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堯 姚明宇 李建宇
摘要 ? ?本文以現磨咖啡的廢棄渣為材料,采用K2CO3活化法來制備咖啡渣活性炭,考察K2CO3用量、活化時間、溫度、氮流量等因素對活性炭得率及咖啡渣活性炭對亞甲基藍的吸附能力,并且對部分活性炭進行了顯微鏡(SEM)和元素分析的表征。結果表明,采用K2CO3活化法能夠有效制備咖啡渣活性炭,最高得率是26.88%,對亞甲基藍的最大吸附率為450.0 mg/g,最適宜的K2CO3活化比、活化時間、溫度、氮流量分別為1∶1、1.5 h、800 ℃、40 cm3/min。
關鍵詞 ? ?咖啡渣;活性炭;得率;吸附能力
中圖分類號 ? ?TQ424.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04-0149-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近年來,咖啡銷售量逐年增高,咖啡渣在全世界的年產量約600萬t[1]。中國咖啡市場消費量穩(wěn)定增長,2016年中國咖啡消費總量為2 698.10萬t,2017年為3 480.45萬t,到2018年達到3 642.86萬t。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計,與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國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成長為1萬億元的巨型咖啡消費帝國。在生產速溶咖啡的過程中,咖啡干豆經加工后,其重量的2/3為咖啡渣[2]??Х仍奶幚矸绞揭话銥槿紵疤盥穹?,并未對其進行有效的回收利用[3]。這種方式在浪費人力物力資源的同時,也會帶來新的環(huán)境污染[4]。因此,亟待尋找新的途徑來解決廢棄咖啡渣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咖啡渣資源化利用成為當今研究的新熱點。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材料
咖啡渣,收集于四川省綿陽市星巴克咖啡廳。采集的咖啡渣經反復洗滌,循環(huán)水沖洗至液體清澈,放入70 ℃DHG-9023A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24 h后取出,待用。
1.2 ? ?試驗設計
1.2.1 ? ?K2CO3用量對咖啡渣活性炭得率及吸附率的影響。設K2CO3與咖啡渣的質量比分別為1.0∶5.0、1.0∶4.0、1.0∶3.0、1.0∶2.0、1.0∶1.0、1.5∶1.0、2∶1、2.5∶1.0,以活性炭得率和活性炭吸附性為考察指標,考察其對活性炭的影響。
1.2.2 ? ?活化溫度對活性炭得率及吸附率的影響。設定活化溫度分別為600、700、800 ℃,以活性炭得率和活性炭吸附性為考察指標,考察其對活性炭的影響。
1.2.3 ? ?活化時間對活性炭的影響。設定活化時間分別為1.0、1.5、2.0 h,以活性炭得率和活性炭吸附性為考察指標,考察其對活性炭的影響。
1.2.4 ? ?氮流量對活性炭的影響。設定氮流量分別為40、60、80 cm3/min,以活性炭得率和活性炭吸附性為考察指標,考察其對活性炭的影響。
1.3 ? ?咖啡渣的炭化處理
將每一組25 g咖啡渣與一定比例的K2CO3固體顆粒混合均勻,置于高溫管式爐(英國,LENTON)中,按設置的炭化條件,進行燒制。將燒制好的粗樣品反復用70~80 ℃蒸餾水在布氏漏斗上洗滌,至洗出液pH值6.0~7.0,置于70 ℃烘箱,24 h后取出。將其研磨,過200目篩,篩出的樣品用于測定其結構和性質。
1.4 ? ?樣品吸附性能測定方法
按照GB/T 12496.10—1999進行活性炭對亞甲基藍溶液吸附性的測定。
亞甲基藍溶液的配制:稱取1.500 g亞甲基藍固體顆粒,于60~70 ℃緩沖溶液中溶解,冷卻至室溫,過濾于容量瓶內,用緩沖溶液加至標線。稱取0.100 g活性炭,用移液槍吸取5 mL亞甲基藍溶液,滴入活性炭中,振蕩20 min。若溶液變透明,則繼續(xù)滴加亞甲基藍;若溶液顏色與4 g CuSO4·5H2O溶于1 000 mL水中的顏色相近,則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元析儀器)在665 nm下測定吸光度。若超過硫酸銅溶液吸光值的1.5倍或低于0.5倍,則重新測定吸附值。
亞甲基藍吸附值按下列公式計算:
A=V×C
式中:A為亞甲基藍吸附值,mg/g;V為活性炭消耗亞甲基藍的體積,mL;C為亞甲基藍的濃度,mg/mL。
1.5 ? ?數據處理與分析
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用Excel 2018作圖。
2 ? ?結果與分析
2.1 ? ?K2CO3用量對咖啡渣活性炭得率及吸附率的影響
如圖1所示,隨著K2CO3質量從5 g增加到62.5 g,樣品得率呈現上升—下降—上升的趨勢,這是因為前幾組活化劑用量低,咖啡渣的揮發(fā)分未被活化劑充分活化成炭,故隨活化劑量增大,炭得率也增大。而活性炭得率在 K2CO3質量為12.5~50.0 g時,由于過多的K2CO3進行化學活化反應時生成了CO,使C以CO的形式釋放[5],故得率降低。將活化劑用量增加到62.5 g時,釋放的CO對具有物理活性的CO2起稀釋作用,促進其對碳骨架進行更均勻、溫和的刻蝕造孔和擴孔反應[6],從而減少了碳的燒失,因而得率升高。如圖2所示,隨著活化劑質量的增加,樣品對亞甲基藍的吸附性能逐漸增加,其中亞甲基藍吸附值最高為30 mg/g,最低為13.125 mg/g,由此可見,隨著質量比的增加,亞甲基藍吸附值增加量小,活化劑用量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響不顯著。
從圖1、2可以看出,活化比對得率和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影響趨勢參差不齊。因此,設計2組質量比(1∶2、1∶1)來探究其他因素對活性炭的影響。
2.2 ? ?活化溫度對活性炭得率及吸附率的影響
如圖3、4所示,亞甲基藍吸附值隨活化溫度的增加而增大,樣品得率則是隨著溫度的增加而減小?;罨瘻囟葟?00 ℃增加到800 ℃,2組亞甲基藍吸附值幾乎呈現線性增長,說明溫度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有很大的影響。這是因為碳酸鉀在高溫條件下與咖啡渣進行炭化,產生單質鉀和CO2,從而產生造孔作用,有利于炭孔的形成。此外,當溫度達到單質鉀的沸點762 ℃時,鉀會揮發(fā)且擴散進炭層[7],對炭有刻蝕作用,使其形成發(fā)達孔隙,提高了咖啡基活性炭的吸附性。2組活性炭得率隨著溫度的增長而減小,這一結果與Gurten等[8]的結果一樣,這是因為活化溫度升高,原料發(fā)生脫水,氣化和消除反應越強烈,導致有機揮發(fā)分的釋放量增大,故而產率降低。因此,可得出結論,溫度對活性炭得率及吸附率的影響非常大。
2.3 ? ?活化時間對活性炭得率及吸附率的影響
如圖5、6所示,在活化劑質量比為1∶2時,亞甲基藍吸附值隨活化時間的增長而降低,得率則先升高后降低。這是因為在該活化劑量下咖啡渣未被完全活化,且時間越長炭孔就越會出現燒失和拓寬,導致活性炭吸附性和得率的降低。在活化劑質量比為1∶1時,亞甲基藍吸附值隨活化時間的增長而升高,得率則降低。在質量比為1∶1時,其亞甲基藍吸附性低,但是處于上升階段,故隨著時間的增長,活化劑發(fā)生化學反應所產生的氣體會起到造孔作用,從而使亞甲基藍吸附性增大;在質量比為1∶1時,活性炭得率低,并且正處于下降階段,故隨時間的增長,炭孔的燒失程度增大,其得率也就降低。從圖中可以看出,得率和吸附率在活化時間的影響下變化小,故活化時間是次要因素。
2.4 ? ?氮流量對活性炭的影響
如圖7所示,碳酸鉀與咖啡渣質量比為1∶2時,隨著氮流量的增加,得率逐漸降低,這是因為活化劑的用量不夠,咖啡渣未被全部活化,造成得率低。在1∶1時,由于活化劑適量,因而發(fā)現氮流量對活性炭的影響很小。從圖8可以看出,活性炭對亞甲基藍的吸附能力隨氮流量的增加未發(fā)生較大變化,故可以得出結論,氮流量對活性炭的影響很小。
3 ?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利用廢棄咖啡渣為前體,以碳酸鉀為活化劑,經物理化學一步法制備活性炭[9-12]。制備高吸附性能咖啡渣的最佳活化參數為:質量比1∶1,活化溫度800 ℃,活化時間1.5 h,氮流量40 cm3/min,在最佳活化條件下,亞甲基藍吸附值為450 mg/g,遠大于《木質凈水用活性炭》(GB/T 13803.2—199
9)一級品標準(亞甲基藍吸附值為135 mg/g)。其中,活化溫度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響最大。
4 ? ?參考文獻
[1] MUSSATTO S,BALLESTERROS L,MARTINS S,et al.Extraction of antioxidant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spent coffee grounds[J].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11,83:173-179.
[2] 馬成愚,張晏靜,查向浩,等.KOH活化咖啡渣制備活性炭及其孔結構的影響[J].應用化工,2017,46(12):2412-2415.
[3] 任杰,孫水裕,韓大健,等.咖啡渣制備活性炭工藝及其吸附性能[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6,36(11):4127-4136.
[4] 孫啟雅,孫悅,張可心,等.咖啡渣去除水中亞甲基藍性能的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8,38(6):49-54.
[5] 陳涵.采用碳酸鉀活化法制備油茶殼活性炭[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2(1):110-112.
[6] 陳燕丹,陳衛(wèi)群,黃彪,等.草酸鉀與碳酸鉀活化法制備紅麻稈芯活性炭及其性能比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6):705-709.
[7] 彭宏,張帥,武李茜,等.木屑型香菇菌菌渣活性炭及其制備方法[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4,14(6):210-214.
[8] GURTEN I I,OZMAK M,YAGMUR E,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from waste tea using[J].Biomass and Bioenergy,2012,37:73-81.
[9] CHING S L,YUSOFF M S,AZIZ H A,et al.Influence of impregnation ratio on coffee ground activated carbon as landfill leachate adsorbent for removal of total iron and orthophosphate[J].Desalination,2011,279(1-3):225-234.
[10] PASAKORN,JUTAKRIDSADA,CHONTICHA,et al.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spent ground coffee[J].Clean Technologies&Environmental Policy,2016,18(3):639-645.
[11] 馬曉東,歐陽峰,申東美,等.生物基質活性炭對揮發(fā)性有機物的吸附[J].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3(6):300-304.
[12] MEKARZIA A,NAMANE A,BENRACHEDI K,et al.Chemical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from waste′coffee groun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Waste Management,2013,12(2):15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