是為了做好人,做有用的人,像毛澤東說的:“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大有益于人民的人”。這樣,才能成為國家社會的可用之才,也才能達到我們教書育人的目的和效果。作為老師,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必須把素質教育提到一個高度,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精神,還應該注重他們道德品質、涵養(yǎng)修為的歷練,“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只有品學兼優(yōu)、德才兼?zhèn)涞娜耍攀菄液蜕鐣枰恼嬲瞬?,引導和領航這些學生進入人生之海,揚帆起航,披波斬浪,成就輝煌人生的,就是老師,而語文老師,更是負有不可推卸、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三,課后的反饋和積累也尤其重要。課堂傳送的知識極其有限,極其單一,所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上過的知識、講過的內容,要進一步理解、進一步消化,把它們變成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課后的反饋和訓練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好多時候,容易的東西我們容易理解、容易記憶,但知識的艱深和晦澀我們也無法避免,這就需要在老師的啟發(fā)和提示下,學生做必要的鞏固和延伸,例如好詞佳句的摘抄、名人名事的收集、名篇名著的閱讀,精彩美文、詩詞的背誦、日記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既拓寬了眼界,又提高了寫作能力,還陶冶了情操……一舉“幾”得,何樂而不為?
第四,也是最大眾的一點,就是老師要有愛心,要懂得呵護、關愛、尊重學生?!耙恢Х酃P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晴雨”。教師是陽光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是駛向文明彼岸的渡船,是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蠟燭。他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魄力,要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付出,要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用自己美好的德行,淵博的知識,崇高的品質,曠達的胸襟……傳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傳遞正能量,引領學生走上人間正道,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來踐行自己的為師之道,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浸染影響學生的思想、甚至靈魂,而這個過程必須注滿愛和溫情。古人云“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師必須具備親和力,像對待自己的朋友、子女一樣對待學生,不要在你和他們之間拉上一層“厚障壁”。心中有陽光,世界才充滿溫暖。一個教育家也說過:“只有愛學生的老師,才有資格教育學生”,老師一定要細心、耐心,成為學生親密的伙伴和師長,只有用愛的陽光普照,用愛的雨露滋潤,學生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蔭、繁花似錦。
假如你是一團火,就給學生送去溫暖,
假如你是一縷風,就給學生送去清涼,
假如你是一朵花,就給學生送去芬芳……
希望中國的教育在教育人的不懈努力下,走上一條更加光明的康莊大道,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國家棟梁、社會精英、青年才俊……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的教育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