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合兵
摘要 ? ?為了篩選出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好、持效性好、保苗效果好的藥劑,選擇了8種試劑開展防治效果比較研究。結(jié)果表明,施用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75 g/hm2、4%甲維氟鈴脲乳油600 g/hm2,藥后第7天、第14天的殺蟲效果、保苗效果均較好,建議在水稻二化螟防控中推廣應用。
關(guān)鍵詞 ? ?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
中圖分類號 ? ?S435.112+.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04-010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二化螟是水稻生產(chǎn)中的主要害蟲之一,在我國各稻區(qū)均有發(fā)生,發(fā)生時呈聚集分布,有明顯的危害中心[1]。近些年來,舒城縣水稻二化螟等蟲害危害逐漸加重,主要蛀食水稻莖稈部位,分蘗期發(fā)生時常導致水稻出現(xiàn)枯心苗、枯梢等,孕穗、抽穗期發(fā)生時可導致水稻出現(xiàn)白穗、枯穗等,灌漿、乳熟期發(fā)生時可導致水稻出現(xiàn)半枯穗等,給當?shù)厮镜漠a(chǎn)量及品質(zhì)造成不利影響[2]。目前,市場上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藥劑比較多。為篩選出防治二化螟效果較好的藥劑,經(jīng)過前期的多次篩選、比較,選擇了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溴氰蟲酰胺懸浮劑等藥劑在舒城縣南港鎮(zhèn)開展了藥效研究。現(xiàn)將結(jié)果介紹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安排在舒城縣南港鎮(zhèn)公義村周勇家庭農(nóng)場試驗田,田間土壤透氣性較好,有機質(zhì)含量較高,有便利的排灌條件,保肥、保水能力相對較好;土壤類型為壤土,pH值在6.8左右,耕作層約20 cm,為偏中高產(chǎn)的稻田。
1.2 ? ?試驗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荃優(yōu)822(皖審稻2017007)。供試藥劑: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4%甲維氟鈴脲乳油、20%氯苯蟲酰胺水分散粒劑、2%阿維菌素、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微乳劑、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種子和藥劑由南港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統(tǒng)一提供。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9個處理,分別為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75 g/hm2(A)、4%甲維氟鈴脲乳油600 g/hm2(B)、20%氯苯蟲酰胺水分散粒劑150 g/hm2(C)、2%阿維菌素1 500 mL/hm2(D)、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300 g/hm2(E)、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300 mL/hm2(F)、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 mL/hm2(G)、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150 g/hm2(H),以噴等量清水作為對照(CK)。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80 m2。除了藥劑處理不同外,其余田間管理同當?shù)爻R?guī)措施[3]。
1.4 ? ?試驗實施
水稻于3月18日播種,4月19日移栽,5月20日施藥防治,此時田間二化螟正處于1齡幼蟲高發(fā)期[2]。各處理施藥均采用電動噴霧器噴施,兌水量均為450 kg/hm2;施藥時稻田間保持6 cm左右的水層,之后1周內(nèi)田間均要保持有水狀態(tài)[4-5]。
1.5 ? ?調(diào)查內(nèi)容與方法
施藥后的第7天、第14天對各處理的防治效果進行調(diào)查。每個小區(qū)內(nèi)采取五點取樣法,隨機取5個點,每個點調(diào)查5叢水稻植株,每個小區(qū)共計25叢,3次重復共計75叢,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取平均值[3,6]。具體調(diào)查方法:將樣點內(nèi)75叢水稻植株中發(fā)生二化螟危害的植株從與地面齊平的根部剪斷,將其中殘留的蟲量剝離出來,統(tǒng)計各處理平均殘留蟲量、枯心率,對各處理的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6]。計算公式如下[3-6]:
殺蟲效果(%)=(對照平均殘留蟲口數(shù)量-藥劑處理平均殘留的蟲口數(shù)量)/對照平均殘留蟲口數(shù)量×100;
保苗效果(%)=(對照平均枯心率-藥劑處理平均枯心率)/對照平均枯心率×100。
2 ? ?結(jié)果與分析
2.1 ? ?不同藥劑防治后水稻二化螟殺蟲效果比較
由表1可知,不同處理對水稻二化螟的殺蟲效果有較大的差異;防治后第7天,殺蟲效果超過80%的有處理A、B、D、H,其中處理A的殺蟲效果顯著高于處理C~H,極顯著高于處理C~G,處理B殺蟲效果顯著高于處理C~H,極顯著高于處理C、E、F;施藥防治后的第14天,各處理的殺蟲效果依次為處理A>處理B>處理F>處理C>處理E>處理G>處理D>處理H,其中處理A殺蟲效果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處理B顯著高于處理C、E、G,極顯著高于處理D、H。整體來看,殺蟲效果好且藥效持續(xù)時間較長的藥劑為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75 g/hm2、4%甲維氟鈴脲乳油600 g/hm2,2%阿維菌素1 500 mL/hm2、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150 g/hm2 2個處理在第7天時的殺蟲效果雖然比較高,但是持效性不佳,在第14天時殺蟲效果降到51.7%以下。
2.2 ? ?不同藥劑防治后水稻植株枯心率比較
由表1可知,不同處理后水稻植株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枯心情況;施藥后第7天,所有藥劑處理的水稻植株均未發(fā)生枯心,保苗效果達到了100%;施藥第14天,保苗效果超過80%的有處理A、B,處理A顯著高于處理C、E、F、G、H,極顯著高于處理E、F、G、H,處理B極顯著高于處理E、F、G、H。綜合分析,所有藥劑處理中保苗效果較好的藥劑為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75 g/hm2、4%甲維氟鈴脲乳油600 g/hm2。
3 ? ?結(jié)論與討論
試驗結(jié)果表明,施藥后第7天,所有藥劑處理保苗效果均達到了100%,其中殺蟲效果比較好的藥劑有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75 g/hm2、4%甲維氟鈴脲乳油600 g/hm2、2%阿維菌素1 500 mL/hm2、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150 g/hm2;施藥后第14天,所有藥劑處理的保苗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75 g/hm2、4%甲維氟鈴脲乳油600 g/hm2的保苗效果仍然在80%以上,殺蟲效果分別在69.94%、59.65%,在所有藥劑處理中排在前2位;綜合保苗效果、殺蟲效果,以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75 g/hm2、4%甲維氟鈴脲乳油600 g/hm2的保苗效果最好,殺蟲效果最好且具有更好的持效性。
4 ? ?參考文獻
[1] 肖瑜紅,徐善忠,梁景晟,等.不同藥劑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及應用技術(shù)初探[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8,350(16):70.
[2] 胡選祥.不同藥劑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J].浙江化工,2004,35(8):8.
[3] 辜建生,邱深亮,鄭禮旺.不同藥劑防治水稻二化螟藥效評估試驗[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0(21):124-125.
[4] 李海銀,何立峰,焦敏,等.不同藥劑防治水稻二化螟試驗初報[J].北方水稻,2007(3):110.
[5] 蔣二林,嚴濤,谷云勇,等.不同藥劑防治水稻二化螟藥效比較試驗[J].江西農(nóng)業(yè),2018,133(8):30-31.
[6] 張永杰,周彬,馬麗云,等.不同藥劑防治水稻二化螟試驗初探[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04(2):104-105.