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佳慧
摘 要:隨著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水平的不斷發(fā)展,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工作變得刻不容緩。針對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工作存在缺少法律法規(guī)、評估內容單調、評估主體單一、評估指標不完善等問題,提出頒布完備的法律、評估內容多樣化、評估主體多元化和設計完善的指標體系等四條優(yōu)化路徑。
關鍵詞: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D6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5-0183-02
我國對電子政務越來越重視,每年在電子政務建設、運行、維護等方面的資金與人力投入比例越來越高。我國的電子政務也不負眾望,日益成為各級政府履行政治經濟等職能、發(fā)布政務信息、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重要抓手,被視為政府與社會中企業(yè)、公眾交流必不可少的橋梁,為緩和政府與公眾之間的矛盾,促進社會穩(wěn)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隨著電子政務的不斷深化發(fā)展,各種問題也隨之產生。例如,電子政務是否完全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投入與產出是否成正比、政府投入的資金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概括起來就是我國電子政務績效的問題,這引起了各級政府與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一背景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提上了政事議程,通過設計評價指標對電子政務績效進行評估,可以判斷電子政務是否成功,以及存在的不足,從而進行完善優(yōu)化,更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但是,我國目前在電子政務績效的評估方面有著一定的問題,如果不及時發(fā)現(xiàn)并加以優(yōu)化,將會影響我國電子政務的長遠發(fā)展。
一、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作為保障
我國電子政務起步較晚,現(xiàn)在仍然是處于初級起步階段,必然面臨著相關的政策、法律制度、網絡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空白以及漏洞的情況。從表面上看,目前我國各省市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但從實質看,除極少的省市外,各地的績效評估工作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可操作性不強,嚴重影響了績效評估的質量。就全國范圍看,可以發(fā)現(xiàn)當今我國相關政務績效評估的法律法規(guī)的制度發(fā)展已經遠遠落后于績效評估的發(fā)展,各個省、市、地區(qū)要么是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已經過時,已不適應新時期新特點的評估要求,要么是還沒有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作為規(guī)范約束,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會造成各評估主體在開展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時的不規(guī)范行為發(fā)生??冃гu估工作無法可依,便會產生一些自發(fā)的無序的評估行為,而這些所謂的評估工作對各部門電子政務工作的積極影響是很有限的,造成了人力物力財力極大的浪費。
(二)績效評估的內容不全面
目前,一談起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首先讓人們想到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政府網站排名。無論全國范圍還是各省市都有不同類型的政府網站排名,而且基本是選出前幾名,然后宣傳號召向其學習。不可否認,對這些政府網站排名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各地政府在建設電子政務方面上的動力,使其把電子政府網站做得更好。但是,一味埋頭進行政府網站排名會讓人們慢慢覺得績效評估就是搞政府網站排名。然而,把電子政府網站評估等同于政務績效評估是很不合理的,因為政府網站評估只是績效評估的一個方面,它是評估的一個重要內容,但不是全部。我國有些地方顯然已經邁進一個誤區(qū),把電子政府網站評估作為全部工作,將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工作集中在政府網站建設上,或者是把電子政務應用系統(tǒng)硬件、軟件、架構作為績效評估的重點,而忽視了對電子政務發(fā)展?jié)撃堋⑸鐣妳⑴c度和政府服務意識等內容的評價。這種做法是把績效評估作為一種階段性的總結工具,只是對上個時期工作進行總結,并不能全面考察它的優(yōu)點與不足,電子政務建設的前瞻性也不能體現(xiàn)出來。當前,我國的政府網站無法反應我國電子政務的真實水平,搞政府網站評比、排名,容易誤導電子政務建設,滋生“表面工程”。
(三)績效評估的主體較單一
與國外相比,我國電子政務的問題之一是能夠對績效進行科學合理評估的主體比較單一。在國外,如美國、加拿大等國,除政府外,第三方評估機構在績效評估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第三方機構評價時不會照顧政府的面子,可以把最真實、最客觀的評估數(shù)據擺在公眾面前。我國由于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行政體制的制約,第三方評估機構很少能參與到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工作中,社會普通公眾更是被排斥在外,政府作為單一主體的績效評估方式表現(xiàn)出了評估的集權性和封閉性。另外,由于缺乏相關的知識、技術、觀念、制度,地方政府在進行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時多是采用上級對下級的評估和電子政務建設單位的自我評估方式。這種評估現(xiàn)狀容易造成評估工作的壟斷,評估結果很難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和代表性,以至造成了目前績效評估工作達不到公眾和政府預期的尷尬局面。
(四)績效評估指標體系設計不完善
如何對電子政務績效進行評估呢?首先,必須設計一些評價指標,按照這些指標對各地的電子政務進行打分,從而確定測評的電子政務績效水平如何。所以,只有設計出完善的評估指標體系,才能確保能夠對電子政務績效水平進行全面的評估,從而保證評估結果的科學性和全面性。但是,我國各地現(xiàn)如今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設計并不完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比如,我國在進行指標設計時,很少有完全遵循績效指標選擇、績效指標確定、權重設計這三個步驟的。而且,各地方政府在進行績效評估時,大多選取的是定性指標,但定量的指標用之甚少,造成的結果是指標可操作性不強,評估反饋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
二、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優(yōu)化路徑
(一)頒布完備的法律作為制度保障
政府部門的全部工作都應在法律法規(guī)等制度允許的前提下進行,同樣,電子政務的績效評估工作也必須如此。中央政府要加強對電子政務方面的立法,從法律化和規(guī)范化層面進一步發(fā)展電子政務,而且對績效評估要重點提出或者單獨立法,以示對績效評估的重視。各級地方政府應該在中央的指示下,在充分考察本地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的優(yōu)秀經驗,綜合設計出地方法規(guī)體系,使地方在進行績效評估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外,政府應適應社會發(fā)展新需要,及時更新完善法律制度。只有加強立法,設立出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讓績效評估工作健康化、規(guī)范化、合理化。
(二)績效評估的內容多樣化
針對當前我國出現(xiàn)政府網站評估與電子政務評估混為一談的窘境,績效評估工作中要多加入一些內容。首先,各地方政府人員要學習電子政務知識,提高自己對電子政務的認識。其次,是要拓展績效評估的內容,除政府網站外,還要把電子政務服務潛能、政府服務意識和社會參與度作為評估的內容,多層次地評估電子政務績效。
(三)績效評估的主體要多元化
要打破現(xiàn)在我國電子政務評估以政府為單一主體的尷尬局面,就要找到更多具有評估資格的主體,可以在社會層面和政府內部層面兩個方面擴展。放眼社會,可以充當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主體的有很多,除了專業(yè)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外,相關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都可以參與到績效評估工作中。在政府內部,評估主體也要做到多樣化,除了傳統(tǒng)的上級對下級單位的縱向評估外,也要多多開展橫向評估,如單位自我評估、平級單位之間相互評估等。同時,要將兩種層面的評估主體和結果相互結合,做到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相互監(jiān)督、相互促進、有機結合、相互補充,這樣才能共同確保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發(fā)揮其應有的績效。
(四)要設計完善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
進行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時,需要設計測量指標來量化。各地方在設計評估指標時要遵循科學、規(guī)范的原則,充分考察當?shù)貙嶋H情況,形成既符合自身狀況又具有當?shù)靥厣脑u估指標體系。設計可以借鑒其他地區(qū)的優(yōu)點,但是不可以全盤照搬,因為其他地區(qū)的指標體系是很難適合當?shù)靥攸c的。同時,設計指標要考慮全面,既要考慮到政府門戶網站,也應該涵蓋法律法規(guī)、服務水平、投入產出比等層面。另外,要多多設計定量指標,做到定性與定量指標統(tǒng)籌結合,體現(xiàn)出績效評估指標的完善性。
參考文獻:
[1]? 侯莎莎.對陜西省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制度的思考[J].管理學刊,2011,24(2):75-77.
[2]? 李懷珍.監(jiān)管運行機制框架建設[J].銀行家,2005,(12):58-61.
[3]? 閔金.“注意力經濟”下的電子政府建設[J].南京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48-51.
[4]? 張凱悅.國內外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發(fā)展及借鑒[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8,(14):32-33.
[5]? 王盼,趙偉,王子怡.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實證分析[J].商業(yè)經濟,2018,(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