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在火焰山,甜在吐魯番,美在喀納斯,險在西華山。
難忘的西域之行,早已畫上圓滿句號;人歸故里,心卻留在西北邊陲了!那橫亙千里的天山山脈,那晶瑩剔透的冰川雪峰,那蒼翠無邊的塔松云杉,那冰清玉潔的河流湖泊,那浩瀚無垠的戈壁沙漠,那美不勝收的古代遺跡……已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記憶中,縈繞在夢境里!
西北邊陲的自然景觀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絲路古道的名勝古跡神奇瑰麗,使人蕩氣回腸!如此壯美的異域風光,獨特的濃郁風情,無法用筆墨來抒發(fā),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至此,我不禁聯(lián)想到韓愈在華山上的“哭因”,據(jù)說韓愈在見到奇險無比、奇景絕美的蒼龍嶺時,因無法用筆來狀景、抒懷而放聲痛哭。連高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大文學家尚且有文才“短路”之時,何況我這一介草根了?
與高度發(fā)達的東南沿海相比,地域遼闊、風景秀美的大西北,更像是一塊翹首待盼、急需開墾的處女地。在這里,沙漠與綠地為伍,冰川與火洲為鄰,沙山與清泉為伴,一湖多色和一山多景交織在一起,地上奇跡與地下奇觀融匯在一處。使人在贊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時,平添幾分缺憾、幾縷愁緒……令人振奮的是,隨著開發(fā)大西北的進軍號角和“一帶一路”倡議,西域,向國人傳達了殷切的期盼,向世人敞開了塵封的大門,向游人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更向貧窮和落后下達了逐客令!
如今,像熾熱炎炎的火焰山一樣,西域,這塊共和國最為炙人的一片熱土,昔日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之路——絲綢古道,深度開發(fā)正紅紅火火,旅游沸騰,吸納了全國的精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特定歷史背景下的大西北,在共和國的注目下、凝思中、揮手間,掀開了波瀾壯闊、舉世震驚的大開發(fā)宏偉藍圖。這里續(xù)演的不再是險象環(huán)生的《西游記》了,伴之而來的,注定是更加精彩、絕倫、恢宏的時代樂章!
盡管,西域之行逐漸成為我塵封的歷史,每當回首,卻恍若昨天。那無與倫比的旖旎風光,以及醉人的山川地理,濃郁的風土人情,讓人難以忘懷。尤其是開發(fā)建設(shè)大軍的漫天捷報,令我熱血沸騰:那貫穿亞歐大陸的漫漫鐵路,那茫茫沙漠中快速挺進的片片綠洲,那荒涼戈壁上忽如一夜聳起的現(xiàn)代化廠礦……毫無疑問,當中國奇跡在大西北成為現(xiàn)實,偉大的中國夢必將夢想成真!
追尋取經(jīng)僧和白龍馬的足跡,還有絲綢古道的駝鈴聲,入夜我夢回大唐,重游西域?;秀遍g乘上了“一帶一路”的陸路列車,噴云吐霧,風馳電掣,汽笛高歌;沿途,異國風光旖旎、秀美、迷人,如癡如醉……正陶醉間,一個久違的偉人身軀,仿佛在我眼前出現(xiàn),繼而一個熟悉且?guī)庵叵嬉舻奶旎[之聲,傳入了我的耳畔: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責任編輯 張云逸)
作者簡介:郝萬臣,筆名星辰,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黑龍江日報》《散文選刊》《民間文學》《鴨綠江》等報刊。出版的文藝集《黑虎闖堂》、散文集《西域紀行》,被黑龍江省北大荒文學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