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侶 易露
【摘要】
在消化系統(tǒng)癌癥中,直腸癌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治療直腸癌方法包括手術治療、放射、化療等,而首選治療手段就是手術。本文探討治療直腸癌的外科方法,新輔助治療、放射治療,以期更好指導臨床治療,并為臨床進一步研究直腸癌的治療手段,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直腸癌;治療;進展
【中圖分類號】R7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4-238-02
直腸癌是常見的胃腸道惡性腫瘤,直腸癌初期沒有突出的癥狀,隨著病情發(fā)展,會出現(xiàn)大便性狀發(fā)生改變,排便習慣發(fā)生改變,以及全身性癥狀[1],有可能耽誤治療。直腸癌患者得以生存的關鍵就是盡早診斷與治療。
1外科治療
1.1Miles 手術臨床通常主張應用Miles手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患者。Miles手術的原理就是于左下腹部臍與髂前上棘的連線中外 1/3的位置實施造瘺,外翻結(jié)腸的末端并與皮膚縫合,凸出后再配置糞袋[2]。Miles手術強調(diào)切除腫瘤病灶時,需要整塊切除上行區(qū)域淋巴結(jié),如此以來,可以有效降低局部腫瘤的復發(fā)率,并間接提高升患者的生存機率。
1.2保肛手術
保肛手術流程簡便,手術時間短,不需要永久性人造肛門,防止帶給患者精神與身體上的痛苦,防止諸多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保肛術涉及局部切除術、拉出式直腸切除術、直腸癌拖出吻合術、會陰造瘺術等。當腫瘤的基底部離肛門6cm時,可以應用超低位雙吻合術實現(xiàn)保肛;當腫瘤的基底部離肛門5 cm 時,就可運用改良 Bacon術、Parks術等實現(xiàn)保肛;然而無論選擇哪種手術方式,都一定要確保沒有殘留的癌細胞于近切緣、遠切緣、外科切緣;同時,要確保肛門內(nèi)外括約肌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還要確保齒線上1cm的黏膜與支配他們的血管神經(jīng)的完好。目前,臨床對能否應用保肛術治療下段直腸癌仍舊存在爭議,通常主張是否可以采用保肛術治療下段直腸癌,需要考慮癌腫大小、病期、病理種類、浸潤深度、距齒線距離等方面。保肛手術的根本目的就是根治腫瘤,在不縮短5年生存率的條件下,行保肛手術,嚴格按規(guī)程運用保肛術治療直腸癌,預防復發(fā)。
1.3全系膜切除
全系膜切除的原理是借助直視,一次性銳性分離直腸與直腸系膜。全系膜切除術把可能存在在直腸系膜上下5cm范圍內(nèi)的腫瘤性結(jié)節(jié)全部切除掉,遠比腫瘤入侵距離的長度要大;完整切除直腸系膜,防止把盆筋膜臟層撕裂,可以降低術中腫瘤的擴散,根本上確保了手術成效,大大降低局部復發(fā)率[3]。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可以提升手術成功率,保證手術的根治性,手術中充分暴露自主神經(jīng),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改善術后的膀胱生殖功能,提升患者生活品質(zhì)。
1.4肛門內(nèi)鏡下局部切除術
肛門內(nèi)鏡下局部切除術屬于局部切除方法,其原理近似于腹腔鏡手術,借助肛門鏡,切除掉直腸處局限的腫瘤。應用此術式治療直腸癌,醫(yī)生可以切除全層直腸壁。然而此種治療手段需要較高水平的手術設備與技術,且成本高,目前,臨床使用不多。伴隨醫(yī)療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在未來,此種治療方法定會得到廣泛應用。
1.5腹腔鏡下直腸癌切除術
腹腔鏡下直腸癌切除術一般用來治療上段直腸癌,疾病特點為腸壁局限、四周組織較少、有臟器入侵;而對于晚期直腸癌,通過腹腔鏡技術實施結(jié)腸部位造口以解除梗阻。腹腔鏡下直腸癌切除術可以降低術中出血量,緩解術后疼痛感,推動腸功能盡早恢復,被臨床廣泛認可。盡管腹腔鏡技術在治療直腸癌患者上已取得頗佳的成效,然而依然還需要大量深入研究其廣泛應用臨床的價值。
2新輔助放療及綜合治療
據(jù)來自德國的一項直腸癌試驗證實,術前放療可以減少局部復發(fā)率,毒性更小,然而總生存率差別不大。一份來自荷蘭的試驗指出,術前短時間放療有著良好效果,可以顯著降低局部復發(fā)率[4]。研究人員推測在術前化療方案中,另外增加化療藥物,可以提升病理緩解率,盡最大可能轉(zhuǎn)變整體生存率。相關研究人員開展部分III期臨床試驗,在新輔助化療中加入奧沙利鉑,在幾項奧沙利鉑加入術前放化療方案的試驗中,結(jié)果表明,將奧沙利鉑結(jié)合新輔助放化療方案,沒有獲得不錯的病理學緩解[5]。而只有德國的cao/ARO/aio-04試驗中,增加奧沙利鉑獲得顯著的病理學緩解。
3放射治療
在過去數(shù)年的直腸癌放射治療中,發(fā)現(xiàn)至少要30Gy的生物有效劑量(BED)才能有效減少局部復發(fā)率?,F(xiàn)代放療可以獲得的病理全部緩解率是10%-15%。相關研究人員正努力擴大目標組織的放射準確度,提升放療的治療效果。高度適形技術在利用對小腸受到放射劑量控制的前提下,可以明顯減少胃腸道毒性,高度適形技術包括調(diào)強放射治療(IMRT)、調(diào)強弧形治療(IMAT)與斷層放療。腸腔內(nèi)放療結(jié)合外照射放療,可以把早期(T1N0和T2N0)直腸腫瘤全面清除干凈,可以有效提升pCR率與保肛率。
4小結(jié)
目前,臨床對結(jié)直腸癌的研究并不僅停留在控制腫瘤與生存時間上,更多考慮保留器官功能與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我們相信,伴隨不斷深入研究直腸癌,治療直腸癌的手段會不斷更新,直腸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將會更長,生活品質(zhì)也會更高。
參考文獻:
[1]朱紅亞.腹腔鏡手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臨床效果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9,23(31):4584-4585.
[2]冀曉輝,雷???,騰燕,等.晚期結(jié)直腸癌誘導化療后卡培他濱維持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評估[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19,37(09):138-139.
[3]房文通,索翠萍.治療轉(zhuǎn)移性結(jié)直腸癌新藥:呋喹替尼[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9,38(09):522-526.
[4]張鵬,黃東,劉全.腸系膜下動脈高位與低位結(jié)扎合并根部淋巴結(jié)清掃在腹腔鏡低位直腸癌根治術中的近期療效對比[J].臨床外科雜志,2019,27(09):783-786.
[5]GUAN X, LIU Z, LONGO A, 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 (NOSES) for colorectal cancer[J]. Gastroenterol Rep, 2019, 7(1): 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